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从埃及苏伊士运河沿线到西奈半岛,本报记者一路驱车采访,感受当地民众——

思安求稳盼发展(记者观察)

本报驻埃及记者 刘水明 张梦旭 刘 睿

2013年11月18日08:2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11月17日是苏伊士运河通航144周年纪念日。苏伊士运河战略地位重要,不仅事关埃及经济命脉,而且是世界贸易的大通道。埃及政局动荡导致旅游业萎缩和外国投资减少,运河的稳定收入对埃及来说更加弥足珍贵。占埃及领土面积6%的西奈半岛古迹遍布,风光如画,如今却成恐怖之地,令本国和外国游客望而却步,个中原因复杂

 

为了确保苏伊士运河的航运安全,埃及军队不断强化警戒,实行严格的管控措施。沿线城市,铁丝网将市民与运河隔开, 住旅馆安检比登机还严,道路关卡林立,交通险象环生

自今年8月31日一艘中国货船遭袭后,埃及提出保证运河安全是“全民任务”的口号,内政部联合军方提高了苏伊士运河沿线的警戒级别。除了原先负责保卫运河的第二野战军外,第三野战军和隶属于内政部的中央安全部队也参与运河安保工作。在原有的派出快艇为通过运河的船只护航基础上,军队还派出武装直升机对运河沿线进行低空巡逻,尤其是对航道周边的山地和沙漠地区进行重点监控。此外,军警还在进出运河沿线城市的道路上增加了安检岗哨,在部分地段甚至采取了封路等强制措施。

近日,记者沿着运河走访了被称为“运河三姐妹”的苏伊士、伊斯梅利亚和塞得港。苏伊士城在红海最北,是苏伊士运河的南部出口,城南的陶菲克港是重要国际港口,附近有大型化工厂和炼油厂。苏伊士城沿运河西岸而建,东岸就是西奈半岛,那里没有植被,只有黄沙,远远望去,就像夹在蓝天与蓝色运河之间的一条金色缎带。进入苏伊士城,要经过多道安检。当记者来到陶菲克港沙特领事馆附近一家餐厅,准备一边吃午饭,一边拍摄途经此处的货轮时,七八个持枪的警察立即上前禁止记者拍照,并对记者进行盘问,随后又暂扣记者护照长达一个多小时,待记者要离开时才归还。

记者过去也曾到过苏伊士城,当时游人可以随意到运河边行走、拍照,现在情况大变,不仅所有通往运河岸边的道路全部被封堵,而且运河岸边竖起了一道高高的铁丝网,将市民、游人与运河隔开。一旦有人走近,马上就有士兵厉声喝止。看到运河风光带变成了“隔离带”,餐厅老板连声说:“对不起,现在是特殊时期,你们无法与运河亲密接触,欢迎下次再来!”老板的生意虽然大受影响,但他没有半句怨言,对军警行动表示理解和支持。

伊斯梅利亚是苏伊士运河管理局所在地,拥有大量法国和英国殖民时期遗留下的住宅群。这里市容干净整洁,环境安静优美,被誉为“运河女皇”和“埃及最美的城市”。傍晚,当记者结束采访途经一段靠近运河的公路去“伊斯梅利亚运动村”入住时,再次遇到埃及军警的严格盘查。汽车绕过几道路障停稳后,五六个手持冲锋枪的军人将车辆围住,另一名手持探测装置的军人围着车走了三圈后才停下。接着,记者放在后备箱的行李被要求开箱检查,连笔记本电脑也没有放过。记者的护照和驾驶证被收走,被告知要复印留档。整个检查过程持续约一个半小时,执勤士兵个个细心谨慎。据记者观察,运河沿线这样大型的检查站几乎每隔几千米就有一座。记者所住的“运动村”邻近运河,实行封闭式管理,客人虽然可以到运河旁的公路上散步,但不能拍照,而且每隔100米就有一个橘红色的岗亭,里面有荷枪实弹的士兵警惕地注视着过往人员。

最近一个时期,伊斯梅利亚及附近地区发生了多起武装袭击军警、岗哨和省情报大楼事件。另外,伊斯梅利亚往南是提姆萨湖和大苦湖,南上北下的船只往往需在湖面等待单向通过运河的狭窄河段,易成恐怖分子攻击目标。因此,这里安全防范措施更严,自在情理之中。

塞得港位于苏伊士运河最北端,扼运河北出口与地中海交汇处。由于其特殊的海运地位,中国驻亚历山大总领事馆专门在塞得港设立了办公室,中国远洋集团也在这里设立了办事处。

记者驱车前往塞得港时,看到运河沿岸除部署了坦克和装甲车外,通往塞得港的公路靠近运河的上行道大约有30千米被封,只允许下行道双向通行。连接埃及本土和西奈半岛、横跨运河的标志性建筑——和平大桥也于今年9月初被关闭,车辆和人员只能靠渡轮过运河。这样的管制措施虽然有效,但对交通安全和老百姓出行带来消极影响。许多进出塞得港的集装箱货车占据下行道且车速较慢,另一些车辆不得不冒险强行超车,致使这段路上险象环生。据塞得港卫生部门统计,仅今年9月这段公路就发生车祸47起,造成4人死亡、70人受伤。

自今年中国一艘货船在通过运河时遭袭以后,国内民众对运河安全更加关注。中远多美尼(埃及)船舶代理公司总经理徐智斌对记者说,尽管没有准确的统计资料,但目前中国很可能是苏伊士运河第一大用户,平均每天至少有一艘中国巨轮通过运河,因此对于中国船舶公司来说,运河安全是一个重要话题。徐智斌认为,目前埃及国内局势基本可控,军方确保运河安全不遗余力,因此,尽管西奈半岛存在恐怖活动,但运河航行未受任何影响,一直通畅。当然,为防范不测,他们也采取了许多应对措施,如及时向过往中国船只通报注意事项,尽最大努力维护中国船只的安全和利益。

埃及军方日前发布的一份声明称,最近军队与警察密切配合,在运河周边地区展开了一系列反恐行动,挫败了数起企图破坏运河安全的阴谋,抓获36名恐怖分子,并收缴了包括狙击步枪在内的大量武器和弹药。苏伊士运河管理局一位官员表示,目前运河通行情况正常,每天有40至50艘各国船只通过运河,总吨位300万吨左右。运河良好的安全秩序得益于严密的安保措施,埃及为维护世界贸易的稳定和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因素正在苏伊士运河沿岸越来越多地呈现出来。企业家寻找“化危为机”的机遇,大学中文教育变得日益抢手

艾因苏赫纳北距苏伊士城40千米,临近红海和苏伊士运河交汇口,该市过去名气不大,近几年却广为人知,不仅因为红海岸边度假村密布,还因为中埃经贸合作的结晶——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就落户在这里。

合作区背倚沙漠、面朝大海。“2008年我们到来之前,这里是一片沙漠,什么都没有。经过5年艰苦创业,如今已初具工业区雏形,约有50家中国企业在这里投资兴业,总投资额近6亿美元。”承担合作区建设的埃及泰达投资公司总经理李代新对记者说。

记者在合作区看到,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宽阔大道分割着1.34平方千米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厂房里传出机器运转的轰鸣声,一幢幢朴素典雅的职工宿舍在阳光照耀下分外醒目。在如此荒凉的环境和动荡的政治局势下创业,没有一股勇气和闯劲恐难坚持。李代新感慨地说:“2011年埃及局势动荡以来,合作区建设面临一系列挑战,最大的挑战是埃及经济衰退和社会治安恶化。为维护合作区安全,我们主动做埃及相关部门的工作,甚至连附近的贝都因部落都被我们动员起来。现在回过头看,5年辛劳是值得的,不仅合作区投资实现了盈利,而且今年4月还同埃及政府签署了6平方千米土地的二期拓展协议。”

巨石埃及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已入驻合作区,这个一期投资达2.5亿美元的项目,至今仍是中国企业在埃及的单笔最大投资。“我们公司对投资埃及做了充分论证,我们认为,第一,埃及从来没有爆发过内战;第二,埃及区位优势明显,紧邻我们的主要出口市场欧盟;第三,埃及人力和能源成本相对低廉。这些都是促使我们来埃及发展的主要原因。”巨石集团副总裁项茹冰对记者说。

对于眼下埃及发生的动荡,项茹冰没有过多的顾虑和担忧,相反把它看成了“化危为机”的机遇。她说:“埃及整体经济不景气,失业率高,公司雇佣的当地人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干活更加踏实努力了。目前西奈半岛有恐怖活动,影响了我们的原材料供应,我们就派出数个小组,到其他地方寻觅新的供应源,结果反倒丰富和稳定了我们的原材料供应。”

从艾因苏赫纳北行110千米就到了运河中部城市伊斯梅利亚,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就坐落在这里。城中的苏伊士运河大学开办了全埃及第二所孔子学院,埃方院长默罕默德·阿里和中方院长何秋敏接待了记者一行。阿里曾在中国留学6年,获得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他操着流利的中文对记者说,中文教学在埃及可谓方兴未艾,仅运河大学就有孔子学院、中文系和旅游学院3个机构开设了汉语课程,为保证教学质量,中文系每年只招收20名新生,但是想学这个专业的人很多,因此中文系的录取分数在运河大学年年名列前茅。

何秋敏告诉记者,运河大学现在有7名中国公派教师和6名志愿者,由于该校本土汉语师资队伍还未形成,中国教师承担了绝大部分汉语教学工作。

中文名叫“红花”的埃及姑娘艾莱是运河大学中文系四年级学生,经过近4年学习,她的中文讲得相当不错。谈及报考中文系的原因,她说:“埃及青年失业现象非常严重,而中国是快速发展的大国,与中国攀上关系就业也许不成问题。”艾莱希望能获得到中国交流学习的机会,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将来受雇于中资企业,或者做中文导游,都是不错的选择。

近年来,风光如画的西奈半岛逐渐沦为“恐怖天堂”。埃及军方今年7月发起立体式“沙漠风暴”行动,取得一定成效,如今反恐已进入决战阶段

翻开埃及的报纸,几乎每天都有关于西奈半岛的消息:军警和安全部队捣毁了某个或几个恐怖窝点、缴获了多少武器、抓捕或消灭了多少恐怖分子,恐怖分子袭击了哪个警察局或检查站、某地发生武装分子与军警交火或爆炸事件、造成多少人伤亡……

11月9日,埃及军警在北西奈省打死11名恐怖分子,逮捕57人,其中包括8名巴勒斯坦人和2名约旦人,缴获导弹10枚。6日晚,谢赫祖韦德市一位值勤士兵被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打死,军警随后大规模搜寻凶手。7日,军警打死3名极端武装分子,查出两处藏匿军火的仓库。8日,军警又打死8名恐怖分子、逮捕数十人。当地一部落民还向军警上交了3枚新式“萨姆—7”导弹,据称这种导弹能将中低空飞行的战机打下来。

埃及军警在西奈半岛的反恐已进入“决战”阶段,开罗正在审判8月19日光天化日之下在拉法口岸附近杀害25名警察的犯罪嫌疑人,案发现场照片被多次刊登在各种纸媒上:恐怖分子把25名休假返岗的警察从大巴车上拦下来,反绑双手让他们俯卧在地,然后依次枪杀,手段极其残忍,令人发指,再次激起人们对恐怖势力的憎恨。

自7月27日埃及军方在西奈半岛实施旨在打击恐怖势力的“沙漠风暴”行动以来,那里的安全形势逐渐好转。记者沿苏伊士运河采访时,曾在苏伊士以北和伊斯梅利亚分别通过艾哈迈德·哈姆迪隧道和第六号渡口的渡轮,两次越过运河到达西奈半岛,并深入沙漠腹地数十千米,受到沿途几个检查站的埃及士兵欢迎,他们对我们说:“你们不用害怕,现在这里的恐怖活动很少了。”

埃及士兵告诉我们,军警经常出动阿帕奇式直升机对躲藏在山区的恐怖分子据点实施轰炸,并派出舰艇封锁拉法至阿里什一带的地中海域,地面部队则在埃及与巴勒斯坦的加沙接壤地区进行“地毯式”搜查清剿。而阿里什、谢赫祖韦德和拉法等城市的电话、互联网和手机信号也曾多次被切断。他们认为,这种立体式反恐行动很奏效。

据埃及媒体报道,西奈半岛现存6个活跃的恐怖组织,共计约有5000名武装分子。“沙漠风暴”行动开始后,军方共清剿了100多个恐怖分子据点,摧毁了100多辆用于运送和发射武器的车辆,关闭400多条地下通道。埃及《共和国报》援引军方发言人的话说,“埃及军方将不允许西奈半岛上有一名恐怖分子存在,他们的唯一选择就是缴械投降”。

西奈半岛约占埃及总面积的6%,这里古迹遍布,风光似画。然而,外国游客甚至许多埃及人却将这里视为恐怖之地,望而却步。埃及智库中东论坛主任萨米特认为,早在2004年至2005年,极端组织已在西奈半岛露头,并对外国游客聚集地展开恐怖袭击,但埃及政府出于各种考虑不愿意承认西奈半岛有“基地”组织分支存在。2011年埃及“1·25革命”前后,许多监狱遭到冲击,警察放任不管,许多恐怖分子趁乱越狱逃到西奈半岛“东山再起”。

西奈半岛何以成为伊斯兰极端分子“活动的天堂”?个中缘由,根据一些埃及学者的看法,大致可以勾勒出以下几点:首先,经济落后,民众生活困苦。西奈半岛多为山地、沙漠和戈壁,气候干热,植被稀少。自以色列从西奈半岛撤军后,埃及政府制定发展规划,南部重点发展旅游业,北部发展农业和现代工业。西奈半岛主要居民贝都因人则一直抱怨政府将他们排斥在农业和工业之外,至今仍只能逐水草而居,靠放牧为生,而且随着工业和旅游业的开发,放牧环境日益恶化,只能勉强生存。这些贝都因人对埃及政府心怀不满,一些人便通过袭击军警、炸毁输油管道来泄愤。

第二,“基地”组织进入西奈半岛,同当地贝都因部落结盟。埃及《金字塔周刊》透露,本·拉登的外科医生穆瓦维曾于2005至2006年间潜入西奈半岛,在这里训练“圣战”战士。目前在西奈半岛存在的大大小小伊斯兰极端组织,都与“基地”组织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三,哈马斯将西奈半岛视为“战略大后方”。哈马斯2007年单独控制加沙地带后,为打破以色列对加沙的封锁,就在加沙与西奈半岛东北端的拉法之间开凿地道,从埃及向加沙偷运生产生活物资。同时,哈马斯也与当地激进势力建立联系,并从加沙向西奈输送武器。许多贝都因人通过走私发了大财,他们既有钱又有枪,“胃口”也越来越大,试图在西奈半岛建立独立的伊斯兰“埃米尔国”。

第四,穆兄会的放纵也是原因之一。《金字塔周刊》指出,穆兄会执政后,对一些关在监狱中的极端分子给予特赦,其中包括“基地”组织领导人艾伊曼·扎瓦赫里的弟弟穆罕默德·扎瓦赫里。 

由于安全原因, 西奈半岛的游客越来越少。当地从事和旅游业相关生意人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不过,出售手工艺品的贝都因商贩艾哈迈德却乐观地告诉记者,这种状况迟早会改变,“因为西奈半岛最终会变得安全起来”。

 

图片说明:

图①:西奈半岛上的路卡检查严格。

本报记者  张梦旭摄  

图②:中国志愿者与当地学生。

本报记者  刘水明摄  

图③:当地贝都因部落姑娘。

本报记者  刘水明摄  

图④:塞得港上的雕像基座。

本报记者  刘水明摄  

图⑤:西奈半岛上的一处沙漠。

本报记者  张梦旭摄  

 

版式设计:张芳曼  宋  嵩  

扫描二维码
  体验更丰富

 

联系本文记者

张梦旭
[留言][博客][微博]
分享到:
(责编:潘旭海)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