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扎根海外 砥砺前行

——海外中企的年轻人剪影

2014年10月04日03:1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隆平高科和当地国有种子公司合作后的第一次大丰收。左二为李昊同。
  资料图片

  许闻虎(右一)在帮助中俄双方沟通。
  资料图片

  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为埃及带来了大量就业岗位。图为埃及员工在办公。
  资料图片

  图为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内景。
  资料图片

  力帆集团生产的摩托车畅销泰国。
  资料图片

  伴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壮大、“走出去”战略的不断实施,一大批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世界各个角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国的新名片。在这一过程中,一批又一批的中国年轻经理人告别故乡家人,在遥远的异国他乡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历经磨难的同时,他们也收获了经验、打开了视野。本报驻外记者走访了五位中企在海外的年轻经理人,为读者讲述他们在海外创业的故事

  

  迅速适应不同文化氛围

  本报赴新加坡特派记者 于景浩

  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矗立在新加坡高楼林立的金融街,是中国人民银行授予的首个海外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分行总经理张伟武是出生于1975年的“70后”,在同记者交谈时,他自然地流露出一股自信的气息。

  “我从未想过自己一个陕西农村出来的孩子能代表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走出国门,在异国他乡‘开疆拓土’。”早在2010年5月,张伟武就曾受命赴荷兰阿姆斯特丹成立中国工商银行荷兰分行。“接到任务后,我在兴奋之余,压力也瞬间袭来。在异国他乡开办一家银行谈何容易?况且还是在现代商业银行和股份公司发源地——金融业发达的荷兰。”张伟武感慨地说。

  刚到荷兰时,张伟武和每一个走出国门的中国人一样,都为文化差异伤透了脑筋。荷兰人习惯将生活和工作划清界限,这让张伟武很不适应。“荷兰人一下班就关掉工作手机,享受私人生活。而我们在国内已经养成了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的工作习惯。所以,遇到一些重大的业务问题,我们总希望能在第一时间与荷兰同行、客户进行沟通。但是,尽管大家已经是关系不错的朋友,无论你怎么写信息、留语音、打电话,他就是不理你。”张伟武对记者说。

  张伟武和他的同事们也开始入乡随俗,学会习惯并尊重荷兰人的当地文化。“下班后,我们不会因为工作打扰到他们的私人空间,他们也开始尊重和理解我们中国人集体至上、勤勉努力的企业文化。中西两种不同的企业文化逐渐在工行荷兰分行内部实现了融合。”张伟武高兴地对记者说。

  去年来到新加坡后,张伟武又面临另一种不同的文化氛围。“新加坡有很多华人,但他们都受到了西方尤其是英国文化的巨大影响。可以说,新加坡人的生活方式是亚洲式的,但工作却严格遵守国际惯例。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我们勤学英语和国际惯例,在职业礼仪、形象仪表等方面也向国际标准看齐。我们也对本地员工进行培训,让他们熟悉工行的企业文化,以增强公司内部的沟通和融合。”

  在张伟武的带领下,工行新加坡分行的人民币清算业务呈现井喷式增长。张伟武告诉记者,2013年5月27日是工行新加坡分行第一个人民币清算行开业日,当日的清算量是16亿元(人民币,下同),开业第一月的人民币清算量就突破了1000亿元。今年4月8日,工行新加坡分行人民币清算量突破10万亿元。“现在每天的人民币清算量都在1500亿元左右,每个月大概2万亿—3万亿元,达到了香港去年清算量的1/3。”张伟武高兴地对记者说。

  “未来,人民币将逐渐从贸易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发展为各国央行外汇中的储备货币,很多大型中资企业也将成为全球性企业。”张伟武充满信心地说:“以强大祖国为依托,以全球化视野为羽翼,我们工行一定能在海外立地生根,蓬勃壮大。” 

  

  沙漠里的“骆驼刺”

  本报驻埃及记者 王云松

  2008年4月,魏建青被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派往埃及常驻。6年里,除了一段在国内短暂工作的时间外,他几乎将自己的全部留在了这个古老而神秘的非洲古国。从最初办公室的普通职员,到招商部经理,再到现在执行董事,负责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的招商、营销策划、园区管理、酒店以及土地获取等各项工作,魏建青走出了自己的一条成长之路。

  当本报记者问及什么动力驱使他来到这几乎寸草不生的荒漠时,魏建青笑了笑,看着早已今非昔比的合作区说:“我是一个喜欢不断挑战的人,挑战的背后是更多的机遇。来到埃及6年了,在这里我的确成长了很多,打开了更广的国际化视野,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2011年1月,埃及爆发了大规模游行示威,当时合作区所在地苏伊士省社会秩序极为混乱,电话也被中断。在危险面前,魏建青带领园区管理团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积极与我驻埃及大使馆保持联系,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5条撤离路线,带领留守的60余名中方人员统一行动、同进共退。通过积极应对,合作区内没有一家企业、一名职工受到动乱的直接影响,保证了员工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埃及泰达公司是园区的管理者,我们有责任保障园区内中国企业、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面对动荡,没有人会毫无畏惧,但我们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当时我就下了决心,如果真的到了撤离那一步,我和我的团队一定是最后离开园区的!”魏建青说。

  去年年底,合作区6平方公里扩展区正式签约。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魏建青与同事们辛苦往来于合作区与埃及投资部、贸易部、住房部等各个部门,艰苦磋商,甚至创下日往返开罗三次的最高纪录。由于紧张的工作和水土不服,魏建青经常腹泻,体重严重下降。

  回首过去,魏建青对记者说:“我们的工作富有价值,这个合作区是我国在西亚北非地区唯一的国家级经贸合作区。我们在这里洒下的汗水为中国企业在西亚北非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我们多走一些弯路、多吃一些苦,入驻的企业就能少走弯路、少吃苦。”

  魏建青说他喜欢沙漠中生命顽强的植物“骆驼刺”。在给本报记者的信中,魏建青这样写道:“骆驼刺的顽强和坚韧让人肃然起敬,所有参与苏伊士项目的‘天津泰达人’不也具备这样高贵的品格吗?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让我们风雨兼程,去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去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

  

  讲清道理 吵出友情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陈效卫

  在莫斯科大学获得新闻学博士学位的许闻虎,2004年被任命为罗格朗集团驻俄罗斯的首席代表。这是一家总部设在温州,以研发、制造低压电器为核心业务的企业。“所谓‘首席’,其实只有我一人。”许闻虎笑着对本报记者说。许闻虎每天要与俄罗斯客户公司里的十几个部门、1000多名员工打交道,业务涵盖物流、采购、技术、质量、认证、清关、财务等。十余年来,经过摸爬滚打,许闻虎已经得心应手。

  作为身兼数职的首席代表,人少事多,没有吃苦精神就难以完成工作。工作初期更是加班多、休息少。许闻虎告诉记者,公司里的俄罗斯人工作日一天要出去抽几次烟、喝几次茶,但他需要坐得住。有时为了一个急的项目报告,他甚至一天都不曾“挪窝”。周末也大多是在办公室度过。有一次,公司物流部总监给许闻虎一份合同,要求在3天内翻译出来。由于合同非常重要,许闻虎放弃了两天的周末休息,在周一早上就完成了任务,为公司谈判赢得了时间,也赢得了俄罗斯同事的敬佩。

  许闻虎深知入乡随俗的重要性,尽力融入当地文化。按照俄罗斯人的习惯,员工生日可在工作单位进行简单庆祝,各级领导一般也都到场祝贺,许闻虎不仅积极参加同事的“生日宴”,还在自己过生日时主动做些中国的特色小菜,成功地与俄罗斯同事“打成了一片”。

  “与俄罗斯人‘打成一片’,并不意味着始终谦让。”许闻虎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俄罗斯人性格豪爽,感情表达直白,因此也存在着“不打不相识”的情况。刚到俄罗斯时,本着万事和为贵的原则,许闻虎总是能忍则忍、能让则让。俄罗斯客户反而不领情,因为他们的逻辑是:你越不争辩,越表明你理亏。此后,许闻虎在与客户沟通中改变了策略,有理时决不退让,有时争得面红耳赤,甚至与客户大吵一顿。结果,争吵过后不但没得罪客户,反而说清了道理,加深了感情。许闻虎坦承,后来在同事中结交的好友,基本都是这样“吵”出来的。

  身在俄罗斯,许闻虎不忘通过点滴小事,弘扬中华文化。如作为中国公司的代表,为客户公司老板过生日是拉近距离、融洽感情的重要一环。许闻虎只向客户送中国特色的礼物,潜移默化当中传播着中国文化。10年来,俄罗斯客户借此了解和学习了中国的水墨画、功夫茶、脸谱、古筝曲、汉字书法等。

  对于许闻虎来说,俄罗斯是他的第二故乡。他在这里求学,在这里奋斗,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实现人生理想。如今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他,并没有满足于现状。“我还要给自己加更多的压力,为我们的中国企业开拓更多业务。”许闻虎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

  

  做事就是要辛苦一点

  本报驻印度尼西亚记者 刘慧

  印尼是水稻种植大国,粮食产出却不高。中国杂交水稻进入印尼后,提高了水稻产量,还将杂交水稻技术推广至印尼13个省。这其中,中国隆平高科印尼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平高科”)总经理李昊同功不可没。

  李昊同年纪轻轻就在海外独当一面,他对自己所从事行业的热爱是一个重要原因。

  李昊同的专业是印尼语,就在他的同学纷纷凭着小语种优势进入国家机关、大企业时,他却选择到印尼攻读农业管理硕士。李昊同说,他从小就对生物感兴趣,长大后受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梦想鼓舞。印尼农业资源丰富,和中国农业互补优势强,一定大有可为。

  凭着这股信念,李昊同投身农业领域。硕士毕业后,他在印尼一家农业公司工作,负责与中国农业公司的合作事宜。2010年,中国首屈一指的农业公司“隆平高科”进入印尼后,李昊同应聘当上了“隆平高科”总经理秘书。

  起初,隆平高科在印尼只有4个人,李昊同对当地比较熟悉,从饮食起居,到与政府沟通、写实验报告等,他都一一参与。2010年,他跑遍了印尼的田间地头,找示范点,与农民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公司租的房子远离市区,条件简陋。李昊同还得了伤寒,高烧不退,且时常复发。但李昊同毫不在意。他说,人在做事时,就是要辛苦一点,太舒服了就没动力了。无论做什么事情,开始总会遇到各种挑战。

  2010年底,中国要与印尼合作启动杂交水稻技术合作项目,交由隆平高科来实施。李昊同熟悉所有的工作流程,知道去哪里找示范点,如何说服农民用中国的种子,因此被任命为项目组长。李昊同开始大展拳脚了。为了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他组织开展栽培竞赛,产量最高的农民到中国旅游。由于技术人员少,资金有限,他推行远程农民交流,让技术人员通过网络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三年来,李昊同带领专家组和当地农民同吃同住,手把手地教农民改变栽培习惯。终于,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丰收现场会上,印尼农民捧着沉甸甸的稻穗,纷纷赞扬“中国水稻真棒”,中国杂交水稻的牌子逐渐走入印尼农民的心田。

  

  “千万个微笑”提升服务

  本报驻泰国记者 王天乐

  “我最喜欢解决问题了,问题越棘手,我越兴奋。”力帆泰国公司总经理吴培源与泰国的缘分,始于一起棘手的股权纠纷。

  2005年,力帆集团决定在泰国设立分支机构。为了快速开拓当地市场,力帆找到一名泰国当地人作为合作方。2009年,力帆准备全面接手泰国公司的管理和经营时却惊觉,力帆泰国公司在注册时完全撇开了力帆,只剩泰国合作方作为公司所有人,而公司成立时的资金全部是由力帆提供的。当年6月,吴培源被派往泰国解决这件股权纠纷。

  到泰国第一天,吴培源就抓起了方向盘,带着翻译四处奔走。他尝试了谈判、法律、人脉等各种手段,都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最后,吴培源获得了合适的谈判筹码,用较低的代价解决了股权纠纷。

  任务完成后,吴培源选择继续留在泰国,他立志要为打响“中国制造”做点事。

  在东南亚,无论是在品牌认知度、市场占有率,还是在经销网络和零部件配套等方面,日本的汽车和摩托车企业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吴培源着手进行调研和分析,把泰国有关政府部门跑了个遍,一个月后,终于打开了局面。

  “我采取的是‘放开正面、占领两厢’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在市场主力车型方面避免直接竞争,在车辆设计和排量方面推出差异化新品。”吴培源说,“比如,日本只会把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大排量车型引入欧洲,并不重视泰国市场。我们则把力帆排量200CC和250CC的车型都引进泰国。”

  果然,在第一次经销商大会上,力帆摩托的订货量就达到近600辆。之后两年,泰国市场对力帆摩托车的需求不断上升。

  2013年,力帆泰国推出了“千万个微笑”品牌,提升服务品质。力帆泰国承诺,经销商下达订单后,力帆泰国将在72小时之内送货上门,公司对送货部门的考核只有时间标准没有费用要求。

  但是,在开拓市场的初期,力帆泰国并不顺利。“此前,当地很多零部件生产企业都拒绝给我们供货。经过反复沟通和协商,情况有所缓和,但仍有不少配套零件需要从国内进口。”吴培源说,“初期,泰国当地媒体不敢为我们登广告,怕得罪了本田等广告大户。我就多次拜访本田主管宣传的负责人,打交道多了,态度就没那么强硬了。媒体也开始给力帆做广告了,并且不断增加频率和范围。”

  力帆泰国公司在集团内部有两大定位,一是信息基地,另一个是人才培养基地。

  吴培源介绍说:“日本摩托车所有小排量车型都在泰国首发。力帆在泰国设立工厂,就可以近距离观察日本汽车行业的国际化战略,学习其先进的管理、市场和人才策略等,这些都是信息方面的巨大收获。”

  吴培源认为,作为中资企业海外分支机构的负责人,忠诚是最应当具备的品质,一定要经得起诱惑,守得住职责。“我们也应努力按照当地的方法和规则办事。还要努力提高员工的本地化率,否则,企业将很难融入当地,容易导致企业管理和实际运作脱节。”


  《 人民日报 》( 2014年10月04日 05 版)

分享到:
(责编:王吉全)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