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德国 一个孩子“打”3次“阅读疫苗”

本报驻德国记者  黄发红

2013年11月05日03:17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爱批判、爱思考,几乎成了德意志民族的标签,与之对应的一个好习惯则是阅读。德国成人和年轻人中,每周阅读图书多次的经常性读者占25%,书籍是这些人不可或缺的朋友。在德国最受欢迎的38种业余兴趣爱好中,阅读排在第八位,上网则排在第十六位。

  在德国的地铁、火车车厢里,手里捧着书静静阅读是常见的情形。一方面,德国火车通常乘客较少,乘客基本能找到座位,座椅前也通常有小桌板,方便看书、学习、工作。同时,多数车厢均设置有安静标识,甚至不能接听电话,保证车厢内安静。德国的大学图书馆通常都对公众开放。民众不需要办理任何证件,就可以进入大学图书馆阅读学习。德国人爱阅读不仅因为有优越的阅读环境,更在于从小养成的良好阅读习惯使然。

  德国阅读基金会媒体负责人埃丝特·多普海德告诉本报记者,激发和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一个关键环节。德国培养阅读重视从娃娃抓起,6年内,一个孩子要“打”3次“阅读疫苗”。“孩子生下来,第一次去打预防针,就会从儿童医生那里得到第一本图画书。”家长也会拿到介绍如何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如何给孩子朗读的提示。到了3岁,儿童会从每个乡镇的图书馆得到第二本适合该年龄段阅读的图书。6岁入学,儿童则会在学校得到第三本阅读图书。这样,儿童时代的3次“阅读疫苗”就算完成了。

  进入学校后,青少年开始读书识字。培养青少年的阅读兴趣仍为重中之重。德国3万名教师已经参加德国阅读基金会的“教师团队”项目。这一项目重在给学生提供不同于学校课本内容的阅读材料,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例如,向学生提供根据与新上映的影片相对应的文学读物,能很好地吸引孩子去阅读。

  阅读基金主办的“朗读日”活动,在德国也有很高的知名度。这一天,德国的图书馆、博物馆、学校、广场、街道都会举办很多朗读活动。去年,5万德国人参加了朗读日的活动。很多名人、明星都会参加。多普海德介绍说,读书日活动对提高人们的阅读意识有很大帮助。

  随着互联网电子媒介的发展,书本阅读文化减弱也是德国人的感受之一。但也有研究人员指出,阅读和上网不可分离,阅读作为一种文化技能,与使用互联网等电子信息系统之间并不存在对立关系。 “电子媒体不是阅读的障碍,而是机遇”,多普海德认为。

  专家指出,人们的不同感受也许是由对阅读的不同理解造成的。人们印象中的阅读,往往和传统的“文学性阅读”相关联。这样的阅读目前在德国的确在下降。现在人们阅读的内容,更多的是功用性阅读,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识获取。  

  德国美因茨的一项研究指出,平板电脑上的阅读效率更高。该调查通过跟踪被测者眼球和大脑活跃度发现,通过平板电脑阅读时,测试者大脑的活跃度较低,但对阅读内容的掌握情况并无明显降低。这说明大脑以更高的效率掌握了阅读信息。不过,从阅读舒适度来看,纸质书更受读者欢迎。德国读者在调查中表示,如果文章较长,更倾向于用纸质书阅读。

  (本报柏林11月4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3年11月05日 22 版)

分享到:
(责编:潘旭海)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