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赤子侨心连四海 同仇敌忾救中华(上)(铭记历史 警示未来)【2】

2015年09月02日05:1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关德兴 掀起“一碗饭运动”

  本报驻美国记者 廖政军

  1938年6月17日,美国旧金山,近半市民汇聚在唐人街,参加一场声势浩大的支援中国抗战的筹款活动。人群中,一名男子肩挑一对竹箩筐,筐里坐着两名孩童,一边走着,一边用舞台语言表演着日本侵略者如何屠杀中国老百姓,难民们又是如何躲避纷飞战火。

  他就是上世纪名震海内外的粤剧名角、武打明星关德兴,当时,他正与一批爱国侨领一同掀起著名的“一碗饭运动”,为正处于抗日战争中的中国筹集善款,赈济同胞。

  1938年6月26日出版的美国《旧金山纪事报》这样记载那一天:“是日前往(旧金山)唐人街的参加者,不下20万人,各处通衢,人山人海,拥挤不堪,各项车辆均无法通行,警察亦束手无策,多数出口轮船,亦因之临时延期驶出。一日之中,共募得近5万美元。”

  事实上,这场由美国医药援华会和中国平民救济协会等旅美华侨团体领导的“一碗饭运动”并不只局限于旧金山,还在全美多个城市产生了联动效应,据估计,参加者超过了百万。譬如,在纽约,约3万人聚集在唐人街参与筹款宣传,不少当地的华人餐馆和杂货店等纷纷举行义卖。各地华侨们都效仿关德兴等人的表演,扮成难民模样,手里拿着空碗,高声喊着“多买一碗饭、多救一条命”的口号。

  仅仅6月17日这一天,“一碗饭运动”就募得了大约100万美元的善款。

  78岁的关汉英是关德兴的长女,她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市的家中,有些激动地对本报记者说,“父亲晚年认为人生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曾经参与了‘一碗饭运动’,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些许贡献。他总是念叨,‘无国就无家’。”

  据关汉英老人介绍,关德兴出生于广东开平,少时习得武功,后跟随戏班子学艺,再后来到香港唱戏、演电影,红极一时。早在1932年,他就在旧金山主演了中国演员在美国拍摄的首部有声电影《歌女情潮》。“七七事变”后,关德兴在香港掀起艺人抗日浪潮,并曾筹款购买7架飞机用于抗战。抗日巾帼何香凝赠予他八个字:“爱国艺人,涓滴归公”。

  1938年,关德兴身处旧金山,却心系祖国。他与当地侨领组建了“三藩市救国总会”,一边募集抗战资金,一边通过各种形式的抗日宣传,唤起华侨甚至是美国民众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同情和关注。

  最初他们发起“一碗饭运动”,是受到了典故“漂母与韩信”的启发,希望用发售餐券的形式来募款,即每一名捐助者可凭餐券到指定餐厅吃一碗炒饭,去除炒饭成本以外的饭钱则全部用于支援抗战。后来,各地筹款活动越来越多,形式丰富多样,包括认购纪念章、登台义演、时装表演等,只要能唤起一些西方人对中国人民的同情,使他们声援甚至支持中国的抗战,就达到了目的。

  关德兴在一本自传中这样写道,“每一条标语都是用血红的字迹写的,中英对照,如‘我要向国际人士控诉日本皇军’‘我们都是无辜的受害者,请国际人士主持公道’,当时的欧美人士当然也看得明白……当年我也不知道自己何来那一股蛮劲,竟然可以担起一对小童,手里还抱住另一个,足足行了几条街……宣传队到处巡行,每队用一辆大货车载着一只大饭碗,目的就是提醒侨胞们响应‘一碗饭运动’。”

  书中还描述了这样一个细节:为了吸引更多民众捐款,关德兴拿出了自己心爱的一把巨弓,摆起擂台,声称谁能拉开此弓,捐款随意,若是拉不开,每人必须捐款十美元。结果,短短三小时内,捐款箱里就有了三四百美元。值得一提的是,捐款人当中不乏美国当地民众。组织方之一的美国医药援华会曾表示,“一碗饭运动”表明了“美国民众助华,既非如市侩之流,专以利益交换为前提;亦无炫示富贵之心理,而使受者有耿耿不安之感焉”。

  “一碗饭运动”在美国兴起后,其呼声逐渐传到了哈瓦那、伦敦、香港等地,“一碗饭”最终成为了一种精神、一种凝聚力,也构成了中国抗日战场国际战线的重要部分。

  

(责编:王政淇、曹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