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伊核问题对话会达成未来谈判框架

2014年02月25日21:4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伊核问题对话会达成未来谈判框架

  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与伊朗对话会2月20日在维也纳结束。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和伊朗外长扎里夫当天共同会见记者时表示,过去3天的会谈富有成果,各方确定了今后4个月谈判的时间表和相应谈判框架,下一次会谈将于3月17日在维也纳举行。舆论普遍认为,此次会谈结果令人满意,但接下来的谈判仍面临诸多挑战。

  各方对会谈结果表示满意

  阿什顿和扎里夫会见记者时神情放松。阿什顿表示,各方明确了为达成全面和最终解决方案涉及的所有问题,接下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任务不轻松,但是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除了政治谈判,各方还开展了相应技术工作,先期为今后4个月的谈判设定了时间表和谈判框架。她说,技术专家将在3月初再次会面。

  阿什顿的新闻发言人迈克尔·曼恩在记者会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会谈可以说是“有实质内容的、积极的”。虽然不能保证在7月之前签署最终协议,但是有关各方将用最快的速度推进谈判。

  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谢尔盖·里亚布科夫20日表示,本轮伊核问题对话会虽未签署任何正式文件,但对话取得了一定程度进展,俄方对此表示满意。里亚布科夫称,本轮对话会日程十分紧密,俄方意见得到了各方的重视,有理由相信所有问题将根据谈判确定的全面协议得到解决。根据此前在日内瓦达成的协议,全面协议有可能在今年7月20日前签署。

  参加此次对话的美国副国务卿温迪·舍曼在维也纳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等放松了对伊朗部分有限的、有针对性的制裁措施,而伊朗兑现了其承诺。但舍曼强调,任何最终协议都会基于伊朗采取“实质、可被确认的措施”,建立在防止其拥有核武器的基础上。

  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哈夫则表示,美国认为各方在新一轮对话中已经取得了部分进展,希望继续保持良好势头,有关拆除核设施工作的具体细节将在之后的讨论中进行。

  俄罗斯政治研究中心中东问题专家巴克里茨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本轮对话开始前,国际社会普遍对谈判结果不看好,特别是美国宣布单方面对伊朗进行制裁,对谈判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但从对话结束后立即确定下一轮谈判的时间以及年内计划达成主要目标来看,本轮对话会还是成功的,也为下一轮对话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德国波恩大学教授辜学武对本报记者表示,此次对话结果超出意料,双方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伊朗方面表示愿意接受国际社会的严格核查,这消除了国际社会的怀疑,为今后达成全面协议创造了条件。

  未来需进一步增强互信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战略研究所主任菲扎尔·拉赫曼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对话就未来谈判框架达成一致,传达出积极的信号,表明双方都在为谈判做出切实努力。目前的关键问题在于阶段性协议和谈判精神的落实。伊核问题的解决,对伊朗和美国来说都有好处。伊朗可以借机提高在中东地区的形象和影响力,美国也可以腾出部分精力解决其他事情。不过,要达成全面协议还面临诸多挑战,双方需要在细节上倾注更多精力,商讨贯彻协议的具体步骤。

  有分析指出,应辩证地看伊核谈判的走势。一方面,谈判双方去年11月在日内瓦达成阶段性协议,伊朗将暂停部分铀浓缩活动,以换取减轻制裁。这一协议从今年1月20日开始落实,打破了伊核问题的僵局,为全面解决伊核问题带来了希望,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伊朗总统鲁哈尼外交政策的灵活性,伊朗新任领导人上台后与西方国家关系的缓和,以及伊朗需要缓解制裁、赢得发展空间的自我需求。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目前双方达成最终协议的难度不小,伊朗与美国都有各自的原则底线和鲜明的利益诉求,双方还面临政治和技术等层面的诸多分歧。只有进一步化解双方在政治上的猜疑,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分歧,强化真诚互信的谈判氛围,才有望持续推动伊核谈判进程。

  柏林自由大学中东问题专家贝赫鲁兹·阿布多尔凡对本报记者表示,伊朗在谈判中表示愿意放弃生产丰度为20%的浓缩铀,回应了西方关于军事研究的质疑,重新设计阿拉克重水反应堆和放弃生产武器级钚,并且伊朗也愿意接受国际社会更严格的核查监督。但伊朗的谈判底线,是不会像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不久前要求的那样,同意关闭福尔多铀浓缩工厂和减少离心机数量。

  阿布多尔凡表示,伊核问题谈判还面临很多挑战,如伊朗不同意将弹道导弹技术问题纳入核问题谈判。如果今后的谈判涉及弹道导弹问题或削减伊朗在福尔多、纳坦兹核设施的能力,谈判可能会陷入停顿。

  辜学武也指出,未来的谈判仍然面临很多挑战,要防止节外生枝,比如避免将放弃核武器的谈判扩大到弹道导弹。另外,以色列被边缘化后会出现一些激进的反弹,国际社会应有所准备,提前作出安抚应是上策。

  巴克里茨基表示,本轮会谈各方就未来谈判框架达成一致已经是实质性的成果。但伊核问题谈判已持续超过10年,其间积累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能否在今年内达成全面协议还很难说。伊核问题的全面解决除通过政治对话不断推进外,还需要处理核设施所涉及的技术问题等,不是朝夕之间即可落实的。

  (本报维也纳、莫斯科、华盛顿、伊斯兰堡2月20日电 记者管克江、林雪丹、李博雅、杨迅)

  点评

  贺文萍(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伊核问题新一轮对话会就未来达成全面协议的谈判框架达成了一致。

  据悉,此次谈判气氛良好,会谈涉及了国际社会对伊朗铀浓缩的所有关注话题。虽然谈判框架的具体内容尚未披露,但“涉及所有关注话题”并能够为未来全面谈判“设定议程”的协议框架能够在不到3天的谈判中顺利达成,这本身就是令人振奋的进步,也为未来全面谈判的进行做了铺垫。

  去年11月,伊核问题六国与伊朗达成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阶段性协议,该协议以伊朗暂停部分铀浓缩活动换取减轻对其制裁为主要内容。新的谈判要在阶段性协议基础上向前推进,仍面临“推力”和“阻力”的相互制约。“推力”来自伊朗温和派总统鲁哈尼的上台及和解善意的释放,以及伊朗国内对结束制裁的迫切渴望。此外,美国实行与伊朗接触的政策,是为了让伊核问题实现软着陆,从而为其亚太再平衡战略排除后顾之忧。“阻力”来自以色列以及美国、伊朗国内保守势力。

  这些阻力随时可能逼停艰难行进中的伊核谈判这辆列车,或者使谈判偏离正确的方向。未来的伊核谈判进程虽然漫长而艰难,但并不是没有到达终点的希望。

分享到:
(责编:潘旭海)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