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斯人已去,斯事未结——120年后重访甲午战场【2】

2014年07月24日18:54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斯人已去,斯事未结——120年后重访甲午战场

重新审视尘封的历史

岛上的生活日复一日,岛外人们对甲午战争的研究和思考年复一年。

在距离威海大约960公里的合肥,当年一手创建北洋水师、最后在《马关条约》上签字的李鸿章故居去年吸引了30万游客。

“历史是无法100%复原的,但越接近它,我们对它的了解也更深。”故居陈列馆馆长吴胜说。

吴胜从1999年故居对外开放就在那里工作。他记得不少人参观后,都大骂李鸿章是“卖国贼”。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游客不再这么简单地看待了。“甲午战争失败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也是由于当政者没有找到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正确路径。”31岁的讲解员陈骞说,“李鸿章只是大清的一枚橡皮图章,没有他,也还有‘张鸿章’、‘王鸿章’。”

在甲午战争的另一个主要战场辽东,人们从民间捐资,原尺寸复原了邓世昌的致远舰,为人们重述那段悲壮的故事。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艇受到重创后毅然决定撞向主力敌舰,未果。他落水后在爱犬试图营救自己时按犬首入水,以身殉国。“我们希望借助这个‘致远舰’弘扬民族精神。”建造方组织者宋沛然说。

在威海,2003年建成了全长11.6公里的世昌大道,东西贯穿中心城区一直延伸到海边,伫立于此可远眺当年的海上战场。而市中心公园环翠楼的大门前,邓世昌和爱犬的雕像吸引了很多大人和孩子的目光。

海军部队院内的展览馆,摆放着一个按比例缩小的舵轮咖啡桌的复制品,上面悬着一把滴血图形的利剑,写着一个红色的“耻”字。甲午战争结束,日本人用定远舰的舵轮改造成了一个咖啡桌。讲解员说,展览馆的这件展品是为了提醒今天的中国人勿忘国耻。

一位前来参观的不愿透露姓名的海军军官对记者说:“甲午战争前日本研究了中国三十年,而清政府则对日本所知甚少。这是个惨痛的教训。”

为了给刘公岛上的展馆增加展品,戚俊杰和他的同事们行程五六万公里,寻访了200多位甲午将士的后人。

1992年秋,他们坐一辆小卡车,拉着100多斤海带到安徽巢湖探访丁汝昌的后人。生活窘迫的丁氏第五代孙丁小龙和丁小明被他们的诚信感动,捐出了时隔多年却依然精美的红木八仙桌和木床。

1998年,他们到镇北舰管轮叶显光第四代孙叶显祥的家里,得到了历经失火和水灾难得保存下来的手札。

1999年,他们在福州见到了定远舰总管轮陈兆锵的儿子,后来多次书信电话交流,获得了陈兆锵用过的袖珍指南针和怀表。

“那些将士的后人有很多最初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身份,因为社会对他们先人的一些负面评价给他们带来压力。”戚俊杰说,“而我们至今仍不了解当年战争的全部细节,因此对很多事情可能评价得不客观、不全面。”

他表示,要提高全民族素质和海洋意识,要加快现代化建设,“只有整个民族壮大了,甲午战争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戚俊杰的努力使博物馆和陈列馆内容日渐丰富,而参观者大都会心情沉重,比如山东海警一支队警官刘伟。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道伤痕,特别是我们当兵的。”他说,“当前海军、海警的装备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需要加大投入。”

旅游旺季时,丁汝昌玄孙、农民丁小龙和丁小明会从安徽老家来到威海,租一个草厦子(相当于储藏室)住下,在博物馆和陈列馆向游客出售关于甲午战争的书籍。52岁的丁小明说,自己读书不多,20多岁时才知道丁汝昌其人其事。

“有过这样一位祖先我感到很荣耀。”不善言辞的丁小明说。他很低调,原本不想接受采访。“我文化水平有限,也不愿到处打着祖先的旗号辱没先人。我卖书是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这段耻辱的历史。”(记者白旭、滕军伟、程露、朱青)(实习生陆潇、汤小雨亦有贡献)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覃博雅、郑青亭)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