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国际专题>>独家专栏>>当代世界

当代世界:实事求是看美国 “美国衰落”是个假命题

杨鸿玺 

2014年02月25日15:43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手机看新闻

能简单地说美国衰落,也不能轻言或断言美国是一个正在衰落的国家。美国的相对衰落以及一段时期的力不从心,并非美国真正的衰落,是美国在此时期内的全球部署和影响力受到掣肘。无论从科技、经济、军事、对外运筹、制度框架以及国民素质等方面看,美国毫无疑问依然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一地位至少今后几十年难以发生根本性变化。从历史记录看,美国一次次通过自我创新和修复,走出困境,取得新的发展成就。

一、美国在国内发展和对外战略运筹方面遭遇困难与挫折

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发生至今,包括美国学者在内,国际社会唱衰美国的声音此起彼伏,“美国衰落论”一时颇为盛行。

回顾1993年到2000年克林顿执政八年,那时美国奉行类似于英国初创的“第三条道路”思想。美国经济被克林顿总统班底打造得颇为健康发达,金融体系比较完善,社会建设健全。到2001年1月克林顿卸任之时,他为小布什政府留下了几百亿美元的财政盈余。虽然有人将此归因于克林顿享受到了冷战红利,捡了大便宜。这的确是一个有利因素,但不是绝对因素。克林顿本人对建设发展冷战后十年的美国功不可没。在那个十年,鲜有人说起美国衰落。

但进入21世纪的新十年,美国新一届政府的对外政策出现严重偏差。在新保守主义主导下咄咄逼人,布什政府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激怒了以本·拉登为首的伊斯兰极端势力。这成为他们对美国发动“9·11”恐怖袭击的主要理由和导火索。之后,美国陷入了十年的反恐战争。虽然美国最终初步遏制了恐怖势力并于2011年打死了恐怖头子拉登,但仔细算来实乃得不偿失。美国在财力、物力、兵员等方面的损失太大,软实力饱受损害。小布什卸任之后,美国遭遇了越战以来的第二次战略困境,美国的战略运筹能力饱受掣肘。面对新兴大国的发展壮大,美国焦躁不安,但是一时显得颇为无奈。

奥巴马执政四年来初步扭转了美国的对外战略颓势,在国内采取相应措施推动美国经济和金融发展逐步回到正轨,并出现复苏迹象。美国人民的生活和社会风貌似乎并没有表现出大危机时代的表象与征兆,相反依然充满生机与活力。地大物博、高度发达、物产丰厚、坐拥美元为财富工具,美国依然游刃于世界。实际上,关于美国衰落的比较客观的看法是,美国因为十年的折腾而显得疲惫,遭遇了战略运筹困境,也浪费了不少力量,国民信心遭受打击。但这些轨迹和处境都是相对和暂时的。从美国内外许多人士的分析看,支撑美国强大综合实力的关键要素并没有消失。同时,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发展势头强劲,美国感到了焦急和不安,表现出过强的忧患意识和自我激励。美国国内不时“唱响衰落”更多是体现一种危机意识,国际社会唱响“美国衰落”多是一种跟风,就如同对中国的发展成就进行吹捧一样。对这一点,必须保持足够的清醒,以免引起长远的战略性误判。

二、美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依然强大

对“美国衰落”的判断,奥巴马、约瑟夫·奈、罗伯特·卡根等不少政要和学者都不认同。2012年初,奥巴马针对美国衰落论,反驳称任何谈论美国正在衰落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新保守派思想家罗伯特·卡根出版了新书《美国创造的世界》,野心勃勃地描述了美国的实力、综合素质和美好前景。尽管该书有激励美国人民的主观成分,但其综合分析和论证依据仍不失客观理性。他非常明确地指出,“经济增长与国际影响力之间并非简单地相关”,美国经济和社会问题必须尽快解决,但美国并不是真的衰落,美国按照自然规律而真正衰落的时刻远未到来。卡根认为,暂时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美国人真的失去信心,真正相信美国已经或即将衰落,进而从全球收缩,放弃美国的世界责任。

2012年12月底,中国前外交部长李肇星任刚成立的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美国的特点就是特别会“装穷”,特别有“忧患意识”。2010年中国大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全球110名时,美国就开始炒作“中国崛起”。然而事实和数据告诉国际社会,“美国衰落”是一个假命题。美国天然条件优越、得天独厚。土地广袤而肥沃,多数地区适合人类生存,人口密度合理、匀称、适中。美国资源蕴藏丰富、种类齐全,比如,尽管美国大量从美洲、中东和非洲进口石油,但自身石油储量极为丰富,只是基本不采不用。天然气储量为245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五。美国一再谴责中国收紧稀土出口,但美国稀土资源储量为1300万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3%,却长期封存。此外,美国的煤炭储量世界第一,发电量、总电力消费均居世界第一。铁路总里程达23万公里,航空运输总量905万架次,稳居世界第一。

美国的经济要素从量到质都稳居世界鳌头。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世界许多经济体的快速发展,美国的经济地位和经济占比相对下降。1960年美国的GDP占世界的40%,到2008年约占到其中的23%。1960年美国商品出口约占全球的l6%,而到2010年已降至8%。但美国的经济总量仍是世界第一。根据IMF的数据,2010年美国GDP为14.7万亿美元,人均收入接近5万美元。而中国仅为5.75万亿美元,遑论人均。在各种经济指标面前,美国经济量的相对下降并不是问题,美国的质量指标并无衰落迹象。

难怪许多学者不赞同美国衰落的提法。2007年12月法国《回声报》发表布鲁诺·泰尔特雷教授的文章,认为“美国衰败论”是自欺欺人,几十年内美国优势无人可敌。美国在GDP、国民收入、农产品生产、软件制造和外国投资储备等诸多方面占据首位。国防支出足以长期保证它对海洋、高空、太空和网络的控制权。其未来王牌是惊人的活力,由于长期保持人口增长,几十年内无需承受退休压力。美国有世界一半以上受过高等教育的移民。多数世界一流大学、多数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集中于此。科研经费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以上,创新成果快速转化能力无与伦比。美国金融体系影响强大,高技术工业份额极大,尤其是政治机制高度稳定。与罗伯特·卡根一样对美国综合实力以及强大影响力信心满满的,还有美国欧亚集团总裁伊恩·布雷默。他2012年5月5日在《华盛顿邮报》撰文,一一批驳了所谓证明“美国衰落”的主要说法和论据。他认为,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仍然是中国的两倍,国民财富更是远超中国。从军费开支、军事实力及投放能力看,美国更是无可匹敌。只有美国有能力在全球各个地区投放军力,美国在世界四分之三以上的国家派有驻军,每年国防开支超过其身后17国的总和。美军维护了战略航道与战略海峡畅通无阻,支撑了全球贸易霸主地位。与此同时,作为软实力的重要内容,美国对全球不发达地区的援助也不断改善着美国形象。风靡世界的美国影视文化更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不请自来。

布雷默不无骄傲地指出,美国的政治、经济、金融、社会体制暴露出不少运作弊端,但其优势依然明显,自由、灵活、充满活力并富有效率。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经济不确定性似乎更加强化了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美元债券仍是世界许多国家的投资青睐对象。美国的高素质人才储备和吸引力全球无敌,2011年美国大学录取了72.5万名优秀的外国学生,创造了历史记录,很难想象一个衰落的国家会有如此吸引力。美国是世界科技发展的大脑和心脏地带,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创造力。比如,美国创新性地利用非常规油气资源在过去十年里极大地改变了游戏规则,美国能源公司处于领先地位。美国的农业基础也异常雄厚,是世界最大的食品出口国。美国人口有望到2050年时增加1亿多,劳动力增长40%。欧洲同期人口届时将减少1亿多,而中国的劳动力已开始减少。上述种种值得人们客观、理性地思考,而不要人云亦云、跟风炒作。

三、美国继续谋求战略高端:从国家创新到国家安全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美国就是这样一个国家,不断创新决定了美国的超强。支撑这个国家创新的,不仅有技术层面,更有社会层面、法律层面和安全战略层面,形成国家内外的多层次良性互动和循环,推动人才辈出,推动技术推陈出新,领风气之先、时代之先,推动美国长期占据世界创新和发展潮头,赢得高瞻远瞩的战略主动。美国绵长厚重、充满活力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机制,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规划、整合与前瞻,值得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学习和借鉴。

在奥巴马总统的重要讲话中,“赢得未来”、“创新能力”、“竞争力”等词频频出现。奥巴马2011年2月发表“美国创新战略”报告,重申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战略目标,即赢得未来,保持美国在创新能力、教育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竞争力。报告提出五项新计划:一是发展无线网络,在未来五年内使美国高速无线网络接入率达到98%;二是改革专利审批制度,提高审批效率,将平均审批时间从目前的35个月缩短到20个月;三是发展清洁能源,到2035年使清洁能源发电占全国发电总量的比例提高到80%;四是实施教育改革,着重提高学生理工科技能力,在未来十年内新培训十万名理工科教师;五是实施“启动美国伙伴关系”计划,帮助中小企业创业并提振就业。奥巴马政府提交的2013财年政府预算案着力在教育、科研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推动,进而促进经济和就业,预算案提出到2020年要使美国拥有本科学位的人群比例达到世界最高。预算案提出在整体政府开支缩减的情况下,2013财年政府对科技研发的投入依然高达1408亿美元,而针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能源部科学办公室、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三大基础研究机构的预算增加了一倍。

美国媒体指出,虽然中国制造业实力与日俱增,但美国制造行业仍保持优势。据联合国公布的有关数据,美国制造的产品仍比中国多四成,仍是全球头号制造强国。2009年美国制造业产值接近1.7万亿美元。事实是美国利用更少的工人制造更多的产品,美国工厂在其国内关闭不少,但美国制造业的就业机会却在其他国家开花结果并最终使美国受益。支撑美国制造业活力和经济增长的原因很多,其中持续的技术创新有力提升了美国的竞争力。技术创新成果有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后劲十足的创新不仅推动生产本身,也带动产品价格下降,推动企业实现经营管理信息化和生产流程自动化,推动组织的变革和商业模式创新,也有助于避免经济衰退和波动的负面影响。技术创新和严格的技术专利保护还使得美国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始终保持强大竞争力。美国培育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很有门道和思想。首先不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创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与此同时,建立和完善促进技术创新的政策与机制,推动风险资本良性发展,加大支持活力十足的众多中小企业。再有就是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对技术创新的刺激功能,大力培养国民的科学精神和学术传统,重视发展基础研究。

美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无比重视国家安全。尽管不时咄咄逼人乃至虚张声势、制造“对手”,但这种居安思危的安全战略理念也值得其他国家尤其是大国借鉴。比如,美国高度重视国家军事战略制定、延续或修订。国家军事战略由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制定,是执行《国防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的军事指导具体文件,法律规定每两年发布一次,但每次发布可不作实质性更新。2011年2月,美国军方发表《国家军事战略》,系七年来首次有内容更新的国家军事战略,改变了先前将军事战略重点投放阿富汗的倾向,提出关注和应对其他地区战略挑战的目标,“网络战”和亚太地区成为美军关注的新战略重点。在打造未来武装力量层面,新版战略强调“网络战威胁”,首次把“应对网络安全威胁”单列为一项军事战略。美国将与日本、韩国以及与东南亚各国、印度及澳大利亚加强军事合作,从而要求美军进一步提升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2012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国防部长帕内塔和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联合公布了题为《可持续的美国全球领导:21世纪国防战略重点》的美军战略利益评估报告,将致力于进一步削减军费,并对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军事战略进行调整,亚太地区成为关注重点。在美国军事安全战略延续或变更的支持机构中,国家安全委员会担当了推动多方研讨、多路协调并建议决策的关键角色。这一点也尤其为世界其他大国所借鉴。

四、国际社会看美国的复杂心态和视角

客观地看,美国的经济制度存在弊端,金融体系的弊端尤其严重,美国的利益集团也很强大,这些都是引发金融危机的重大诱因。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不要轻易就给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模式自由资本主义模式下结论,认为它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和尽头。

历史上,自由资本主义模式作为资本主义的主要代表,已经在美国、英国、法国等许多国家上演过几次大规模危机,但最终资本主义体系并没有崩溃,反而每次过后都取得新的改进和发展。回顾资本主义诞生以来尤其是机械化大生产运用以来的150多年里,资本主义经历了很多次大小经济危机,大规模的具有高强度和烈度破坏性的经济危机也有数次,其中以20世纪30年代发端于美国的大危机烈度最强、持续最久、破坏最大。但在罗斯福连任三届美国总统并坚决推行新政的带动下,资本主义经济与金融、社会体系起死回生,焕发了新的生机。美国最终没有被经济危机所摧毁。

在上述历史与现实背景下看美国,或许能看得更透彻、更全面、更生动一些。美国就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自身充满矛盾,世界不同政府、派别、力量与民众,在看待美国优缺点的取舍方面也表现出千差万别,爱恨交织。从政府、政党、民众的角度,从价值观、美国历史、经济金融、社会宗教、安全与战争等不同的侧面和着眼点看去,美国是多彩的不同的,是矛盾的统一的。美国经常给一些国家冠之以“邪恶轴心”之名,而在这些国家和一些宗教力量的眼里、话语与文字里,美国同样是“魔鬼”国家。认为美国越来越侵略成性、逞强斗狠、反复无常,也经常两面三刀。尽管美国曾经在二战期间作为捍卫基本正义的中流砥柱,但冷战期间以及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特征凸显,动辄诉诸武力或武力威胁。对能促进自身利益的国家,即便是按照美国标准也属于非民主的专制独裁乃至王权国家,美国会有许多理由去交好他们,将其视作自己的盟国和战略支柱。美国在一些地区不断推进民主自由理念,同时也始终在与这些不自由不民主的政体保持同盟关系,至今不变。这其实是美国的外交实用主义之所在。

也要看到,随着形势和时间的发展变化,美国的对外政策和战略往往会发生逆转。美国会因为本国利益和实用主义需要,将先前的盟友随之变成对手和敌人,必欲除之而后快,或者坐视其政权倒台。可以说,伊拉克的萨达姆、利比亚的卡扎菲、埃及的穆巴拉克莫不如此。也门的萨利赫与此也沾边,但美国看在往日合作反恐并且不反美的份上,最终给萨利赫留了一丝缝隙。当然,一些力量抵制和反对美国主要是因为美国在巴以等问题上立场不公正,同时也是出于宗教信仰不同。

不管如何,因为美国在军工、能源、金融、媒体等各种经济政治利益集团的唆使下,美国政治的确充满了操纵、实用和霸道,在国际社会尤其如此。美国对这些也应当做出反思和调整,尽管自我矫正对美国来说难度太大。

(作者系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

分享到:
(责编:陈天俏(实习生)、郑青亭)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