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宣布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法国成为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这被当时的西方舆论喻为“外交核爆炸”。
正是这“外交核爆炸”,让新中国走上了世界舞台,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
从中法建交之初的1亿美元,到2013年的500亿美元,中法双边贸易额50年里增至原来的5倍,凸显两国经济互补性之强。充分释放合作潜力,深化核能、航空、航天等传统合作领域利益融合,打造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等领域合作新亮点,必将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前景可谓是广阔的,蓝图也一定是美好的,中法两国携手共赢的大好局面,值得中法两国人民庆祝、欢舞,也更值得两国人民心交心、手挽手地继续去维护和创造。
当我们站在充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高地,享受着中法建交50周年所带来的巨大成果时,更应该回过头去看看中法建交所走过的每一个足迹,因为在这些足迹里不仅有中法两国携手共进的友谊见证,更有在那充满硝烟的冷战岁月里从点滴开始建立起来的深厚友谊。
新中国成立后,巴黎与北京之间一直没有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台湾问题、越南问题、阿尔及利亚问题以及美国对华敌视态度是中法关系正常发展的几大障碍。20世纪60年代初,中法两国开始相互接近。戴高乐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为法国顶住美国压力打开中法关系大门提供了条件。
而当时的西方国家以美国为代表,他们从冷战意识形态出发,对新中国一直采取敌对态度,实施遏制政策,并保持同中国台北国民党当局的大使级“外交关系”。
1964年1月27日,中法宣布建交。在美国看来,法国承认中国不仅影响其遏制中国的战略前景,而且严重损害美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实际利益。为了阻止中法建交,美国采取了三项措施:阻止法国同中国建交;压迫台湾不主动同法国断交;胁迫其他盟国不追随法国的行动。
当时美国的这些举措,虽然在局部上取得了一时的成效,但收效甚微,根本无法抵挡中法建交在战后世界格局变化中产生的重大影响,更不可能实现其企图阻止中国国际地位逐渐提高的目标。中法建交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从根本上也有助于维护亚洲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美国从遏制战略出发制定的阻挠中法建交的政策,自然无法避免其必然失败的命运。
历史总是在前进中磨砺着岁月,亦在前进中证明着一切。中法关系的发展虽然经历过一些曲折,但在两国人民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依然不断得到加强。如今,近半个世纪过去了,中法关系进入了历史上最好时期。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日臻成熟。
正如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所说,法国同中国建交,“只是如实地承认世界而已”,中国前途广阔,随后的国际格局变化,完全印证了戴高乐的预言。
在中国人眼里,法国不仅拥有悠久灿烂的文明,而且还是个充满浪漫、香槟色彩、葡萄纯香、时尚的国度。
中国呢?亦是个有着几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国度,是个具有东方独特浓厚色彩的国度,这里的人民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里的人民爱和平更爱自由。
无论是17、18世纪在法国兴起的“中国热”,20世纪初中国出现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还是近年来中法互办文化年、奥朗德总统提出希望实现共同发展的“法中梦”,两国有识之士都将对方国度视为学习借鉴的重要对象,希冀通过文明的交流互鉴推动本民族的持续进步。
而这种无论是国家与国家之间,还是两国人民之间的真诚、持续升温式的友好交流,正是中法两国共同具有的悠久历史和璀璨文明,共同具有的独立自主爱好和平的传统做支撑。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今年是中法两国建交50周年,两国人民在用各种活动欢庆的同时,更应该将走过的一页页翻晒,深化后来者的相互认知,唯一有如此,中法友好才能薪火相传,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