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驻叙使馆全力维护国家和同胞权益(国际视点)

本报驻叙利亚记者 焦 翔 本报记者 王骁波 王晓越

2013年09月10日05: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驻叙使馆全力维护国家和同胞权益(国际视点)

  派驻叙利亚的中国武警每天都全副武装,守卫在我驻叙使馆内。  

  本报记者 焦 翔摄

  两年多的时间,我驻叙利亚使馆馆员一直坚守在地中海东岸不断滑向战争泥潭的国家。从危机之初的约2000名中国人,到现在的20余人,使馆有条不紊地疏散我同胞,全力维护中国国家和企业在叙的每一分权益。习惯了炮声隆隆,习惯了远离亲人,他们在这个处于非常时期的国度里一丝不苟地履行着外交官的光荣使命。他们决心坚守到危机的最后一刻,等待最后一位希望离开的中国同胞。

  习惯和炮声相伴的生活

  中国驻叙利亚大使张迅的办公室里摆放着急救包和防毒面具。防弹衣就搭在他的座椅背上,他习惯性地将椅背朝向窗户一侧,或是觉得这样可以增加对迫击炮弹片飞溅的防护。他的桌子上放着5块不久前落到阳台上的弹片,最大一块有拇指大小,足以致命。

  我驻叙使馆坐落在首都大马士革市中心高斯尤山的半山腰上,以往算是比较安全的区域,但危机以来,叙政府军在高斯尤山顶布设了炮兵阵地,这里就变得异常危险。“我在办公室最多一次听见连续30响震耳欲聋的炮声,当时玻璃都被震得发颤。”张迅说,“我已经习惯了这种和炮声相伴的生活,有炮声说明交战还在远处,使馆这一带还是安全的,假如是枪声,就危险了”。对于使馆来说,现在面临的最大威胁还是不知何时就会掉下来的迫击炮弹,“反对派武装想攻打政府军在山顶的阵地,于是就从城外向这里发射迫击炮,但这种武器精准度不高,很难命中政府军目标,却经常伤及周边区域,包括使馆”。张迅说,今年以来落到使馆附近500米区域内的炮弹他都数不过来了,最近的一颗在离使馆10米远的地方爆炸,使馆院里的树枝都被炸断。

  使馆政务参赞周彪来叙利亚工作的时间稍短,他向本报记者表示,假如清晨响起炮声,他就会惊醒,然后便很难再入睡了。虽然休息不好,但他每天依然保持着高度的工作热情。他说:“既然祖国派我们到这里工作,我们就一定要不辱使命。”

  面对风险坚持实地调研

  不确定性是我使馆在大马士革面对的最大挑战。张迅说,除了迫击炮弹,汽车炸弹袭击也从去年开始频繁发生,这样的大环境给使馆实地调研带来巨大风险。张迅最多时一天要参加3场外事活动,很多是驻留的外交使节间的拜访。“有一次我们开车到倭玛亚广场,眼看着一枚迫击炮弹打到了临近的喜来登酒店,我们赶紧掉头,沿其他路线离开。”目前,还驻留在大马士革的外国使馆仅剩10余个。

  得益于不畏艰险,团结努力,使馆向国内提供了翔实、权威的实地调研资料。张迅说,在西方国家以及部分中立国纷纷撤离之后,我驻叙使馆没有受到外部环境和部分新闻媒体炒作影响,做出了坚守的决定。虽然面临巨大风险,但展示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最大程度降低经济损失

  据介绍,叙利亚危机前,在叙中国人约有2000人,到2011年8月还剩下1200余人,其中主要是中资企业人员。当时,很多外国公司先后撤离,张迅从对形势不会出现快速恶化的基本判断出发,认为中资企业不用太快撤离,匆忙撤离会在经济上遭受更大损失。于是,他召集在叙企业负责人,要求各家公司将未完成的项目尽快完成,新项目暂时不再续签,尽量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降低撤离造成的经济损失。

  此后一段时间,使馆一方面定期召集中资企业负责人,及时通报形势并沟通各家的撤离方案,另一方面与叙安全部门联络,要求增加对中资企业项目的保护力度,并与叙内政部沟通,协助推进相关企业人员完成必要手续,为最后撤离铺平道路。

  对于分散在叙民间的中国留学生和个体商人,使馆也同他们保持密切联系,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脱离困境。据介绍,截至目前,因个人原因滞留在叙利亚的中国人还剩12位,他们或已同当地人通婚,或没有意愿离开,我使馆将密切关注这些人的动向。

  因为战乱原因,中叙两国贸易额已经从2011年的24亿美元下降到2013年上半年的3亿美元。两年间,在使馆的统一协调下,中方人员没有发生一起死伤事件,中方企业的经济损失也降到了最低。

  使馆运转领事处就开放

  张迅的床头柜上放着一把手枪,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他说,我驻叙使馆是一个团结勇敢的团队,在危险的环境中,馆员们展示出可贵的精神面貌,而信息的对等也让每个人心中感到踏实。“中国外交史上,一共在联合国安理会投出了9张反对票,其中因为叙利亚问题就投出了3张,这对我们驻叙外交人员而言,是一个自豪而光荣的经历。”

  使馆每名馆员都面临着来自各方面不同的困难与压力,但他们都能够以工作为重,展现出了强大的使命感,践行了“忠诚、使命、奉献”的外交官共同价值。

  林亚多是我驻叙使馆政治处主任,目前暂时回国休整。他向本报记者介绍说:“目前留守的使馆同事都是身兼数职,本身工作强度就大,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一般都是深夜伴着炮火入睡。使馆内同呼吸、共命运的氛围激励我们要忠于职守。”

  今年50多岁的肖长生是我驻叙使馆厨师。因为工作压力太大,他出现了高血压症状,耳朵在一段时间内都听不清声音。“当时大使让我休息一下,正好我也有一个假期可以用,但我觉得我不能走,使馆剩下的都是男青年,我一走,他们的伙食肯定跟不上。”他每天只能在午休或晚上工作结束后用手机给家里打个电话报平安。

  方敏是我驻叙使馆领事事务负责人。2011年10月,才结婚一个月的方敏,第二次赴叙利亚驻外,开始了与妻子远隔千里的生活。方敏说,虽然现在在叙中国人已经不多了,但只要使馆还在运转,领事处就会一直开放。“我们会竭诚为所有前来求助的中国同胞服务,坚守到接上最后一位希望离开的中国人。”

  (本报大马士革、北京9月9日电)

分享到:
(责编:潘旭海)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