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国际专题>>会议-论坛-周年>>中法建交50周年>>“我眼中的中国和法国”征文>>征文作品

中法建交50周年有感

谈昭溶

2014年09月09日08:59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手机看新闻

中法建交50周年适值中国2014新年马年,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便有法国巨星苏菲·玛索登台献唱,而法国大皇宫也举行了由中国文化部与法国总统鼎力支持的建交50周年庆典“巴黎大皇宫中国之夜”的国宴。

被誉为“法兰西玫瑰”的苏菲·玛索在《芳芳》、《勇敢的心》、《安娜·卡列尼娜》及《心火》等多部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影片中细腻诠释了法国王妃、安娜·卡列尼娜、身份神秘的母亲等性格迥异的女性,在中国早已名声大噪,也最能表达法国文化和法国精神。此次作为法国文化大使,苏菲·玛索向中国人民传递了来自浪漫国度法兰西的文化魅力。

在历史上,法国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与中国可谓渊源颇深。20世纪60年代前期中苏分裂的同时,美法也不再是铁板一块。为了更好地与美国抗衡,戴高乐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外交政策,试图与亚洲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建交;而中国政府也决定响应戴高乐同中国发展良好关系的姿态,积极推动中法建交。基于共同的利益和压力,中法走到了一起,两国建交不仅打破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战略封锁,还同时迫使美国不得不重新考虑与中国的关系。而在此之前,法国对于当时的总理周恩来来说,还有着特别的意义。周恩来曾热心留法勤工俭学,法国离苏俄很近,又是欧洲革命的中心。身居法国,周恩来不仅可以了解和研究欧洲革命,而且还可以对苏俄革命进行了解与研究。在法国,周恩来不仅遇到了李立三(李在几年后就成为周的有力的竞争者),而且还遇上了越共领导人胡志明。周后来谈道:“在我加入共产党的时候,胡志明已经是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了。他是我的兄长。”而在欧洲度过的三年半时光,让周恩来得以信奉马克思主义,并使其本人完全同这个主义相融合了。所有这些,加上他在巴黎时在中国共产党内地位的逐渐提高,从而为他在国内的政治生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时隔四十多年,戴高乐的一封信无疑会勾起周恩来对于过去的回忆。由于在台湾问题上的争议,周恩来与法国前总理富尔间的交涉一度陷入僵局。但凭借两人对时局的把握以及长远的考虑,中法两国终于在次年正式建交。

自1964年中法建交,法国就出现了一股“中国热”。1964年2月,我国一个艺术团在法国访问时演出京剧,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在巴黎首次演出时,观众的掌声持续了5分钟之久。《法兰西晚报》称赞京剧融舞蹈、杂技、话剧、诗歌、音乐、艺术于一炉,真是“奇妙无比”。法国电视台专门向法国人介绍中国的情况,店铺里的荔枝和竹笋销售一空,有些旅行社着手组织法国游客去中国度假,有些地方还宣布要度一次中国式的周末。与此同时,法国的文化、艺术、时尚也逐步进入中国市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人的文化观与价值观。此次在巴黎大皇宫举办的建交50周年庆典“巴黎大皇宫中国之夜”,是中法建交以来首次在巴黎大皇宫举办的庆典活动,不仅有专为中国马年奉上的顶级马术表演,亦有钢琴与古筝的“琴筝和鸣”,悠扬的古筝,与气势十足的钢琴相交融,共谱成一曲和谐的乐章,不禁令人随着音乐跨越时间与空间,体会一场中西合璧、融汇古今的视听盛宴。两国文化交流互补,在往来中共同进步。

如今,提到法国,人们第一想到的大概就是香水,或是葡萄酒了。法国香水驰名世界,其中不乏价格惊人的上品。在法国,你大致可以凭着香水气味的雅俗判断一位先生或女士的身份。伏尔泰在1756年曾写了一本名为《美化巴黎》的小册子,小册子写到:“设在窄巷中的肮脏市场使人不敢驻足,到处着恶臭……街道昏暗、狭窄、丑陋不堪,似乎代表着一个最野蛮的时代。”由此可见,香水的起源与恶臭有着密切关系。将香水称之为文化,是因为它不只是一种技术产品。首先,配制香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调配师需要依据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和要求来创造。其次,选用香水也是极有讲究。香水也有其个性,每种香水都具有其意义内涵和审美效果,所以在选用香水时要特别予以注意。首先要分清是女用还是男用香水,女用在使女性本身得到满足之外还对男性有吸引作用,而男用香水反之。其次,选用香水,要注意使用场合、对象、季节、时辰、服饰、个人年龄、个人和他人身体状况等因素。要做到个人他人相宜、场合时辰相宜、浓淡相宜,真是件不太容易的事。可以说,选用香水是对选用者文化素质和个人修养的测定。如今中国女性也多用香水来显示自我个性,我的朋友之中也不乏使用香水者,由于本人嗅觉稍稍敏感因而较偏爱自然香,也不用担忧嗅到味道与己混合。品种及剂量适宜者常令人心旷神怡,而只知喷洒却不顾位置、剂量者则让人忍不住退避三舍,实在不愿与其深交。因为远来求学,在北京呆的时间较长,此间常在地铁中遭受浓重香水味攻击,微博上抱怨此事也总被好友调侃“莫不是遇着迷魂香了罢”。如今我对一众以为选香奈儿5号便能鹤立鸡群者,不得不苦笑着挪往更远处。

而若要我说法国文化的渗透力最大之处,那么应当就是葡萄酒文化了。法国的葡萄酒文化是伴随着法国的历史与文明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它已渗透进法国人的宗教、政治、文化、艺术及生活的各个层面,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世界政治、经济与文化大国,法国葡萄酒文化不仅仅影响着中国,更影响着全世界人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情趣。1920年11月7日,22岁的周恩来登上的法国“波尔多”号邮船,其名就是法兰西葡萄酒的重要产区,1855年的世界万国博览会定下的将波尔多产区的葡萄酒进行等级划分的方法也一直沿用至今。波尔多五大顶级酒庄闻名世界,拉菲、拉图、玛歌、红颜容以及木桐。说起来我对葡萄酒的最初了解还是源于幼时母亲爱看港剧,因而至今深刻记得一个富商菜单也不看就说了句85年的拉菲,大概这就成了契机吧。酒城波尔多有句名言:酒是酿造师的孩子。与香水一样,只有优秀的酿造师才能创造出高质量的酒。香水需要不同的原料、剂量、组合方式相互搭配,要创造一款新品可谓耗时极长;而葡萄酒的酿造同样是一件复杂而又绝不可马虎的大工程。葡萄汁在发酵过程中,浸皮的时间控制着红酒清澈动人的颜色及酒中丹宁的含量;发酵完成后,需要将沉于发酵槽底的酒渣抽取出来,这是一段缓慢而耐心的过程;接下来是选出品质最好的酒,同时将不同品种的葡萄酒以完美的比例结合。这样不但可以提升酒的品质,还可以保留下不同品种葡萄的风味,而且能结合出更为独特美妙的口味。经过几个月或更长的时间,葡萄酒从橡木桶中装瓶封盖。此时的红葡萄酒依然具有生命力,它们透过软木塞缓缓地呼吸,继续发生着奇妙的变化,渐渐达到成熟。因此,波尔多红酒大多适宜长期保存,上佳的美酒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成熟。部分收藏者因为有足够的资金和空间可以用以储存葡萄酒,对于他们来说,葡萄酒早已不是用以酒宴上的饕餮,而是需要温柔谨慎对待的女性。因此他们的家中都会有一个酒窖,这样的酒窖对于位置、光照、湿度、温度有都进行着严格控制。取进取出都须小心翼翼,不可大幅度晃动。法国著名化学家马丁·夏特兰·古多华曾说过:“酒反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许多东西,它向我们展示了宗教、宇宙、自然、肉体和生命。它是涉及生与死、性、美学、社会和政治的百科全书。”红酒微醺,法国葡萄酒向我们展示的正是法国文化的浪漫多情,细腻温柔。在伏尔泰的小说中,我们会读到这样的句子:“克拉里·艾黎克斯亲手倒出泡沫浓浓的阿伊葡萄酒,用力弹出的瓶塞如闪电般划过,飞上屋顶,引起了满堂的欢声笑语。清澈的泡沫闪烁,这是法兰西亮丽的形象。”与中国的白酒不同,白酒豪爽,讲求开怀畅饮;红酒多情,讲求“品”,由其色香味细细琢磨。这也正是中法两国饭桌文化的不同之处的细节体现。

中法两国建交,不仅带动了两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更促进了两国文化的交流促进、相互借鉴。建交50周年值得纪念,也希望今后两国人民友谊长存。

分享到:
(责编:王珏忱(实习生)、常红)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