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伦敦12月19日电(记者 黄培昭)当地时间12月18日晚,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由48家集团俱乐部、英中贸协、英中协会联合举办、毕马威公司承办的演讲会上,发表题为“中国发展新动力,中英合作新机遇”的主旨演讲,强调十八届三中全会不仅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新动力,也为中英关系发展提供了合作新机遇。
刘晓明大使在演讲中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是中国今后改革开放的纲领性文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总动员,读懂《决定》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全面”和“深化”的含义。所谓“全面”,就是改革目标清晰,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大小兼顾。从改革总目标看,《决定》明确指出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不是局限于一个领域、一个方面,而是着眼全局,强调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改革的强大合力。从具体改革目标看,《决定》坚持“五位一体”,要求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同时《决定》也特意包括了国防建设和党的制度建设。针对这七个方面,提出每个领域各个特定的主线和方向。正是因为《决定》针对中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各方面对改革的呼声和期盼,因而涵盖了15个领域、55个重大改革任务、300多条重大改革措施,内容之广、力度之大均前所未有。
何谓“深化”?此次改革是建立在中国过去35年改革的基础上,是一次改革的再探索、再突破。当前,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生动比喻,就是“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是难啃的硬骨头”。所以《决定》强调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樊篱。深化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突破和创新。比如,《决定》首次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按照这个要求,提出了经济领域众多新的重大改革措施。这是一个重大理论突破,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和发展。
刘晓明大使认为,《决定》为中英合作提供了“十大新机遇”:一是市场准入新机遇。《决定》要求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并明确表示将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决定》更进一步明确要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可以说,中国的市场将更加开放、公平和透明。
二是双向投资新机遇。《决定》要求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保持外资政策稳定、透明、可预期。《决定》也指出要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扩大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确立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主体地位,允许发挥自身优势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允许创新方式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证券投资、联合投资等,加快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商签投资协定。我相信,中英双向投资将迎来新一轮高潮。
三是自贸协定新机遇。《决定》提出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改革市场准入、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等管理体制,加快环境保护、投资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等新议题谈判,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中国和欧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卡梅伦首相此次访华明确表示将推动欧盟与中国商签自贸协定,我们对此表示赞赏,希望中英双方以卡梅伦访华为契机,及早启动有关磋商,加强在自贸领域的协调与配合,共同推动早日签署中欧自贸协定。
四是金融合作新机遇。《决定》表示中国将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相信借助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东风,伦敦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两国金融企业也将在对方国家获得更大发展。
五是科技创新合作新机遇。《决定》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决定》特别提到要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此次卡梅伦首相访华期间,中英签署共同建立总额为2亿英镑的“联合科学创新基金”合作备忘录,支持两国企业、科研机构合作研发。关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李克强总理向卡梅伦首相明确表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已到了关键时期,科技创新对经济转型升级至关重要,但如果不保护知识产权,就不能调动社会和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因此中国政府最近决定,向社会公开知识产权侵权行政处罚案件,让侵犯知识产权的企业或个人付出高昂甚至无法承受的代价。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保护知识产权的坚定决心并采取切实行动。
六是消费能力提升新机遇。《决定》提出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这意味着中国民众的收入水平将有普遍提高,购买进口优质产品、海外旅游和消费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七是中西部发展新机遇。《决定》提出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推动内陆贸易、投资、技术创新协调发展;创新加工贸易模式,形成有利于推动内陆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机制;支持内陆城市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发展多式联运。英方对此可谓“捷足先登”,不久前开通了伦敦——成都直航,又即将在武汉设立总领馆。我此次陪同卡梅伦首相访问了成都,亲眼目睹了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也真切地感到中英今后合作的广阔空间。
八是人文交流合作新机遇。《决定》要求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支持中国文化企业到境外开拓市场,鼓励社会组织、中资机构等参与孔子学院和海外文化中心建设和承担人文交流项目,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引进人才、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我相信,这将为中英人文交流注入新活力、新力量。就在本月,中英两国新签署了未来五年文化交流计划,推动全方位文化交流。
九是城镇化合作机遇。《决定》提出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英国既有老工业城市转型复兴的成功经验,也不乏小城镇生态宜居的良好范例,在城市规划方面也有着成熟完备的规章制度,中英在城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潜力巨大。
十是医疗卫生合作新机遇。《决定》指出要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此次卡梅伦首相访华时,中英双方卫生主管部门签署了卫生合作备忘录,其目的就是要加大合作力度,提升中国的医疗水平。此外,双方还商签了四个医疗卫生商务合同,总值逾1.5亿英镑。这说明,医药卫生领域将是中英合作的新增长点。
刘晓明大使最后说,十八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的发展站在新起点上,与此同时,此次中英领导人会晤也标志着中英关系开启了新航程。中国有句古语:“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希望英国的社会各界朋友们,不失时机,抓住机遇,积极开拓与中国的各领域交流与合作,与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深度融合,在中国的持续不断发展中互利共赢。让我们共同努力,一道开创共同构建中英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
演讲结束后,刘晓明大使还回答了听众的提问。数百位来自英国政界和经商界的人士聆听了演讲,演讲现场气氛热烈而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