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国际专题>>会议-论坛-周年>>中法建交50周年>>“我眼中的中国和法国”征文>>征文作品

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

王鲁晓

2014年09月09日09:02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手机看新闻

中法建交事件简述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正式确定了中法两国的外交关系。联合公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

1963年10月,戴高乐将军授权法国前总理富尔携带他的亲笔信前来中国,代表他同中国领导人商谈两国关系问题。中国政府在坚持反对“两个中国”的原则立场的同时,对建交的具体步骤采取灵活态度,在中法双方就法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达成默契的情况下,同意法国提出的中法先宣布建交从而导致法国同台湾断交的方案。根据双方事先的协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于1月27日奉命就中法建交发表声明,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谈判并且达成两国建交协议的。中法建交标志着中国加强同西欧国家关系的一个重大突破。

中法两国虽然相隔万里,并且在文化教育和宗教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同,但是两国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相同的政治认识和独立自主的基本原则,这些共性推动了中法建交的过程,而那些不同促使中法长期交流,互相学习。

中法曾多次错过建交机会,并且美国在建交过程中屡次阻挠,中法两国仍旧在多次磋商后达成建交协议,历史实践表明中法建交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一个巨大胜利,法国在中国打开了市场,同时也让西方社会更多的了解中国的文化,同时让美国封锁、扼杀新中国的计划彻底破产,中法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是正确的选择。

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在这50年中,中法两国领导人多次互访,就重大国际问题进行磋商,并签订文化、科技交流的相关文件,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教多方面相互合作、共同发展。今年两国人民也举办了多次活动来纪念这半个世纪的历程,如法国马年春节彩妆游行、苏菲·玛索献声春晚、法国小伙万里单车骑行、巴黎大皇宫“中国之夜”等说明了两国人民浓浓的兄弟之情,其中苏菲·玛索在央视春晚上献唱的一首《玫瑰人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苏菲·玛索献唱马年春晚

在马年春晚开始播出之前,人人微博上就各种转发关于法国的国际巨星苏菲·玛索将与刘欢合唱《玫瑰人生》来恭贺新年同时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毫无疑问,这首歌确实成为马年春晚最大的亮点,并迅速在网络上大获好评。苏菲·玛索以法国文化大使的身份在这个中国人最传统最隆重的节日晚会上,为中国人民带来视觉和听觉上双重的享受,在演唱结束后,苏菲·玛索还用汉语向所有中国人民拜年说道“祝大家新年快乐,马年如意”,表达了她的祝福。

苏菲·玛索因为浪漫影片而深受中国人喜爱,她自己也表示:“中国人非常看重传统、家庭、浪漫精神。像影片《初吻》,还有后来的《芳芳》,讲述的都是这种有些纯洁的浪漫精神,符合他们珍视的一些东西”,也说明了中法文化中的共性和中西文化的大融合。

苏菲?玛索登陆春晚的主要原因肯定是因为中法建交50周年。两个国家这半个世纪的友谊的纪念日,又恰逢中国的农历春节,所以中国必然要邀请一位“同样美丽、又有‘中国缘’,能代表法国文化的形象大使”献声春晚才能表达中法进一步交流的诚意,所以苏菲玛索便是不二之选。苏菲?玛索本人也曾不止一次地向媒体表示“虽然法国与中国相隔万里,但自己对中国一直怀有莫名的亲切感”。所以,中方请来女神将中法这半个世纪的友谊从政治延伸到民间文化、民间传统,是非常明智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更好的推动了中法文化的交流。

我们都明白,苏菲·玛索只是2014这个法国年的一个开篇,完美的将我们带入法国浪漫的氛围当中,使中国人民对浪漫的法国文化有更广泛更直接地了解,为之后中法建交50周年的一系列纪念活动开了一个好头。

法国文化于我

中法建交50周年对我的影响,大概集中在生活和学习两个方面。

就生活来说,我们主要依靠法国的电影了解其浪漫的文化,还有很多法国知名品牌如欧莱雅、兰蔻、皮尔卡丹等都被大众所熟知。法国与中国紧密相连。

而就学习而言,我们对法国的了解主要依靠上课所学的知识,我们知道,法国的数学和法律都走在世界的前列,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在专业课《从黑猩猩到高斯》中听老师提及,法国的数字与中国很不相似,曾经有一名学者用西方和中国的小孩来做关于数字认知的实验,询问学龄前的小孩20之后的数字应该是多少,中国小孩可以很简单的表示出“二十一”,但是法国和英国的孩子就很难表达,这与数字的口头表达有关,中国的表达更简单,所以中国小孩本来应该有更好的数学认知,从而在数学上的造诣更高,但事实表明不是这样,反而是法国的数学远远超越中国,正是因为中国更多的是背,比如九九乘法表,加减法运算,但是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方人更多的是思考,去摸索他的意义和规律,从而激起对于数字和数学的兴趣。法国人对于理科知识的思考方式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同时,法国也是群体心理学的先导。

我将从法国电影和法国的心理学两方面阐述法国对我的影响。

法国电影

法国的浪漫更多的是体现它的文化造诣,他并没有跟随好莱坞电影的步伐追求大制作和大量的特技镜头,法国电影以艺术为灵魂,以“爱”为主题向我们呈现出了不同的电影内涵和角色的塑造。有人说法国电影更多的注重“心灵怀旧”,我是十分赞同的,从《天使爱美丽》、《小淘气尼古拉》等电影,能看出一种超越现实的魅力,与现实生活的强烈对比更让我们看出法国人对于浪漫的向往,对艺术的追求,还有对现实的厌恶和鄙视,是暖色调的成人童话,透露出法国的黑色幽默。

比如在《小淘气尼古拉》中我们就可以明显看到,整部电影让人有一种幸福的感觉,整部电影都是对大人世界莫名其妙、自以为是的猜想,让我们都看到了在我们每个人心中住着的那个孩子。色调温暖、节奏紧凑,以孩子的角度来呈现,没有煽情和做作的深刻,也没有拘谨,全部都是孩子,这种电影正是因为看得少,才给我们的印象更深。

我们在法国电影中看到了他的不受束缚,他怪异、不合逻辑但是却莫名的吸引人。他不拘泥于现实,十分张扬的塑造人物,这就体现了法国对于“个体”和“自由”的赞扬和崇尚。法国电影虽然不刻意、不做作的去深刻,但是总能引起我们的反思和共鸣,如果好莱坞的电影是烈酒,那法国电影就是茶,是应该细细的去品味的,用温暖的笔调来慢慢阐述法国人对艺术和哲学的思考。“自由”、“艺术”和“浪漫”很好的结合,构成了法国风格的电影。

而我在这复杂的现实中,更应该找回那个“怀旧的心灵”,不快进的看完一部法国电影,细细品味其中的内涵和他想教会我们的那种“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

法国的心理学

法国的心理学如今排名不是特别靠前,但他是社会心理学的先驱。勒庞等人以群众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一些群体行为进行了研究。勒庞认为人群集时的行为本质上不同于人的个体行为。当人们群聚时,行为是突然和极端的。这是当时盛行的几种“群体心理”理论之一。个体在群体中放弃了思考能力和自我约束,像动物一样行动。勒庞的思想对社会心理学产生了较大影响。

勒庞的思想十分极端和消极,但是十分有建设性意义。当初他的很多只是通过观察得出的假设被后来的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实验验证,并且他也养活了很多以批判其思想观点为主的社会心理学家。同时,勒庞的思想也影响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包括鲁迅在内的很多知识分子,对中国的解放和革命事业的影响很大。

比起美国主要集中于实验室的心理学研究,我更喜欢法国这种以自然环境下的观察或者实验为主的心理学。美国的心理学把人局限在实验室中,通过控制一些条件来观察参与者的行为从而得出结论,有些时候为了模仿自然环境还需要欺骗参与者,这违背了心理学中的道德原则,并且实验室条件也不能完全的推广到现实中来。而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心理学家更多的淡化了实验室这个条件,在现实中设计实验去研究人的行为,让参与者在不知道自己已经参与实验,这大大的增强了实验的外部效度,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

法国对于我们的影响还存在于很多方面,我认为随着中法两方政府的努力,两国人民会更多的交流和理解,从而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让我们更广泛更全面的了解法国。

分享到:
(责编:王珏忱(实习生)、常红)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