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奇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如果我们能实现到2020年两个翻一番的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我国有可能成为二战结束以来第三个从低收入进入到高收入的经济体。从二战以后到2008年,也只有13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发展成为高收入经济体。上述数字表明,其他180多个发展中经济体绝大多数长期陷于低收入或中等收入陷阱。
新的理论来自于新的现象,只有深入理解出现在我国的新的社会经济现象,而不是仅以现有理论为考察问题的出发点,才有可能提出真正能够解释我国现象的新理论及其一般意义。1994年我、蔡昉、李周所著《中国的奇迹》这本书在这个方向上迈出了第一步。此书出版后,被译成日、俄、法、韩、越等国文字在海外出版,并且成了许多海外大学中国经济课程的教科书。
2007年我有幸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的邀请去做一年一度的马歇尔讲座。我以《中国的奇迹》一书中建立的经济体制内生于发展战略的理论框架,提出了一系列可验证的假说,并用二战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数据对各个假说做了经验检验。演讲的内容后来整理成书《经济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和自生能力》。
2008年我把《中国的奇迹》一书的分析框架进一步发展成《新结构经济学》,总结了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成败经验,从要素禀赋结构、比较优势和企业自生能力出发,探讨了经济发展和转型的本质,论证了市场和政府在经济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各自的作用和边界,提出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理论体系。2012年我在世行的工作结束前由世界银行出版社出了《新结构经济: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并以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结合我在世行工作的经验和访问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所思所见,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繁荣的求索:发展中经济如何崛起》。此两书出版后在国外获得学界的好评。
非洲国家是检验中国经验的最好地方
非洲国家在发展早期各项条件比我国好,自二战以后在政治上摆脱了西方的殖民统治开始追求自己国家的现代化,但是,在西方主流理论的指导下,经过将近三代人的努力,目前却沦为世界上最为贫穷的大陆。非洲国家是检验总结于中国经验的理论是否有一般意义的最好的地方。
在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任上,我开始向非洲国家介绍中国经验,强调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摆脱贫困,实现稳定、快速、包容的发展,既要逐步建立起“有效市场”制度,也要有“有为政府”来动员资源,消除经济发展、结构变迁过程中的各种瓶颈限制。我在埃塞俄比亚做试点,向该国政府介绍如何办好经济特区和工业园区,以一站式服务来克服现代产业在落后国家发展所面对的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的瓶颈,和如何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以及如何招商引资来加速产业的升级。华坚鞋厂在埃塞俄比亚的快速成功为该思路提供了令人信服的例证。
根据2010年我在世界银行所主持的一项研究,埃塞俄比亚制鞋业的工资仅为中国的1/8到1/10,而其劳动生产率则为中国的70%,埃塞在劳动密集的制鞋产业具有比较优势。2011年3月我拜会了埃塞时任总理梅莱斯·泽纳维,向他汇报这项研究发现。受此启发,梅莱斯总理于2011年8月来到深圳,邀请中国制鞋企业赴埃塞投资。东莞的华坚集团于2012年1月在亚的斯亚贝巴附近的“东方工业园”开办鞋厂,雇用了550名当地工人,到2012年底增至2000名。 2013年埃塞政府在首都附近的博乐拉明镇设立新工业园区。埃塞现已成为非洲吸引外商投资最热门国家和经济发展明星。世界银行在今年破天荒地提供了2.5亿美元贷款支持博乐拉明工业园区的第二、三期发展。
发展条件属于最差的埃塞的成功也为其他非洲国家的减贫和发展提供了经验、带来了曙光,并引起了非洲国家对中国的发展经验和来自于中国的发展理论的重视。2013年2月,坦桑尼亚的总统贾卡亚·基奎特邀请我担任顾问,为新建立的工业园区出谋划策。2014年1月,塞内加尔总统麦基·萨勒邀请我前去访问,发表新结构经济学的演讲,并为表彰我对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反思和推动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授予我国家功勋勋位高级骑士团司令勋章。2014年7月我访问埃塞俄比亚时,新任总理海尔马里亚姆·德萨莱尼给我颁奖表彰我对埃塞俄比亚经济发展的贡献。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