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内蒙牧歌感染“世界马都”(第一现场)

本报驻美国记者  陈一鸣

2013年09月28日02:35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内蒙古大学艺术团在表演独舞《马背上的女人》。   
  本报记者 陈一鸣摄

  深情的马头琴弹奏出草原的欢乐,奔放的蒙古族舞蹈洋溢着吉祥的祝福。

  日前,内蒙古大学艺术团带来的《牧歌——来自中国内蒙古大草原》文艺演出,将美国肯塔基大学辛格尔特里中心音乐厅的数百名观众带入了天蓝云淡、草肥马壮的内蒙古高原,也正式拉开了“感知中国·走进美国中西部——中国内蒙古文化周”的帷幕。

  琴鼓响腾,余韵徐歇,一曲由蒙古族器乐合奏出的《万马奔腾》瞬间点燃了观众的激情。10位身着蒙古袍的演员在曲终之际突然用喉音模拟出万马长嘶,台下不由自主地迸发出响亮的喝彩。

  男声长调《赞歌》运用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民歌形式,赞颂草原上和美喜乐的新生活,悠扬的曲调飘进了人们的心扉。呼麦组合《蒙古人》,以优美的颤音演绎出青青草原的辽阔悠远和马背民族的勇敢质朴。

  全体师生参加演出的歌舞《敬酒歌》,将一个半小时的艺术盛宴推向高潮。肯塔基大学摄影专业的达娜忍不住跑上舞台,向几位刚刚跳完顶碗舞的女演员展示自己抓拍的照片。

  肯塔基州盛产奔跑神速的赛马,赛马文化发达,被誉为“世界马都”。“肯塔基大学所在的肯塔基州列克星顿市有着美国著名的蓝色草原和纯种马,对草原和骏马有一种独特的感情。内蒙古大学师生们的精湛表演让我们领略到另一种草原文化的魅力,真是大开了眼界!”肯塔基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麦克·提克一脸兴奋地对本报记者说。

  “曲调、节奏、色彩、动作,一切简直太酷了!”商科二年级学生塞琳娜·维尔海姆告诉本报记者,自己正在选修舞蹈课程,今晚的演出让她见识到不同的艺术模式,也让她对东方文化产生了兴趣。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音乐指导陈凤兰告诉本报记者,10多个文艺节目充分展示了蒙古族的传统艺术精粹,同时又融入了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师生们的最新创意,争取让美国观众感知现代内蒙古草原风貌。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李玉林对本报记者说,除几场文艺演出外,这次访问的最大特点是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深度交流。开幕式前一天,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的萨切荣贵老师带领4名马头琴专业的学生走进肯塔基大学世界音乐史课堂,用马头琴、蒙古鼓、长调和呼麦为美国学生们展示了来自东方大草原的天籁之音。动人的旋律勾起了美国学生的浓厚兴趣,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一年级新生索非亚·拉布里尼好奇地问:“要学多久才能用马头琴弹奏出这么优美的曲调?”

  受到远道而来的客人鼓励,索非亚满怀兴奋地走上讲台,在内蒙古大学学生的指点下亲身体验“草原瑰宝”马头琴的魅力。“太奇妙了!” 索非亚动情地说。

  文化周举办期间,类似这样走进美国大学课堂或研讨会的活动共有几十场之多。“我们不光让美国朋友感知中国,也借此机会亲近世界其他优秀文化成果,交流互鉴,取长补短,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现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特质。”参加了24日肯塔基大学当代艺术研讨会的内蒙古油画艺术家砂金对本报记者说。

  几天来,以草原骏马为主题的油画展、以卷轴和唐卡形式呈现的蒙医药展、内蒙古自治区风情图片展吸引众多肯塔基大学师生和当地社区居民驻足欣赏。“希望开幕式的舞台成为一把钥匙,打开更多的中美文化交流之门。”代表团团长、内蒙古自治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李永刚由衷地说。

  (本报美国肯塔基州列克星顿9月27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3年09月28日 03 版)
分享到:
(责编:苏楠)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