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唐人街,永不消褪的文化符号【2】

2016年02月11日03:3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百年老街 升级改造

  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 鲍 捷

  悉尼唐人街地处悉尼的城市中心区,是澳大利亚规模最大的唐人街。唐人街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奋斗和贡献,历经百年变迁,它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华人精神的象征,在悉尼这座多元文化融合的大都市里熠熠生辉。19世纪上半叶,最早一批华人以劳工身份来到澳大利亚淘金,后来大部分华人返回祖国,一些人则留下来靠贸易、手工制造、洗衣、捕鱼等维持生计。19世纪60年代,悉尼坎贝尔街的干草市场里,一些华人商贩开始聚集出售水果、蔬菜并在附近居住,逐渐形成了华人活动的中心区域,成为唐人街的雏形。

  如今的悉尼唐人街,包括坎贝尔街、德信街、莎瑟街、皮特街等区域,融合了传统与现代文化。唐人街南北两端各矗立着一座中式牌楼,北侧牌楼外侧、内侧各书“四海一家”“澳中友善”,南侧牌楼则书“通德履信”“继往开来”,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和谐和诚信。街道两旁各类商铺鳞次栉比,中餐馆、糕点店、中医中药行、海鲜干货店、工艺品店、旅行社等一应俱全。春节期间,唐人街格外热闹,大大小小的商铺都贴起了福字、春联,挂上了红灯笼、中国结,红红火火。

  “唐人街不仅吸引了悉尼本地人,很多外地及外国游客来到悉尼都会到唐人街观光,悉尼唐人街已经成为人们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的一扇窗口,促进了多元文化交流。”悉尼市市长克洛弗·摩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悉尼的华裔人口约占城市总人口的1/10,华人社区为悉尼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摩尔说,“每到中国农历新年,悉尼市政府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春节不仅是华人的传统节日,而且也是悉尼全城欢庆的盛典。”

  唐人街的购物中心里,一位身着中式传统服装的华裔女士正在挥毫泼墨,书写春联和福字,她身边围满了顾客。来自西澳大利亚州的盖比在这里挑选了写有“心想事成”的条幅,她一边向记者展示刚买来的福袋挂饰一边说:“我的邻居中也有不少华人,我非常喜欢中国春节这种欢乐的气氛。今年,我打算把条幅和福袋都挂在家里,希望猴年全家幸福平安。”书写春联的女士名叫徐一,她告诉本报记者,她从2010年开始每年春节期间都在唐人街写春联,“现在越来越多的澳大利亚人也喜欢中国书法和文化,希望能将中国春节的喜庆带回家。”

  唐人街里古色古香的同仁堂格外引人注目,金色的“北京同仁堂”牌匾、木质的月亮门、占满整面墙的药柜,都让人仿佛置身中国。同仁堂悉尼分店开店10年,中医师于海波从开店起就在这里工作,他对本报记者说:“10年来,同仁堂的业务量一直稳步提升。同仁堂是很多华人心目中的金字招牌,在海外也越来越受到当地人的认可。”有相同感受的还有方山,方山是澳大利亚政府注册中医师,他从1990年起在唐人街开设一家中医医馆。他向本报记者介绍,近26年的时间里,他的医馆从刚开始成立时一天仅有两三个患者,且多为华人,发展到目前每天接诊十余位患者,超过2/3为澳大利亚当地人,“这体现了澳大利亚当地人越来越信任传统的中医药,对中国文化更加了解和接受”。

  由于近几年悉尼唐人街及附近区域发展迅速,今年1月悉尼市政府在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悉尼市政府决定对这一区域进行升级改造,包括配备更加完善的基建设施、修建轻轨及拓宽步行街,以吸引更多居民和游客来此工作、游玩。摩尔介绍,根据最新修订的唐人街改建计划,未来10年内,唐人街及附近主要街道将扩建为大型步行街,步行街两旁将增加更多绿植,同时还将配备长椅、照明等设施及艺术装饰等,增加该地区的文化休闲氛围。这条跨越百年的老街,记录着历史变迁,也跟随着时代发展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彩。

  异域故土 承载回忆

  俞懿春 苏 亚

  中国农历新年临近,曼谷唐人街开始弥漫着喜庆的气息。耀华力路是唐人街区之一,涌动着熙熙攘攘的人流,道路两旁出现售卖年货的摊贩,挑选对联、福字和灯笼的顾客络绎不绝。

  曼谷唐人街至今已有近200年历史,由三聘街和耀华力路、石龙军路、嵩越路及附近的街区组成。18世纪华人迁至湄南河以东的新区域,形成曼谷唐人街的雏形。

  当时这里还是尚未开发的土地,直到19世纪拉玛三世国王时期,华人数量逐渐增多,以三聘街为中心,唐人街不断拓展和延伸,逐渐形成如今“一街三路”的规模。几代华人用心血和汗水在异国他乡站稳脚跟,也造就了现在唐人街繁华兴盛的面貌。

  李龙1932年出生于曼谷,他的父亲年轻时从广东汕头来到泰国经营渔网批发生意。“小时候条件艰苦,一家人只能挤在乡下的房子里,后来才搬到唐人街居住。父母亲只有每天做生意,努力赚钱,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李龙回忆起往事。

  “当时日子过得清苦,泰国能买到的中国年货也很少,但我们每年还是会过春节。”与唐人街的很多华人家庭一样,李龙家一直保留着庆祝春节的传统。每到除夕,一家老小都会去附近的寺庙拜佛,祈求家人平安,生意兴隆。通过勤奋打拼,李龙家的生意蒸蒸日上。30多年前,李龙买下了现在的这间店面。

  几十年来,泰国商界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华人,唐人街上的中国商会也不断增加。“华人有头脑,肯吃苦,从唐人街走出去很多有本领的人。”李龙说,现在很多华人已经搬出了唐人街,开始拓展新的事业,但是公司的旧址却都还留在这里。那些看起来略显老旧沧桑的建筑,见证了泰国华人筚路蓝缕的奋斗史。

  唐人街路口矗立着一块印有“圣寿无疆”字样的牌坊,这是泰国公主诗琳通于1999年用中文写下的题词。李龙说:“中泰一家亲,华人在泰国生活得很好,很多人加入了泰国国籍。泰国王室也很关心华人的生活,国王陛下和公主殿下还都学习中文。”华人已经完全融入了泰国当地主流社会和文化。

  即使身在海外,李龙也明显感受到中国近年来的变化,“以前我们厂里的机器都要从日本进口,成本很高。现在用的机器都是中国生产的,质量好而且价格便宜。中国的发展进步很快,是个了不起的国家。近几年,从中国来泰国唐人街经营买卖的人不多,倒是有很多泰国华人回到中国去做生意。”

  84岁的李龙现在住在唐人街外围,唐人街里父亲留下的老房子出租给了他人,生意也交给孩子们打理。可能是习惯了这相伴30年的老店,李龙每天早上还是会8点来到店里,晚上5点再回家,或是去街上走走看看。

  放眼望去,唐人街商铺林立,车水马龙。在游人眼中,唐人街是曼谷最为繁华的商业区之一,也是华人为泰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见证。而对泰国华人而言,除了生意之外,他们“生于斯,长于斯”,无论现在身处何方,唐人街都是异国中的那片“故土”,承载了几代人的成长回忆。

  版面设计:刘 慧


  《 人民日报 》( 2016年02月11日 05 版)

 

(责编:王吉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