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记者观察:改善中日关系应坚持理性呼喊

2014年09月30日15:36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东京9月30日电(记者 孙璐 李润泽 赵松 滕雪)2014年,86.8%的中国人对日本持负面印象,同时也有93.0%的日本人对中国持负面印象——中日两国国民感情继续呈现严峻态势。这是本月9日在东京公布的第十次中日关系联合舆论调查结果,北京-东京论坛的主办方每年都会在论坛举办前夕公布中日双方同步进行的两国公众舆论调查结果,该调查已经成为讨论中日关系的重要信息和数据。

    9月29日,一贯右翼保守的安倍晋三在施政演说中,提及的“中日友好重要性”引发了各方关注。为了在中日两国间建立稳定友好的关系,安倍希望能尽快实现首脑会谈,通过对话发展战略互惠关系。中国外交部也于当天回应,希望日方还是要拿出实际行动来为切实的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来创造条件。

    至今已开展了十年的北京—东京论坛在当前中日关系“最差时期”,为改善中日两国关系做着民间的努力。

    四年来中日两国国民感情大幅下滑

    调查显示2010年以来中日两国国民感情大幅下滑,这也成为近几届北京-东京论坛上中日专家们高呼中日关系处于危险状况的重要依据。两国间国民感情恶化的同时,其它多个重要领域也出现明显问题。安保领域,双方出现了相对紧张状况;经贸往来呈现明显倒退;最应大力扶持的留学生交流方面也遭遇问题,中方专家提到,有在日中国留学生反映中日关系恶化导致奖学金申请变得比以前困难。参加论坛的中日专家认为,当前的中日关系处于近年来最差的时期。

    中日间复杂特殊的关系,使得两国间任何现存和潜在的危机都有可能成为压垮中日关系的“稻草”,这是两国都承担不起的风险,也是不应该发生的。所以面对当前的中日关系,必须有人不断理性地、务实地、坚持不懈地呼喊下去,抑制任何可能严重破坏两国感情的危机,而北京-东京论坛正是这样一个为理性声音提供融合与共识的平台。

    截至今年,北京-东京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届,在中日关系变化起伏的近十年中,能够连续举办并且在两国关系陷入困境后仍未中断的交流活动极为罕见,这份坚持与坚守,被参加论坛的专家称之为奇迹。中日之间有多层沟通管道,但在当前气氛下,政府层级的管道因“船大难调头”而显得相对固化,普通的民间交流一方面数量较少,另一方面对于改善中日关系的效果和力度尚显不足。而北京-东京论坛作为精英人士参与的最重要民间交流平台,已经成为两国政府对话的重要补充。

    论坛十年彰显中日两国合作诚意

    精英人士是最为理性的一群人,能够为中日关系务实性地高呼。他们对于两国关系的思考具有前瞻性和建设性,能够从专业角度为两国关系定位并指出危险。目前所有参加论坛的中日方人士,从政府官员到学者、企业家,一致认为中日关系非常重要,并认为开展合作对双方都有利。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名照28日在论坛上发言称,世界上没有哪两个国家像中日之间这样既如此命运相连、利益攸关,又有这么多历史和情感的纠结,强调只有在中日友好的轨道上,两国共同利益才会不断地交融扩大,实现互利双赢。

    日本外务大臣岸田文雄也称,中日关系对两国来讲是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的稳定不仅对两国国民有利,同时也对亚太地区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有着重大的影响。双方对两国关系的这种定位,彰显了两国的合作诚意,是开展各类交流活动的前提。因此两国政府官员、精英人士必须借助各种场合提及中日关系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为进一步开展交流创造气氛。而在认识到两国关系重要性的同时,指出两国关系存在的危险,并提起对于危险的关注,是防止危机进一步恶化的重要措施。

    在公共外交中体现“以民促官”

    参与北京-东京论坛各分论坛讨论的专家们在各自国家均有重要地位,他们能够为中日关系的发展提供具体的建议,更重要的是他们有能力将建议传达到政府层面。

    主导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是政府,北京-东京论坛这样的民间论坛并不能直接参与政府的政策制定,但这些专家大都有着丰富的政府人脉,参加本届论坛的人中有现任的少将级别安保问题专家、政党高官、有卸任的大使、防务高官、央行负责人等,这些政经界要员的资源使论坛具备与政府沟通的管道,也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为改善中日关系提供了具体建议。在进行专业界别的分论坛讨论时,很多专家都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比如在外交安保分论坛上,日本专家提出构筑东北亚和平可以参考欧洲的合作模式,中方专家则表示认同,提出可从中日都面临的能源供应问题入手,建立一个类似欧盟早期煤钢共同体的合作框架。论坛的日本主办方负责人工藤泰志称,相对于两国政府之间的往来,论坛可以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下进行讨论,而大家的意见和讨论成果,是能够传达到政府层面的。这些重量级与会人员在北京-东京论坛的交流平台上不断呼喊所达成的共识对两国在公共外交中体现“以民促官”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北京-东京论坛汇集了一批熟知中日关系的“知中派”和“知日派”,加深了两国精英人士之间的相互了解,这对于改善两国关系相当重要。

    例如,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吴建民出席了8次论坛,国际文化会馆理事长、原联合国秘书长明石康也数次参加论坛,他们本身都对中日关系具有丰富研究经验。这些活跃在中日各个领域的人士互相交流后,一方面能进一步推进自身的研究,另一方面,双方专家长期交流建立起来的关系使得今后的交流更为顺畅。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在论坛结束后的记者会上称,论坛能够顺利举办,其中的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双方专家在长年的交流中建立了信赖关系。

    北京-东京论坛具备了上述几大优势,为中日两国的精英人士搭建了一个为促进中日关系发展而呼喊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传出的声音应当传到政府层面,同时也应当传达给普通民众。在当前政府交流推动困难,民间交流又相对较少的情况下,这样一场较大规模的交流活动本应通过媒体的传播得到两国民众的关注,进而缓解当前两国间的紧张气氛。从这个角度讲,如果传播效果理想,北京-东京论坛召开本身的意义甚至大过专家们在论坛上的讨论成果。然而不尽如人意的是,日本媒体在营造中日关系相关的舆论氛围时并未表现出积极姿态。

    中日媒体为两国关系改善理性呼喊

    根据记者了解,中国方面驻日本的主要媒体大都参加了本次北京-东京论坛并进行了报道。而日本媒体方面,虽然包括NHK、共同社、读卖新闻社、朝日新闻社、每日新闻社在内的主要媒体都有人员参加,但是遗憾的是并未看到有关本次论坛的有力报道,甚至很难找到相关报道。此外,从论坛日本主办方本次进行的论坛日文网络直播点击量来看,效果并不理想,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北京-东京论坛的声音在日本民众中并未得到广泛有效的传播。

    北京-东京论坛已经走过了第一个十年,中国国际出版集团29日与论坛日方主办方言论NPO签署合作协议,正式从中国日报社手中接过论坛中方主办方的接力棒,与日方主办方言论NPO共同举办下个十年的论坛。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周明伟在签字仪式上坦言,接手北京东京论坛将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业,但是将迎难而上,力争将论坛办得更好。

    “国之交在于民之亲”,在当前中日关系的大背景下,中日两国之间需要北京-东京论坛这样一个坦诚、理性沟通的平台,为两国的“相交” 、民间的“相亲”作出贡献。也许正如原日本驻中国大使宫本雄二在本次论坛上所说的——没有能够立即改善中日关系的所谓“智慧”,确实如此,摆在中日两国面前的问题堆积如山,但是必须有愚公移山的信念,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发出理性呼喊,并且不停地坚持呼喊下去进而达到务实效果,才能促进中日关系得到一步步的改善,不断推动中日关系的平稳健康发展。

联系本文记者

赵松
[留言][博客][微博]
分享到:
(责编:刘洁妍、常红)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