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实现真正和平,我就可以回家了”(第一现场)

——本报记者走进泰缅边境最大难民营

本报驻泰国记者 于景浩 孙广勇

2013年10月10日05:13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难民行走在梅拉难民营大市场泥泞不堪的小路上。
  本报记者 孙广勇摄

  扫描二维码
  体验更丰富

  核心阅读

  缅甸政府军同境内最大的少数民族——克伦族武装冲突持续了60多年。大量克伦族难民不断涌入泰国与缅甸边境的梅拉寻求庇护,逐渐形成边境地区最大的难民营。2012年1月12日,克伦民族联盟同缅甸政府签署停火协议,为难民返乡迈出了第一步。本报记者日前探访这一难民营时发现,大部分难民想回家,但数十年来的不信任感根深蒂固。难民大规模返乡仍有赖于缅甸永久性和平的构建。

  

  “我出生在难民营,在这里长大,几乎没去过别的地方” 

  从泰国西北部达府的边境城镇湄索乘车向北行驶六七十千米,就到了泰缅边境最大的难民营——梅拉难民营。绵延近5千米的难民营依山而建,位于达府塔颂央县梅拉镇,生活着近5万来自缅甸的难民,是泰缅边境9个难民营中最大的一个。

  汽车沿着公路缓缓前进,密密麻麻的竹制棚屋数量成倍增加。这种用竹子搭建的简陋小棚屋,屋顶覆盖着厚厚的干柚木叶用来遮风挡雨,棚屋上方的电线纵横交错。

  正值雨季,淅淅沥沥的降雨让进入难民营大市场的道路泥泞不堪。在难民营大市场门口,有接送难民出行的“摩的”,有几家小商店,还有大幅国际汇款广告。市场上,穿着缅甸隆基以及其他缅甸民族服饰的人不时走过。市场上有各种水果、蔬菜以及其他日用品出售,几位年轻人围着一部电话机正与远方的亲人通话。

  难民营管理人员侬穆告诉本报记者,泰国政府为难民营提供电力、水源和通信等基本设施,难民可以通过电视、广播跟踪缅甸局势,还可以打电话与外界保持联系。不少难民也想回家,但担心缅甸局势是否真的平静了。

  住在难民营中的克伦族少年冬之拉多对记者表示,难民营中有学校、医院、教堂、寺庙,还有多达数十家的非政府组织,它们协助联合国难民署为难民提供食物、教育、医疗等服务。难民营中,有一部分人还被允许在湄索等附近城镇打工取得部分收入。“我们可以自己种菜,也可以养猪和养鸡,也可以到市场上购买生活用品。这里生活没有想象中糟糕,当然也不会很好。”冬之拉多说。

  几千米长的难民营有几座大门,一些破损的围栏处也有人出入,泥泞的小过道旁就是卡赞家的小棚屋。29岁的卡赞用熟练的泰语对记者说,“我出生在难民营,在这里长大。除了梅拉难民营,几乎没去过别的地方。”记者走进卡赞居住的简易棚屋,里面除了睡觉的地方几乎没有多少家具和摆设。卡赞说,他与哥哥相依为命,晚上挤在这一间棚屋里,有时候下大雨,棚屋上覆盖的树叶还会向下滴水。当被问及是否到附近打工时,卡赞说,到湄索打工要申请许可,还会受到歧视。别人一天拿300泰铢,他们只能拿一两百。从梅拉到湄索的公路上,有几个检查站,如果未经允许跑到湄索还要被罚款。

  大部分难民持观望心态,数十年来的不信任仍根深蒂固

  民族问题长期困扰缅甸发展。缅甸有135个获官方认可的民族,而克伦族是缅甸最大的少数民族。梅拉难民营于1984年建立,当时正值缅甸政府军同克伦族武装发生激烈冲突之时。

  负责泰缅边境9个难民营管理的联合国难民署高级协调员伊恩·霍尔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居住在泰缅边境难民营的难民人数约12.9万人,其中克伦族约占65.4%,克耶族占14.5%,还有孟族等其他少数民族。据联合国难民署估计,梅拉难民营的实际难民人数约4.6万人,无论是注册或非注册难民,他们获得联合国难民署援助的机会是均等的。

  霍尔对记者说,自停火协议签署一年半以来,泰缅边境难民数量据估计已减少3000—4000人,但这对于十几万庞大的难民总数来说微不足道。“数量的减少并不意味着一部分难民返回缅甸。雨季结束后,这些难民可能又重新返回泰国境内。”在湄索工作的泰缅文化经济协会顾问素内告诉记者,难民中有不少人在难民营出生,在泰国找工作。如果缅甸无法提供足够工作机会或给予安定生活,难民仍然不愿回国。

  “谁不想回自己的家乡呢?但据说克伦邦的局势仍不稳定,山上常有零星冲突。”50多岁的克伦族难民昆图已经在难民营生活快30年了,他有些凄凉地告诉本报记者,他出生在缅甸克伦邦的山区,当初因为打仗不得已背井离乡。

  霍尔表示,多数难民希望回到缅甸的家园,而按照联合国难民署的原则,难民返回家园必须是自愿的。停火协议签署以来,大部分难民持观望心态,数十年来的不信任仍根深蒂固。“对于泰缅边境难民营来说,只有政治、安全、土地以及缅甸境内地雷事务等得到充分解决,威胁难民安全相关的军事、政治、法律等制度得到改革,难民大规模返乡才会发生。泰缅边境难民问题的最终解决有赖于缅甸永久性和平的构建。”霍尔说。

  “希望缅甸能够尽早实现真正和平,这样我就可以回家了。”昆图充满期待地说。

  (本报曼谷10月9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3年10月10日 22 版)

 

分享到:
(责编:潘旭海)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