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百年报德堂 慈善薪火传

于景浩

2014年11月30日02:5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扫描二维码
  看更多内容

  在曼谷街头,无论是呼啸而过的救护车车身上,还是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里,抑或是2011年洪水救灾现场临时搭起的帐篷上,人们总能看到一个用篆文书写的醒目汉字“善”,它就是泰国最大的民间慈善机构华侨报德善堂的标志。

  100多年来,这一独特标志几乎出现在泰国每一个重大的灾祸现场,将中华传统文化中“扶危济困、救死扶伤”的精神播撒在这片异国他乡的土地上。

  在曼谷老城靠近唐人街的一条狭窄的街道旁,一辆闪烁着警示灯的救护车从巷口驶出。华侨报德善堂救护部主任阿兰·图图安告诉笔者,这辆救护车隶属于报德善堂救护队,正外出执行救护任务。阿兰指着旁边一个5层高的建筑对笔者说:“这里就是报德善堂的无线电中心。所有需要紧急救护的信息,都是从这里发出的。报德善堂总会救护队有三四十辆救护车,服务完全是免费的,我们义务运送伤病员到医院。”阿兰说:“在曼谷很多灾难事故现场,报德善堂都是第一个赶到,甚至比警察行动都要迅速,以至于很多泰国警察接到紧急情况报告后,会直接把来电转到报德善堂无线电中心,让报德善堂来处理。”

  在报德善堂总会的对面,是一座潮汕风格的中国寺庙——大峰公庙。不要小瞧了这座寺庙,正是它旺盛的香火,成为滋养报德善堂百年慈善事业薪火相传的源泉。对此,报德善堂董事蚁锦桐深有感触:报德善堂是泰国华人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到泰国这片土地上结出的果实。报德善堂源于广东汕头民间百姓对于宋朝“大峰祖师”的信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国移民大量涌入暹罗(泰国旧称),对于“大峰祖师”的信仰以及扶危济困、救死扶伤的中华传统美德也被移民带到了这里。1910年,泰国著名侨领郑智勇等12人共同发起,在曼谷拍抛猜路购地修建了颇具规模的大峰祖师庙,名之为“报德堂”。1936年,改称为“暹罗华侨报德善堂”,习惯上仍称为报德堂。

  报德善堂最早做的事是帮助收尸入殓、治疗瘟疫等。原因是,19世纪末的中国正值风雨飘摇,很多前往暹罗讨生活的华侨在抵达曼谷前,就被瘟疫夺走了生命。无人收敛的尸首又为瘟疫传播提供了温床,造成大量华侨死亡。因此,报德善堂逐渐将慈善工作向其他领域拓展,如施粥、助产等。后来,报德善堂开办华侨助产医院,又渐渐从只有妇产科扩展到全科的华侨医院,并将慈善工作进一步拓展到社会救济等众多领域。蚁锦桐表示,很多华人移民乘船来到暹罗的第一碗粥就是报德善堂施舍的,这被很多泰国华侨视为“一粥之恩”。而那些接受过报德善堂施舍恩惠的人,都会嘱咐自己的子孙,继续源源不断地将资金捐助到报德善堂。正是这种民间力量,让报德善堂的善举,维持百年而不衰。

  笔者走进报德善堂总会旁边的一个救护站。从外表看,这个救护站毫不起眼,但里面的装备配置让笔者大吃一惊,从消防服、潜水服、破拆工具,到各种医疗急救器械一应俱全,整齐地排列在工具箱里。阿兰向笔者介绍,救护站大约有60多名工作人员,分为3个小组,每组20人,分成黑白两班,24小时待命。报德善堂在曼谷和周边几个府还有类似的8个救护站,加上报德善堂志愿者队伍共有4000多人,基本上覆盖曼谷周边10多个府,只要有突发紧急状况,报德善堂都能派出救护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阿兰说,3个救护小组从制服的颜色就能区分,身穿蓝色工作服的是报德善堂的救援组,主要职责是前往车祸以及水难事故现场,配备的装备包括破拆工具和潜水工具;身穿白色制服的则是医疗急救组,主要负责运送伤病员并在途中对伤病员进行简单的医疗处理;身穿黄色制服的是入殓师,主要负责处理尸体,将其运送并进行法医鉴定。如果尸体无人认领,报德善堂将为死者举行葬礼,并安葬在曼谷郊区的义山公墓里。

  身穿蓝色制服的昆三安自豪地告诉笔者,他之前是一名消防员,到报德善堂救援组工作已有20多年了,他曾经见证了无数个车祸水灾等事故现场,已经记不清楚从破损严重的汽车里救出过多少人。“每当我将一位伤者从车祸现场救出时,心里就十分高兴。我热爱自己的工作,不仅仅因为我所做的工作受人尊敬,更是因为我所做的工作帮助了很多人,这也同报德善堂乐善好施的精神一致。”

  报德善堂参加了泰国历史上很多重大灾难的救助工作,包括救助泰南2004年印度洋海啸、2011年曼谷洪水等,得到了泰国社会的尊敬以及王室的高度认可。

  报德善堂与新中国的建立也有着极深的渊源。据了解,蚁锦桐的父亲蚁光炎曾担任报德善堂第一、第二届董事长,同时兼任泰国中华商会主席。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他通过报德善堂积极募集资金资助中国抗日救亡运动,并亲自赴香港将抗战物资交给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蚁光炎的抗日爱国行为激起了当时泰国亲日的銮披汶·颂勘政权以及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极端仇视。1939年,蚁光炎在曼谷遭到日伪分子暗杀。蚁光炎虽遭遇不幸,却扑杀不了报德善堂扶危济困的慈善精神,扼杀不了中国人民弘扬善行的民族精神。

  逝水流年。报德善堂还多次募集赈灾善款,捐助中国灾区人民,包括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2008年汶川大地震等。报德善堂将募集来的大量善款,捐献给了中国。蕴含着中华传统美德的慈善精神,正随着报德善堂的不断兴旺,在泰国日益发扬光大。


  《 人民日报 》( 2014年11月30日 07 版)
分享到:
(责编:白宇、刘军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