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中国科学院首个境外研究机构在智利启动——

中智科学家携手探秘璀璨星空

人民网赴智利特派记者 颜欢 丁刚 

2013年12月18日08:10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中国科学院南美天文研究中心主任王仲博士(摄影 丁刚)
中国科学院南美天文研究中心主任王仲博士(摄影 丁刚)

智利国家天文台的研究楼坐落在圣地亚哥市郊的卡兰高地。这里常可见到全球顶尖天文学家的身影。今年10月,二楼办公室的门旁挂上了新铭牌——“中科院南美天文研究中心”。

不久前的一个下午,研究中心主任王仲博士带我们走上卡兰高地。站在楼前,可以望见安第斯山脉连绵的雪峰。“全世界最优秀的天文学研究机构都在此设立了‘据点’。我们是后来者,但我们后劲比较足,追赶的速度很快。”这位曾长期在著名的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从事研究的华裔学者说。

王仲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月历,图片上是一排竖立在智利北部高原的大型天文望远镜,印有“ALMA”几个字母。王仲告诉记者,这个总投资达14亿美元的天文项目,由欧盟、美国、日本和巴西等国主导,有66面口径为7米和12米的高精度大型射电望远镜。“智利是天文界‘奥运会’的竞技场。那一排排巨大的‘银锅’是实力的象征,更是基础科研水平的高度。”他说。

智利北部海拔5000多米的阿塔卡马沙漠由于地势高且气候干燥,空气纯净度高,年晴夜数高达320天以上,是世界上最佳的天文观测点。一些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包括获得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有关宇宙加速膨胀的研究,就主要利用了那里的地面望远镜获取的观测结果。数据显示,到2020年前后,智利将拥有全世界大型天文设施的68%,新增设备投资约70亿美元。

中智合作成立天文研究中心,为中国科学家开展南半球天文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受到中国科技界的欢迎。这也是中科院实施发展中国家科教合作拓展工程以来,建立的首个境外运行的基地型研究机构。

中智两国高层对开展天文学研究合作非常重视。今年10月,习近平在巴厘岛会见了智利总统皮涅拉。皮涅拉明确表示,欢迎中国在智利设立科研中心,联合开展天文学等领域研究。同月,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来到圣地亚哥为中心揭牌。白春礼在致辞中说,这一研究中心的建成充分体现了中国开放、变革的国际化姿态,将为在高起点上提升中国科技的创新能力与影响力奠定基础。

增加参与前沿研究的机会

王仲认为,在天文学研究中,中国虽有个别强项,但因受设备限制,在观测领域的科研与国际水平还有不小差距,处于“第二梯队”。中国科学家来智利从事研究,增加了利用世界最先进设备,参与最前沿研究的机会。这对中国科学工作者转变观念,提高科研水平,参与国际“大科学”项目的运行和管理都有深远意义。

高精度的大型天文望远镜体现了一国在诸多领域的科研生产综合实力。以光学和近红外波段为例,目前全球最大、口径为10米的望远镜为美国所有。美国两个30米级光学和红外望远镜的项目已正式开工。日前欧盟又刚刚在智利破土动工,要花费15至20亿美元建立口径为39米的巨型观测望远镜。而中国在这个波段的望远镜就要小近一个量级。“一般来说,口径差10倍,效率可能就差了100倍。”王仲说。

据本报记者了解,由于中国没有直接参与智利北部运行的大型国际项目,如要租借别国设备进行观测,不仅要支付极为高昂的使用费,在多数情况下还争取不到合适的机会。但这些望远镜大都建在智利,智利研究机构就自动拥有了一小部分使用权。中智合作可以为中国科学家提供更多联合使用这些设备的机会。

王仲和他的搭档——中智合作首席科学家、中国国家天文台和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研究中心的黄家声博士都认为,中国科研走出来具有两大优势,一是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投入更强劲;二是许多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科研投入“缩水”。“从事天文学研究的同事们听说我们建了这个中心,都感到非常振奋。”。

中智科学家的合作研究也吸引着全球天文学界的关注。11月末,拉美天文学家年会在巴西弗洛里亚诺波利斯召开,会议特邀王仲介绍中国的南美天文中心及中智合作计划。与会的巴西圣保罗大学教授祖来玛?阿布拉罕博士对本报记者说,由于起步时间较晚,中国的天文学研究水平还未能跻身世界一流之列,但中国的积极探索和勇敢走出的这一步,已经表达出想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强烈意愿。

中心的起步恰逢良机 

选择天文学领域作为中国科研走出去的突破口是富有远见之举。王仲告诉记者,新型的天文研究广泛应用物理和工程的先进实验手段,而很多现代高科技技术都是从应用物理和天文研究的需求中演变出来的。比如,全球导航定位技术(GPS)就发源于美国的应用物理实验室(APL)和海军天文台(USNO)。车载GPS的定位误差可在几米左右,军事上用的一般在厘米量级,而天文和宇航科学的应用则要求更高精确度。高灵敏度的光学、红外和射电天文望远镜能捕捉到太空中微弱得不可思议的光子,这些数据对于探索宇宙以及地球的起源非常重要。

黄家声博士认为,中心的建立对促进国内天文学研究,扩大天文学知识传播、增强创新能力都有重要意义。“天文学的‘故事’尽管听起来很遥远,但天文一直被视作引导科学和哲学思想发展的先驱,是科学启蒙的突破口。许多著名思想家都从天文研究的成果获得启发,从而对于宇宙的探索,和人类本身的认识带来更加深邃的见解、促使人们更加深入的思索。”他说。

“南天”的夏夜星空,璀璨动人,包含着像银河中心区和大、小麦哲伦星云等在北半球难以见到的灿烂景色。两位学者告诉我们,中国的广大公众对天文知识和新的天文发现抱有浓厚兴趣。国内的天文馆已经和南美天文中心联系,希望在“南天”观测的中国学者能提供第一手的天文图片、视频和资料。

中科院南美天文研究中心的起步恰逢良机。天文和天体物理学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经历过突破性发展后,近年来又有迹象表明,新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正在形成。在今后十到二十年内,科学对于宇宙和生命起源,包括暗物质、暗能量、太阳系外行星系统和地外生命这样最基本的问题,有望取得创新性重大进展。中国科学家,包括中科院和中国国家天文台的领导,对此有清醒认识。分处北南两个半球的中智天文学家的“握手”,将有助于南北天文观测成果的交流整合和互补。

目前,研究中心已开始运行,新招收的博士后即将到位。国内也开始确定一些合作研究项目,并派遣学者来智利从事合作。中心成立之前就已经启动的中国-阿根廷合作建造中型射电望远镜的计划,也有望成为中心支持的项目之一。中心在对外交流中,展示了中国科学界和工业界的优势与实力,有力地吸引了智利及其它南美科学家来华开展合作的热情。

王仲还透露,中心正在与中国的相关高科技企业探讨共建数据库的可行性。天文学是最活跃的科研数据领域之一,有海量数据需要整合。如能依靠与我国跨国企业合作,建立一个天文数据中心,将为中国前沿基础科学和民族工业结合开出一条新路。“中国必将走向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领域的前列。”这位学者很有信心地对记者说。

联系本文记者

颜欢
[留言][博客][微博]
分享到:
(责编:崔东)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