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6月18日报道【日本外交学者网站6月17日文章】题:伊拉克危机考验中国的外交政策(作者香农·蒂耶齐)
伊拉克安全形势急剧恶化,与“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勾结的好战分子号称屠杀了伊拉克政府军士兵。这个极端主义逊尼派团体还控制了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并正向着巴格达挺进。许多人在关注美国对这一暴力局势的反应,但危机迅速结束也符合中国的重大利益。
伊拉克危机再次使人意识到,中国的安全忧虑伴随其全球投资一起增加。中国在伊拉克的利益使得北京难以袖手旁观。
中国利用伊拉克重建的机会满足了本国日益增加的能源需求。中国每天从伊拉克购进150万桶原油,占到伊拉克每天石油产量的将近一半。中国为此在伊拉克投入巨资,还派遣大批中国工人在这个国家工作。中国在伊拉克获得的经济好处使得一些评论人士称中国是“伊拉克战争的赢家”。
当时,分析人士的理论是,中国在伊拉克的利益增加将有助于中国发挥稳定局势的作用。如今由于暴力冲突可能使伊拉克陷入分裂,北京必须决定如何应对。
正如《福布斯》杂志指出的那样,伊拉克的石油储备不会马上受到威胁。迄今为止,石油生产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受到暴力活动的影响,暴力
活动尚未对中国在伊拉克的利益构成严重威胁。
然而,我们不应该以为中国在伊拉克的唯一利益就是保障石油供应。具体而言,中国的安全顾虑与铲除恐怖组织日益增大的影响力有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北京认为全球恐怖网络与新疆分裂分子在国内实施的恐怖行为存在关联,因此,中国是全球反恐行动的一部分。中国尤其关注阿富汗在美国撤军后的命运,而外界则认为伊拉克的陷落预示了阿富汗的命运。
北京最大的忧虑是在伊拉克的中国公民的安危,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说,中国驻伊拉克使馆已要求伊方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在伊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她还说中方“愿继续向伊拉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但没有说明将提供何种形式的帮助。
中国最近开始涉足仲裁领域,帮助在南苏丹内部冲突的敌对双方之间展开调停,不过北京不太可能在伊拉克采取类似做法。原因之一是,伊拉克冲突体现了存在于中东多国的教派紧张关系。中国不太可能想要直接卷入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冲突。此外,正如媒体报道指出的那样,在谴责恐怖袭击行为的同时,阿盟也批评了外国势力干涉伊拉克危机。阿盟这样的地区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对地区性危机的反应。
随着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地区性危机将对中国的利益产生越来越直接的影响。伊拉克的暴力活动不仅对中国的石油利益构成挑战,也威胁到了中国的总体外交政策原则。到什么时候,中国的利益会压倒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南苏丹危机就构成了这样一个挑战,对北京来说,伊拉克危机可能会是个更为棘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