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苏丹北达尔富尔泰比特村居民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 |
![]() |
泰比特村严重缺乏基础设施,没有道路和水电供应系统。图为当地儿童从村中唯一的水井打水。 |
日前,本报记者向苏丹新闻部提出申请,跟随当地媒体团前往北达尔富尔州泰比特村进行采访。飞机在苏丹西部的荒漠中飞行1个多小时后,抵达北达州首府法希尔市。尽管当前达尔富尔整体局势较为平稳,但法希尔机场停机坪上的战斗机,城市入口处的安检路障,中心市场角落重机枪和军警,无不提醒着人们,这里是“战区”。
泰比特村位于法希尔市西南50千米处,两地间没有公路,记者只能换乘越野性能较好的皮卡车前往。因仍有零星武装袭击事件发生,当地驻军为了确保媒体团安全,派出4辆装甲车和10余辆全副武装的军用卡车随行。车队在崎岖不平的土路上颠簸前进,尘土飞扬,目光所及之处只有满地黄沙、低矮灌木和干枯杂黍地,偶见当地居民骑着毛驴经过,不长的路途,走走停停竟花了两个小时。
达尔富尔位于苏丹西部,自然条件恶劣,是世界上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当地以畜牧业为生的牧民与农民为争夺有限资源经常发生冲突,近年来情况才有所好转。苏丹新闻部官员拉希德对记者表示:“当前达尔富尔地区局势正向好的方面发展,达尔富尔最需要的是发展和帮助,而非诋毁与偏见。”
泰比特村曾饱受战争之苦,村舍多次被毁,许多村民不久前还是流离失所的难民,局势平静后才返回家园。记者看到,这里地处沙漠深处,不少村民的住所还是茅草屋,家徒四壁,村中严重缺乏基础设施,没有道路和水电供应系统,仅有的一口井只够满足村民日常生活需要。当地村民主要依赖传统农业为生,因没有水利设施、肥料、农机等基础生产资料,所以基本“靠天吃饭”,每年就盼着7月—10月的雨季来临,收获一些黍谷、豆类,如果降水量减少影响收成,就只能指望外部援助了。
北达州建设与发展部部长尤尼斯对本报记者表示:“苏丹政府认识到解决达区当地问题的关键是发展,我们将在中国、卡塔尔等友好国家的帮助下,进一步加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农业项目。我们已把泰比特村作为一个示范村,新的学校、医院、市场正在建设中,未来还将有更多的示范项目建成。”
记者在泰比特村北边参观时,看到一个规划整齐的新村正在建设中,在还未建好的住宅边,不少当地居民围着房子兴奋地交谈着,流露出对未来生活的期盼。
(本报喀土穆11月28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4年11月29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