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大半个地球,来到欧洲西部,鸟瞰这片陌生的地方,你会发现一片呈六边形、三面临水的美丽土地,这里就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之一、处处洋溢着自由民主气息的法兰西共和国,这里居住着热爱自由与浪漫的法国人。想要和这里的法国人进行文化交流,首先就要了解法国的风俗文化。
首先,在社交礼仪方面,法国人在待人接物方面的特征与英国人和德国人相比有很大不同,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爱好社交,善于交际。对于法国人来说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内容,没有社交活动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第二,诙谐幽默天性浪漫。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大都爽朗热情。善于雄辩高谈阔论,好开玩笑,讨厌不爱讲话的人,对愁眉苦脸者难以接受。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法国人不仅爱冒险,而且喜欢浪漫的经历。第三,渴求自由,纪律较差。在世界上法国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义者”。“自由、平等、博爱”不仅被法国宪法定为本国的国家箴言,而且在国徽上明文写出。他们虽然讲究法制,但是一般纪律较差,不大喜欢集体行动与法国人打交道,约会必须事先约定,并且准时赴约,但是也要对他们可能的姗姗来迟事先有所准备。第四,自尊心强,偏爱“国货”。法国的时装、美食和艺术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再此影响之下,法国人拥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们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法国最棒。与法国人交谈时,如能讲几句法语,一定会使对方热情有加。第五,骑士风度,尊重妇女。在人际交往中法国人所采取的礼节主要有握手礼、拥抱礼和吻面礼。其次,在服饰礼仪方面法国人对于衣饰的讲究,在世界上是最为有名的。所谓“巴黎式样”,在世人耳中即与时尚、流行含意相同。在正式场合:法国人通常要穿西装、套裙或连衣裙,颜色多为蓝色、灰色或黑色,质地则多为纯毛。出席庆典仪式时:一般要穿礼服。男士所穿的多为配以蝴蝶结的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装套装;女士所穿的则多为连衣裙式的单色大礼服或小礼服。对于穿着打扮,法国人认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选择发型、手袋、帽子、鞋子、手表、眼镜时,都十分强调要使之与自己着装相协调相一致。
最后,在餐饮礼仪方面,作为举世皆知的世界三大烹饪王国之一,法国人十分讲究饮食。在西餐之中,法国菜可以说是最讲究的。法国人爱吃面食,面包的种类很多;他们大都爱吃奶酪;在肉食方面,他们爱吃牛肉、猪肉、鸡肉、鱼子酱、鹅肝,不吃肥肉、宠物、肝脏之外的动物内脏、无鳞鱼和带刺骨的鱼。法国人特别善饮,他们几乎餐餐必喝,而且讲究在餐桌上要以不同品种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肴;除酒水之外,法国人平时还爱喝生水和咖啡。法国人用餐时,两手允许放在餐桌上,但却不许将两肘支在桌子上,在放下刀叉时,他们习惯于将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
特殊地,在习俗与禁忌方面,法国的国花是鸢尾花。对于菊花、牡丹、玫瑰、杜鹃、水仙、金盏花和纸花,一般不宜随意送给法国人。法国的国鸟是公鸡,他们认为它是勇敢、顽强的直接化身。法国的国石是珍珠。法国人大多喜爱蓝色、白色与红色,他们所忌讳的色彩主要是黄色与墨绿色。法国人所忌讳的数字是“13”与“星期五”。在人际交往之中,法国人对礼物十分看重,但又有其特别的讲究。宜选具有艺术品味和纪念意义的物品,不宜以刀、剑、剪、餐具或有明显的广告标志的物品。男士向一般关系的女士赠送香水,也是不合适的。在接受礼品时若不当着送礼者的面打开其包装,则是一种无礼的表现。
作为一名时刻关注着中外交流的中华儿女,我们再来看看中法文化交流的现况。早在1999年和2000年江泽民主席和希拉克总统在互访的时候共同确定举办中法文化年。2001年4月李岚清副总理访问法国期间与法国外交部长韦德里纳签署了关于中法互设文化中心和互办文化年的《会谈纪要》。双方商定,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中国在法国举办文化年;2004年秋季至2005年7月,法国在中国举办文化年。大家可不要小瞧了这中法文化年,它可具有着深远的意义:中法两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文化大国。两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都十分重视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和维护文化主权。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中法两国主张开展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和进行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中法互办文化年有利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相互学习,共同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我们再来谈谈中法文化关系。文化关系是中法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两国关系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其它国家不同的是,文化关系在中法两国国家关系中发挥着更为独特的作用,直接受到两国最高领导人的关注,已成为两国友好关系的重要特征。在两国领导人共同关心和支持下,中法文化关系发展顺利,目前处于最好的时期。两国间经常性文化交流项目每年均保持在200起以上并有不断增长的势头,交流与合作的范围涵盖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并呈现不断深化的新局面。1999年和2000年中国在法国成功举办的"巴黎中国文化周"和"中国文化季"等大型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法国公众,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法国在华举办的罗丹雕塑展,法国国家交响乐团、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来华演出等项目受到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随着两国文化关系的不断深入发展,中法双方文化艺术界人士对对方的历史、文化、艺术的兴趣愈加浓厚,两国人民之间相互了解的愿望也更为迫切。为进一步加强两国业已存在的友好合作关系,并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两国国家元首共同决定中法互办文化年。这无疑极好地促进了中法文化交流。
那么,立足当下,如何为中法文化交流规划一个美好的蓝图呢?结合发展现况,我认为:
第一,应继续加强开展旨在向中国观众介绍法国文化的活动。例如“中法文化之春”活动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中法文化之春”旨在向中国观众介绍法国文化中最好的部分,在一次活动的媒体见面会上,法国驻华大使苏和介绍说:2009年中法文化之春在20个城市举办了152场活动,有25万名观众参与,今年将在27个城市举办近200场活动,“中法文化之春已经成为法国在境外举办规模最大的文化交流活动”。苏和大使对中法文化之春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我去过一些中国城市,地方政府部门都表示,要扩大中法文化交流。”苏和大使详细介绍了本次活动的亮点:世界最著名的摄影展之一的“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今年将加入中法文化之春,在“草场地摄影季”期间举办“阿尔勒在北京”大型摄影展。中法两国舞团将推出10部古典和现代芭蕾,其中世界级编舞大师安基林·普勒罗卡基携手法国时装设计师让·保罗·高提耶制作的法国现代舞剧《白雪公主》将令人耳目一新。结合上海世博会,2010年中法文化之春专门推出《深海奇珍》科普展览;上海美术馆从五月起将展出《变奏的身体-法国罗纳-阿尔卑斯大区五大美术馆藏品展》,包括毕加索、马内等大师的画作;6月21日,在上海世博园区欧洲广场,法国著名摇滚音乐人M将登陆夏至音乐日举办大型演唱会,为2010中法文化之春划上完美的句号。值得一提的是,法国也有很好的商业电影。作为中法文化之春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国电影展映受到普遍关注。苏和大使认为,“法国电影的魅力在于,在科幻片、战争片之外展现出更深刻的东西,让观众更加关注‘我们’自己”。有记者询问,为何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的法国动画片《商标电影》此次没有参加展映,苏和大使解释,为了展示法国电影的多样性,主办方从2009年11月着手选片,力求每部作品都能代表一种特色,《商标电影》2010年3月获奖,错过了选片时间。大使还幽默地补充,“我们不会蒙大家。这次精选的近两年来法国国内的25部优秀影片,包括13部长片和12部短片,其中有2008年上映的‘法国史上最卖座的法语片’《东北欢迎你》”。苏和大使特别表示,将把广州票房收入的一半捐给中国西南旱灾区。苏和大使也不乏“忧虑”,“中国每年进口国外电影30部,其中有5-6部法国电影,这是不够的,这个比例不平衡,法国不仅有优秀的艺术家电影,也有很好的商业电影,比如2014登上马年春晚的法国女神——苏菲·玛索的《超级女特工》在中国就很受欢迎。”目前,中法两国已通过商议合拍两部电影,其中一部将由法国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操刀,将《狼图腾》搬上银幕。所以具体对于中国电影传媒行业来说,应该重视对法国优秀电影的传播和借鉴,使更多中国人可以感受到优秀的法国电影给他们带来的独特的法国魅力、法国风情。
第二,加强中法文化交流,从基础做起。青年是社会的栋梁,是祖国发展的未来和希望。所以说,加强中法文化交流,要着眼于青少年。对于少年儿童,应在他们的日常活动中加入法国文化元素,例如在孩子们的活动、实践课上添加介绍法国文化的小环节或小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就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法国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未知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对于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就可以在他们的选修课当中增加有关法国文化的科目比重,任课教师在介绍法国文化的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们学习法语、出国留学,以切身的行动区体验美丽神秘的法国文化,甚至成为中法文化交流的使者,在自身价值实现的同时也为中法文化交流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