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学者热议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国开始“主动塑造”未来

2014年06月23日09:45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6月23日电 “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会议由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主办。来自国内外数十名学者围绕“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根基和哲学基础”、“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国内政治基础”、“中国的大战略和总体国家安全观”、“西方国家对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透视”四个议题展开讨论。

以下为与会学者观点摘编:

“新安全观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和发展”

任晶晶(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在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的情况下,“新安全观”作为一种全新的安全思维和外交理念,力图从总体安全的角度构建起和谐世界的框架,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代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未来国际关系理论的建构不能基于传统安全观,不能基于霸权逻辑,其核心命题应该是综合、共同、全面的安全观,应该是互利、合作、共赢的发展观,应该是开放、包容、互建的文明观,应该是兼怀天下仁爱尚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生财取之有道的道义观。“新安全观”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国际社会的重要理论贡献。

“新安全观不同于传统大国的安全观

黄仁伟(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传统大国的安全观即“美国安全观”,主要以军事安全为核心,以实力决定安全。这里,美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包括安全利益、经济利益和意识形态利益等,“你接受我就安全,你不接受我就是不安全”,这样的安全观大国已经习以为常。

现在中国提出的“新安全观”,有别于传统安全观。区别有4个:从狭义安全到广义安全、从绝对安全到相对安全、从单边安全到多边安全、从盟国集团安全到盟国和非盟国伙伴的共同安全。

“新安全观为中国解决安全困境提供思路”

黄仁伟(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中国的安全困境主要是,中国在崛起过程中的内外结构变化和中国安全能力之间的差距。结构的迅速变化和能力不能跟上结构变化之间的差距,是目前的主要问题。这个差距并不是说我们已经面临着外部入侵、国家被颠覆的危险,而是说如果我们碰到不能适应这个结构的时刻,就会出现安全危机。

“新安全观”就是要解决新的安全困境,解决能力和结构的问题。如果结构改善得好或者能力跟得上,危险就很小。如果我们不解决问题,陷入新兴大国挑战老牌大国的“修昔底德陷阱”,就是中了老牌大国特别是美国的圈套。

黄仁伟进一步分析指出,如果挑战世界结构,中国将受到这个结构中各种因素的围困。按照传统安全观的思路,为了打破围困,中国倘向霸权国家“摊牌”,就会导致大国进行一场“决战”,这就回到了德国、日本的老路上去,而“新安全观”则致力于解决崛起中面临的这种困境问题。

“新安全观开启中国主动塑造国际事务的新时代”

林宏宇(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

中国参与国际事务或者说加入全球治理经历了三个阶段:被动参与、积极融入和主动塑造。现在我们进入主动塑造的阶段。主动塑造,是说中国人开始有了自己的话语和想法,我们试图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全球事务的看法。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重要的意义是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即中国开始主动塑造未来的国际事务。

“恐怖主义威胁直接作用于人民安全”

李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在和平时期,对大多数的国家来说,恐怖主义威胁仅次于传统安全威胁。恐怖主义之所以会对国家安全构成严峻威胁,是因为其表现形态第一是直接作用于“人民安全”,然后它会间接威胁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等。

恐怖主义最突出的两个特征:其一是政治性。恐怖主义势力有2个目的,“搞分裂”和“夺权”。其二是不对称性,这是恐怖主义作用于国家安全最突出的特征。“9·11”恐怖袭击,导致美国在全球反恐上的开销高达几万亿美元,更不用说其国内的反恐成本。恐怖威胁使整个社会成本急剧上升,另外它能够引起社会普遍的恐慌以及可能对政府不信任的增长。

反恐非常复杂,打击恐怖分子仅仅是恐怖主义问题的冰山一角,其背后黑手或者赖以生存蔓延的土壤才是我们在反恐中最为艰巨的任务。

“各国应按照各自的防御需求制定安全政策”

楚树龙(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一个国家增加安全的能力造成其他国家的不安全,这是安全困境。安全困境是各个国家面临的最普遍、最长期、最根本的问题。

如何应对这个问题,需要一些新的思考。中庸之道、以和为贵是中国人面对所有问题的根本准则。无论安全能力还是安全目标,应该取中间,找到一个平衡、合理之处。不追求绝对的安全和绝对的优势,应该成为各国安全方面的指导思想。

如何执行以实现安全平衡?各国应该按照自己的防御需求,也就是它的人口和领土面积来制定政策。无论在全球还是在某地区,不追求绝对安全或者优势安全,是我们和美国的不同。我们不追求世界霸权,也长期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意味着我们没必要有超过国防需要以外的安全能力,没必要追求美国那样大的能力。

我们的军队建设不会以美国为标准。因为我们不是全球的力量,不承担其他国家安全义务。但是中国在亚洲是最大的国家,我们的国防需要在亚洲建立一个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这是正常的防务需求,亚洲其他国家应该理解。

“丝绸之路经济带也是创新的安全合作模式”

罗英杰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副教授):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种创新的经济合作模式,也是一种创新的安全合作模式,具有重大意义。作为国家的对外发展大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目标虽以经贸合作为主,但其战略意义十分广泛,关系到国防、经贸、人员、边境、安全等多个领域,牵涉全局性的国家安全问题。

中国的西北边境安全自清朝以来就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现在中外形势变得异常复杂,为我国西部安全造成巨大安全压力,这也是我们推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要原因。我们希望通过构建经济合作,拉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打造地区安全共同体,以此化解我国西部边界的安全压力。(杨牧)

分享到:
(责编:杨牧、张玉珂)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