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1/3财富集中在1%的人手里,约50%国民月收入在500美元以下

智利能率先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吗

本报赴智利特派记者 丁 刚 颜 欢

2013年12月13日04: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智利能率先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吗

核心阅读

12月15日,智利人将再次走向投票站,选出这个近1700万人口的南美国家的新总统。未来4年是这个经济发展最快的拉美国家的关键期,它直接关系到智利能否在拉美国家中率先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智利缘何成为拉美的“经济明星”?其可持续发展将面临怎样的挑战?近日,本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了智利。

发展失衡——

经济指数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贫富差距居拉美国家第二

在智利机场用美元兑换当地货币,比价是1美元换510比索。当地朋友告诉记者,这个比价3年来几乎没有太大变化。比索汇率的稳定在拉美国家中比较少见,它体现了经济的稳定。但是,这一最初的好感很快就被不愉快的遭遇所替代。第二天,记者来到圣地亚哥市中心,忽然有人走过来,非常认真地提醒记者拉上背包拉链,接着又有人走过来提醒记者把相机放入包内,以防被抢。这些提醒的余音犹在耳边,记者就在闹市区亲眼目睹了一位女士的手机被人抢走。

论经济发展速度,智利是拉美之冠。世界银行的数据表明,智利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12年达到15363.1美元,其经济过去3年的增幅保持在5%以上,今年预计仍能达到4%以上。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中等收入陷阱”主要是指:一个国家在跻身于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及自身产业结构缺乏科技创新,其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进一步发展面临困境。

有经济学家根据人均GDP测算,认为中等收入的最高界线目前大体上应当在1.2万多美元。如果仅从经济指数看,智利已经走进发达国家的阵营之内,但从社会发展水平看,智利并没有远离陷阱。

作为发达国家的“俱乐部”——经合组织的成员,智利又是这一组织34个成员中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在拉美,智利的贫富差距仅次于巴西,排名第二。智利大学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这个国家1/3的财富集中在1%的人手里,大约50%智利人的月收入仅在500美元以下。本报记者接触到的当地平民对圣地亚哥高昂的公交车费和就诊费用多有抱怨,而年轻的大学生则会提到高达两三万美元的学费,这已成为近年来学潮不断的诱因。

记者在智利采访时,正好是大选第一轮投票结束。各家媒体的主要话题几乎全与贫富差距相关,公众普遍要求下届政府能在公共福利领域有更多投入。在第一轮投票中领先的前总统巴切莱特属于中左翼,她开出的“竞选支票”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在上任后将逐步实现高等教育免费,并通过提高企业税来增加公共开支。

一位名叫卡罗琳娜·伊斯吉尔德的选民在第一轮投票后对本报记者表示,巴切莱特在2006年到2010年任总统时,推动了不少社会福利项目的实现,特别是在医保方面,“这正是这个国家现在非常需要的”。

成功基础——

宏观经济政策一直比较稳定,商贸环境相对安全和开放

宏观经济政策的成熟被视为智利经济发展较快的关键因素。巴西瓦加斯应用经济研究所学者阿尔曼多·皮涅罗对本报记者表示,不少拉美国家已做好了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准备,但智利更为成熟,且不会像阿根廷一样出现反复。其中的原因是,智利宏观经济政策一直比较稳定,商贸环境相对安全和开放,没有贸易保护现象。同时,智利更具传承性的政治环境提供了更为稳固的经济政策,使其经济保持了活力。

智利拥有铜矿等优质资源,其铜矿规模占GDP的1/5和出口的2/3。智利的航运和零售等行业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其不断向欧盟标准靠拢的法制建设,也吸引了更多的外资。

智利做的是小型开放经济,也是与中国最早签订双边自贸协定的拉美国家。中国驻智利大使杨万明告诉本报记者,智利是拉美国家中对外贸易壁垒最少的国家,“中智经济的互补性非常强”。正是这种互补性使得中智经贸关系近年来有了迅速发展。目前,智利对华出口的铜占其总出口量的1/3,智利已成为中国第二大鲜果进口来源地。智利的樱桃、洋李在中国进口总量中占比分别高达60%和80%,苹果和葡萄占中国进口总量的一半左右。

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速,也为智利近年减贫计划的实施创造了条件。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经济委员会执行秘书巴尔塞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智利在经济发展指数上领先于许多拉美国家,未来如果能保持更加平衡的发展,智利将会继续走在前面。

主要挑战——

如何把握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与社会分配体制改革的平衡

智利未来的经济政策会不会因为中左政府的上台而发生变化?在11月17日举行的第一轮投票中,巴切莱特获得了46.73%的选票,处于领先地位。根据法律,如果没有候选人在第一轮投票中获得50%以上选票,将举行第二轮投票,由第一轮中得票最多的两位候选人角逐。

巴切莱特代表的“新多数联盟”被视为中左翼,主要支持者来自中下层。而另一位候选人马泰代表的“争取变革联盟”则被视为右翼。从目前的形势看,巴切莱特获胜可能性较大。

分析认为,从智利政治多年来的演进轨迹看,即使是巴切莱特上任,也不会改变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发展模式。但是,作为中左翼,新政府必须照顾到提高公共福利、减少贫富差距的社会要求,如何把握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与社会分配体制改革的平衡,将是未来的主要挑战。

智利的优势在于,其市场经济改革始于1973年,比其他拉美国家更早。但是,智利与其他拉美国家一样,自2004年以来遇到了麻烦,即如何提升劳动力水平。从那时到现在,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资源的开发与出口。这是他们未来能否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所在。

中国社科院拉美研究所齐传钧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智利经济有较好的制度基础。虽已走进高收入国家行列,但其经济结构仍较脆弱。国内外一些经济环境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其增长速度放缓。智利经济目前仍主要依靠能源矿产的出口,未来需要通过结构转型来提高本国经济的竞争力。

(本报圣地亚哥12月12日电)

联系本文记者

颜欢
[留言][博客][微博]
分享到:
(责编:潘旭海)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