世界抵达货币政策的极限了吗?【2】

不过,进一步采取货币政策的确会遇到重大困难。
一,货币政策越是非常规,衡量其效果的难度越大。有必要创造刚好足够的额外需求,但又不能创造太多需求,同时要让副作用处于可控范围。做到这一点是相当困难的,重要原因在于,货币政策是通过多条渠道发生作用的。另外,影响可能是不可预测的。比如说,负利率到底会因表明央行并未耗尽弹药而增强信心,还是会因证明病症有多么严重而削弱信心?
二,有些疗法或许会比疾病更有害。最令人担心的或许是,极端货币政策可能扭曲资产价格,并引发新的金融泡沫。另一种批评是,依赖货币政策疗法会减轻政府执行必要结构性改革的压力。此外,明显旨在影响汇率的政策可能被视为以邻为壑的勾当。
三,极端货币政策会遇到政治障碍。比如说,债权人反对一切旨在降息的政策。此外,人们担心,直接为政府赤字提供货币融资将只会助长财政挥霍。
除这3点外,严重依赖货币政策还有两大难题。
其一是,如果根本难题在于储蓄相对于投资过剩,那么财政政策将是更有针对性的对策。比如,在日本,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储蓄过高一直是个重大难题。显而易见的对策是提高对留存收益的征税。提高消费税完全是误入歧途。替代方案将是,政府增加在优先公共投资项目上的支出。
另一条反对理由是,需求不足并非唯一难题。至少同样重要的难题,是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在放缓,以及许多国家存在的市场不灵活。出于此类原因,一个更全面的解决方案应当包括结构性改革。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指出的那样,结构性改革不是万灵丹,尤其在短期内不是。但是,需要把结构性改革作为政策组合的一部分。
货币政策并未用尽,积极采用货币政策是不必可少的。但不适当地依赖货币政策,则会带来问题。
一个难点是,采取进一步的货币政策面临政治障碍。另一个障碍是,需要衡量政策、并减弱副作用。财政政策应在需求管理中扮演重要得多的角色。更重要的是,货币政策只能减轻、而不能治愈增长率低和市场不灵活的结构性问题。我们仍需要积极的货币政策。但货币政策并非我们需要的全部。
上一页12 上一页12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