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叙利亚危机严重冲击大国关系(权威论坛·聚焦)

2013年09月10日05: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叙利亚危机严重冲击大国关系(权威论坛·聚焦)

  8月27日,一架美国战机从正在阿拉伯海执行任务的美国航母上起飞。

  9月7日,示威者在美国白宫和国会前抗议军事打击叙利亚的计划。

  资料来源:联合国难民署

  本版图片均为新华社发

  持续两年半之久的叙利亚危机牵动着各方神经,给过去一段时间较为稳定的全球战略格局造成了很大冲击。如果这场危机因为美国武力干涉演变为更大规模的战争,大国关系将进一步发生变化,有关各方的对立也将进一步升级。本版邀请国内外专家就这场危机对大国关系、地区安全形势、世界经济走势以及全球格局的具体影响进行解读。

  甘迪勒(埃及金字塔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

  袁鹏(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殷罡(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

  弗拉基米尔·叶夫谢耶夫(俄罗斯科学院社会政治研究中心主任)

  米哈依尔·米罗纽科(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实用政治学系第一副主任)

  麦克·艾扎迪(美国佩斯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东问题专家)

  持续两年半的叙利亚危机对大国关系产生了哪些影响?

  美俄针锋相对,重启关系难度加大;教派冲突导致地区国家分裂;可能葬送美伊直接对话希望,危及伊核问题解决前景

  甘迪勒:持续两年半的叙利亚危机给地区和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格局都带来了较大影响。叙利亚危机加剧了一些国家之间的分歧甚至是对立。在叙利亚问题上,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与俄罗斯、伊朗和中国等国立场截然相反。西方国家支持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力图通过采用武力手段颠覆巴沙尔政权。而俄罗斯等国则一直坚持通过政治途径解决危机。近期,随着叙利亚境内化学武器袭击事件的不断发酵,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做出了准备单方面进行军事打击叙利亚的表态,同时,俄罗斯总统普京则声称不经过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军事行动是侵略行为。这无疑是对奥巴马的强硬回击。

  地区内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受到影响。比如支持叙利亚政府的伊朗和海湾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对抗也愈趋激烈。如沙特、卡塔尔等海湾阿拉伯国家历来对伊朗在中东地区势力的渗透和核计划感到忧虑,认为伊朗的崛起威胁自身安全。而叙利亚作为伊朗在地区内的盟友,军事打击叙利亚有助于遏制伊朗势力进一步扩张。基于这一点考虑,一些阿拉伯国家不顾同胞之情,支持发动对叙利亚的军事打击。这一决定不仅加剧了其与伊朗的对立,而且在阿拉伯国家内部也引起较大反响,比如伊拉克与阿尔及利亚就反对军事打击。

  袁鹏:叙利亚危机已然对美欧、美俄、俄欧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土耳其、以色列等区域大国也因之在国际舞台上纵横捭阖,因为叙利亚在中东地缘版图上的中心地位,其命运直接关系到未来相当长时期各大国在中东的整体战略利益。  

  殷罡:叙利亚危机对全球格局和地区安全的影响,尽管尚未完全显现,但方向是明朗的。就地区安全和地区教派力量平衡而言,叙利亚危机已经撼动了原有的相对稳定局面。沙特等海湾国家的意图是明显的,就是一定要改变叙利亚什叶派主导格局,将叙利亚改造成一个由逊尼派阿拉伯人控制的标准的阿拉伯国家,并借此斩断“什叶派新月带”。来自伊朗的经济和军事援助,以及黎巴嫩真主党的积极参战力挺巴沙尔政权,更使得叙利亚乱局的教派博弈本质表露无遗。

  由于叙利亚已经完全沦为现阶段中东民族教派冲突的主战场,一般意义上的反对派至今尚未形成统一力量,美国和北约在军事介入问题上陷入长时间纠结。纠结的另一个原因是对巴沙尔政权的颠覆,不可能不引起俄罗斯的反击,也不可能不引起伊朗的报复,而这种报复又极可能使伊朗核问题进一步升温,并彻底葬送奥巴马同伊朗开展直接对话的希望,从而使美国满盘皆输,并激化伊朗同海合会国家的紧张关系。

  弗拉基米尔·叶夫谢耶夫:俄美关系由于叙利亚问题已经发生巨大龃龉,普京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宣布如果叙利亚受到军事打击将给予相关军事和经济上的援助,但这绝不是对美国的挑衅,而是基于国际法和维护国际秩序的正常之举。一个国家绕过联合国对另一个国家进行军事打击,这不是正常行为,而且将起到很坏的示范作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圣彼得堡峰会上各国就叙利亚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但依然无法达成一致,以致出现了美俄“针锋相对”的情况,但错在美方,不在俄方。

  米哈依尔·米罗纽科:叙利亚内战自2011年打响以来,战火蔓延至周边国家,属于什叶派的巴沙尔政府与逊尼派反政府武装的冲突逐渐升级为中东地区两个宗教派别的斗争,不断有武装分子甚至“基地”组织成员涌入叙利亚,使叙内战局势越加复杂化。由于叙利亚政府长期支持并影响着黎巴嫩真主党,因此一旦巴沙尔政府垮台,真主党在黎巴嫩以及黎以边境地区的活动很可能会失去约束。叙利亚内战的外溢风险不断加剧,支持政府军的俄罗斯与力挺反对派的美国原本计划重启的双边关系也受此影响难以深入推进。俄美关系今年因斯诺登等各种事件停滞了重启步伐,若双方直接或间接地卷入叙内战,维系两国关系的难度将显著增加。

  如果叙利亚危机因为美国军事介入进一步升级为更大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将会对国际格局和地区安全带来哪些冲击?

  损害联合国安理会权威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叙利亚“伊拉克化”,恐怖势力影响加大;美国和其盟国关系发生微妙变化

  袁鹏:美国的军事介入是牺牲一个原则捍卫另一个原则,即为打击叙利亚违背不使用化学武器原则,美国宁愿损害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及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这势必造成新的更大的问题。这也就是中方为什么反复强调,两个原则都必须坚持,尽管有难度,但也应尽最大努力去实现。

  这场战争还会给全世界留下一个深刻印象,美国对战争或军事手段的痴迷是不分党派或个人的,尤其是在经济形势好转的情况下。尽管奥巴马一再表明军事打击将是目标有限、规模有限、时间有限,旨在惩戒巴沙尔政权而无意以武力实现政权更迭。但问题是战端一启,后果无法预测,既可能出现巴沙尔政权报复性军事行动引发中东大乱,也可能出现巴沙尔政权被击垮从而出现新的中东变局。对大国关系而言,俄罗斯已然明确了其反对态度,战端开启势必激化美俄矛盾,而欧洲各国参战态度不同,也凸显在经济复苏大背景下大国关系会因战争与和平、道义和利益等因素而发生微妙变化。

  对于欧洲各国,既要回应美国动武的政治需求,又要继续推动经济复苏,实则陷于两难。法国坚定跟从美国,有占据西亚北非战略空间的战略考虑,英、德等国审慎避免军事介入,因为当务之急是拼经济。

  殷罡:在俄罗斯和中国否决了安理会干涉叙利亚内政的决议草案后,“利比亚模式”已无法复制。奥巴马一年前划定的化学武器“红线”,实际上是美国无意直接干预叙利亚局势的托词,美国国务卿克里5月对莫斯科的访问,表明美国开始倾向于叙利亚问题的政治解决。孰料化学武器的“红线”真的被践踏了,美国陷入不想打而又不得不打的窘境。

  2006年夏季之后,面对伊拉克战后重建的艰难和大中东民主改造遭受的抵制,美国开始了对其中东政策的调整,降低了改造中东的期望值,减轻了对中东的政治和军事投入。奥巴马政府则明确执行了同欧洲分担中东责任的政策,无论是埃及政治动荡和利比亚军事干预,美国都保持相对低调。与此同时,传统的欧洲列强在利比亚战争中发挥了更多的作用。法国曾经是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委任统治国,黎巴嫩从叙利亚的分离以及叙利亚体制的形成,都同法国的委任统治有着直接关系。这一点,美国是清楚的。在解决叙利亚危机的牌局中,美国是愿意看到法国承担一定责任的,这也是法国恢复在中东影响的一个机会。

  不过,有别于利比亚战争,此次法国的表现不会那么积极,因为资源匮乏和教派矛盾复杂的叙利亚实在是个大泥潭,法国的战争红利是不确定的。面对俄罗斯的强硬立场和可能采取的军事对抗,美国实在是难下决断。按常理分析,美国在中东减负担和在亚太“再平衡”的国策既定,就不会冒险在中东激化同俄罗斯的冲突,并轻易放弃同伊朗关系的缓和。

  化武事件之后,围绕叙利亚问题的国际博弈不再遮遮掩掩。尽管海合会国家的意志难以改变,但俄罗斯的利益不容挑战,伊朗的对阵不可忽视,法国的胃口不可能太大,“基地”组织的威胁不得不防,以色列的安全不得不保,叙利亚危机失控的可能性不大。

  甘迪勒:叙利亚危机的升级将给恐怖主义在该地区扩大势力的机会。以伊拉克为例,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10年来,这个国家的人民依旧在恐怖袭击的泥潭中挣扎。每年都有近万人死于恐怖组织的袭击,而且绝大多数是平民。可以预料,一旦美国发起对叙利亚的军事打击,中东地区将再次面临巨大动荡,包括“基地”组织在内的恐怖组织将会趁机壮大自身力量,成为该地区乃至全球安全的又一重大威胁。

  如果叙利亚危机升级为战争,将加剧有关各国的对立。同时,战争的波及范围将难以预测。

  麦克·艾扎迪:叙利亚危机的本质是民族宗教冲突,如果处理不当,叙利亚很可能成为第二个伊拉克,而且会比伊拉克问题更加复杂。叙利亚少数民族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40%,如果属于阿拉维派的巴沙尔政府被推翻,少数民族在多数阿拉伯逊尼派的掌握下会感到不安。阿拉伯逊尼派已经将“基地”组织及其分支引入了叙利亚。从这一点说,过去两年,随着叙利亚危机的加深,由于“基地”组织分支的扩散,中东的安全局势变得难以掌握。

  米哈依尔·米罗纽科:奥巴马作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发动战争将是非常讽刺的一件事。美国很有可能是孤军奋战。除英国议会已明确不参战外,德国总理默克尔也指出,叙利亚问题必须通过政治途径解决。她重申,德国不会参与可能对叙利亚采取的军事行动。目前支持美国的盟友只有法国,但奥朗德已表示要等待联合国化武专家小组的调查结果和美国国会投票结果出炉后,再讨论打击叙利亚的问题。

  叙利亚危机乃至战争对未来的全球经济会有哪些深刻影响?

  如果战争规模可控,对全球经济影响有限;如演变成地区战争,将危及全球能源供应的稳定;美洲能源带的话语权将上升

  殷罡:叙利亚的地缘位置远离主要国际航道、石油输送管道和能源产地,战争如果被控制在叙利亚境内和邻国边境地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因为叙利亚并非能源输出国,制造业水平低下且规模很小,不会对石油价格造成明显冲击,更不会对一般工业品市场有可察觉的影响,但会对美国、法国和俄罗斯的军事工业造成一定刺激,这些国家的军工部门是战争的直接受益方,收益来自战争消耗的补充订单和可能出现的战后热门武器销售。

  如果战争规模失控,引起海湾局势紧张,对石油产地和海上输送通道安全的担忧可能在短期内造成石油价格较大幅度上涨。但是,就目前美国、北约和海合会国家有限的战争意志来看,战争失控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也谈不上什么对全球经济的深刻影响。

  甘迪勒:由于叙利亚危机可能演变成为一场地区战争,因此临近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会受到影响,这对于全球能源市场来说绝对是一个坏消息。恐慌情绪的蔓延将对初现复苏曙光的全球经济产生负面作用。此外,一旦叙利亚遭受军事打击陷入混乱状态,这将直接波及临近的海上重要交通枢纽苏伊士运河,这也将对全球贸易运输通道构成障碍,造成巨大损失。

  袁鹏:叙利亚危机发生在世界能源格局变动的大背景下,无疑会对未来的全球石油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伴随着全球能源资源中心从中东朝美洲位移(加拿大—美国—拉美一线被视为全球新的能源中心),加之页岩气、页岩油在美国批量性开采,如果叙利亚危机强化人们对中东能源脆弱性的认识,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能源地带势必在未来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中拥有更大话语权,将加速美国的经济复苏,而且将进一步强化美国的实力地位。

  对新兴经济体而言,当前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速度、稳定就业市场、深化结构调整,任何战争都可能扰乱这一进程。尤其对中国、印度等对能源依赖度较高的国家而言,其负面影响不容低估。

  米哈依尔·米罗纽科:叙利亚冲突的不断升级,导致油价也在不断上涨。更为严重的是,战争外溢效应逐渐显著,邻国伊拉克爆炸和枪击事件频发,甚至有加入反对派作战的“基地”组织破坏石油管道的现象。全球能源的主要供应地受到破坏将严重影响石油出口安全,更重要的是在全球经济尚未完全复苏的情况下,冲突的加剧只能是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当前形势下,大国作何努力才能避免叙利亚危机进一步恶化?

  维护联合国安理会权威,加强大国有效协调沟通;促使叙利亚内部就权力分配达成方案,启动政治过渡进程

  殷罡:叙利亚的少数派主导格局需要调整,动用化学武器的责任者必须被追究,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考虑到叙利亚问题的复杂性,战争手段不仅无法结束冲突,反而会使冲突进入更血腥的阶段,地区外国家的军事介入更有可能最终引发更复杂、更广泛和更持久的深层次多方冲突。在目前形势下,相关国家和利益集团应该认真地尝试政治解决,将矛盾摊开,也将风险说透,从而找出危害最小的解决方案。

  甘迪勒:军事打击除了会带来大量的人员伤亡之外,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并没有任何助益。要避免叙利亚局势的进一步恶化,除了叙利亚政府与反对派的对话协商以外,各自背后的支持国家尤其是俄罗斯与美国更需要通过会谈,以达成政治解决的方案。通过对话,使用和平的政治手段是解决叙利亚危机的唯一出路。

  麦克·艾扎迪:西方国家一直强调让叙利亚通过政治和解走上民主之路。事实上,这是不适应叙利亚现状的,就好像要救一个奄奄一息的快渴死的人,并不是把他投到淡水中,过多的水会使他丧命。叙利亚的内战已经持续了两年半了,过于快速的政治转变会让内战变得更加混乱。在这种局面下,负责任的办法是让叙利亚各方首先能够在自身内部解决权力分配问题。

  袁鹏:一是继续强调维护联合国的权威,任何行动需要在联合国的框架内采取;二是加强大国之间的有效沟通,进一步协调立场,减少误判;三是尽快推动叙利亚问题第二次日内瓦会议,启动政治过渡进程。

  弗拉基米尔·叶夫谢耶夫:美国对叙利亚的军事打击会不会演变为大规模袭击乃至全面战争,现在很难预测。战火有可能蔓延至叙利亚境外,变成中东地区甚至世界性的人道主义灾难。鉴于伊拉克、利比亚等活生生的例子已经摆在眼前,必须尽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俄中在叙利亚问题上立场基本一致,两国必须联合其他国家,发出自己的声音,让美国看到对军事干涉叙利亚问题的严重后果和当前面临的阻力,以阻止悲剧的发生。

  米哈依尔·米罗纽科:目前的局势已难以通过谈判求得各方妥协,俄中等反战国家必须发挥其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作用,抑制战争负面效应的扩散,加强协作确保地区局势向稳定过渡。不过,完全以外交途径、和平手段来解决当前的叙利亚危机恐怕难度很大。即便巴沙尔政府同意谈判,反对派目前仍旧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能前来协商,因此能否将反对派凝聚在一起,恐怕还取决于为其提供资助的背后“高人”,叙内战已演变为大国间的角力。

  (本报记者刘睿、崔寅、谢亚宏、林雪丹、李博雅采访整理)

分享到:
(责编:潘旭海、刘军涛)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