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1日,美国国务院外国记者中心组织驻华盛顿外国记者参访了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早已名声在外。在大华盛顿地区,记者接触到的华人中,有不少人是在这里工作。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总部位于马里兰州贝塞斯塔地区。“9·11”事件发生前,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没有大门,“9·11”事件的发生改变了这一情况。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占地超过300英亩,院内坐落着70多座赭红色建筑,很像一个美国大学校园。
据介绍,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初创于1887年,刚开始只是一间医学实验室,首任负责人是致力于细菌学研究的年轻内科医生金勇恩。金勇恩所取得的第一个成就是用Zeiss显微镜在可疑患者的标本中观察到了霍乱弧菌。1930年, 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将这一实验室正式更名为国家卫生研究院。二战之后,国家卫生研究院发展迅速,国家对其投资从1947年的800万美元迅速增加到1966年的1O亿美元,而今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已经得到预算拨款300亿美元以上。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整个经费中,有80%以上用于美国及全球约3000家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医学科研项目,涉及全球科研人数超过30万人。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自身拥有27个不同研究所和中心,医学科学家超过6000名,在总部大院工作的人数超过1.8万人,完全是一个功能齐全的小社会。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宗旨为“将发现转为健康”,其使命为通过医学与行为学研究,探索生命本质,并充分运用这些知识预防、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和残乏症障,以延长人类寿命。据介绍,由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研究成果,现在的美国人较之1900年寿命延长了30年,生活质量也有很大提高。在过去25年间,美国老年人因慢性病造成的伤残下降了三分之一。
该院疫苗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任务是针对艾滋病、流感等传染病研发新型疫苗。今天,如果感染艾滋病毒的母亲使用抗艾滋病药物后,其子女感染艾滋病的机率已降至1%以下。2009年,该中心首次发现有证据表明,使用艾滋病疫苗后,可部分防止人类感染艾滋病。目前该中心的目标是研制出安全、有效、可广泛使用的疫苗以阻止艾滋病的继续蔓延。在流感方面,该中心旨在最终研制出可在全球范围、对成年人和孩子们均适用的抗季节及大规模爆发的流感疫苗。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医疗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完全从事医疗研究的医院,现有240张住院病床,每年诊治约1万名病人,约6千人次接受住院治疗,门诊病人约95000人次。自1953年7月2日开放以来,共治疗了约40万名病人。
在过去五年中,有14名中国患者来此中心接受治疗。此外,德国、意大利、挪威、罗马尼亚和西班牙来此接受治疗的患者人数分别为33、56、4、6和32人。
医疗中心主任约翰·加林博士介绍说,这一医疗中心主要接收来自全世界的疑难病症患者。国家卫生研究院医疗中心曾创造过许多世界第一:第一个通过化疗治愈实体瘤;第一个通过化疗治愈儿童白血病和霍奇金病;第一个使用免疫疗法治疗癌症;第一个成功更换二尖瓣;第一个使用基因疗法治疗腺苷脱酶缺乏症;第一个实现医院治疗信息系统计算机化等。现在这一中心已将如何治病转为如何防病。“通过基因等医学研究,未来进入医院的人应不再是治病,而是如何不得病。”他说。
加林博士曾多次访问中国。他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说,他对中国传统医药学留有深刻印象,也看到了中国医学界将中西医结合的努力。但中药在进入美国市场时,尚需符合美国严格的药物标准。在医学研究领域,中美双方仍有很多合作空间。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