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G20,向长效经济治理机制转型(国际视野)

熊爱宗

2013年09月05日08:38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圣彼得堡街头迎接G20领导人峰会的广告牌。
  人民视觉

  G20国家GDP增长率(2012-2014)
  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注:2013年、2014年为预测数据
  制图:宋 嵩

  9月5日至6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这是在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不断显现的背景下,世界主要经济体领导人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二十国集团既有发达国家,也有新兴市场国家,各成员一起协商,体现了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和国际经济关系发展大趋势。当前,二十国集团正从危机应对向长效经济治理机制转型。

  

  议题——

  增长和就业是本次峰会两大核心议题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圣彼得堡峰会安排了8项优先议题,分别是强劲、可持续、平衡的增长框架;就业;国际金融架构改革;加强金融监管;能源可持续性;发展;促进多边贸易和反腐。增长和就业为两大核心议题,为了配合这两大议题,俄罗斯还引入两个新的特别议题:投资融资和政府公共债务可持续。

  促进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仍是重中之重。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增长将继续受到本次领导人峰会的重视。目前全球经济下行风险虽有所降低,但是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主要发达经济体出现一些积极复苏势头,但复苏基础并不稳固,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出现放缓迹象,经济下行风险有所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宏观经济协调,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仍是各国首要任务。

  发达经济体政策溢出与协调将会在本次峰会上重点讨论。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预期目前已经对新兴市场国家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日本安倍经济学国际负向溢出效应也正在显现。因此,发达国家在进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调整时,除关注本国经济外,应当考虑到政策调整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全球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协调与沟通,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历程——          

  从应急机制到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平台

  在世界经济格局转变的背景下,亚洲金融危机成为G20建立的催化剂。危机的爆发使得发达经济体意识到,全球经济问题的解决还有赖于重要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因此,1999年,在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的倡议下,G20正式成立。成立之初,G20主要以召开成员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为主,重点讨论金融危机的防范与解决,推进国际金融稳定,加强工业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政策沟通。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提升了G20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作用。随着危机愈演愈烈,各国意识到必须加强合作共同采取措施,以应对金融危机的损害,早日促进世界经济复苏。2008年,G20决定将会议级别进一步升级,当年11月首次召开G20领导人峰会,并作为制度固定下来。领导人峰会的召开提升了G20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能力,各国针对危机采取了一些协同举措,避免了危机的进一步深化。

  G20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舞台。2012年,G20领导人峰会在墨西哥召开,这是G20领导人峰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召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渐渐从全球经济治理的“配角”走向舞台中央,打破了原来由发达国家主导和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局面,有利于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

  从2008年开始到2012年,G20共举行7次领导人峰会。除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举行过两次峰会外,其余年份每年举行一次。领导人峰会起初具有浓重的应对金融危机色彩,从早期峰会内容来看,主要议题集中在与金融危机相关的内容上,如金融危机应对、国际金融监管、经济刺激、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但一些事关全球经济的长期性问题也反复出现,并在近期峰会讨论中有所增加,如国际金融架构改革、全球经济的再平衡、就业、发展等。当前,G20正从危机应对向长效经济治理机制转型。

  表现——

  引导制度建设,解决全球性经济问题

  G20的决策机制主要遵循的是协商一致原则。协商一致有利于各个国家平等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进程,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历史的进步。对于经验不足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而言,这一原则可以较大限度地保护自身利益不受到损害。

  作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平台,G20的表现可圈可点。G20积极引导制度建设。通过峰会宣言、会议公报、行动计划等表达自身立场,通过加强与其他专业性国际组织的紧密合作,G20参与全球经济运行规则的制定与修改,增进全球经济运行规则的公平性与有效性。如针对全球贸易规则,G20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主张营造自由开放、公平公正的国际贸易环境,不断完善国际贸易体制和规则。针对金融稳定,G20一直呼吁各国就国际金融监管措施达成全球性协议。

  G20还积极解决全球性经济问题。如全球经济再平衡问题、就业问题、发展问题、大宗商品相关问题等,这些问题涉及面广,仅靠单个国家无力解决。因此,从G20层面加强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与协调,有利于形成合力,加快问题解决,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G20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新兴市场国家的广泛参与,有利于增强G20的认同感。

  尽管如此,G20仍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为提高其全球经济治理能力,G20有待强化治理效力,加强问责评估程序建设,可从经济增长框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互评开始,逐步向其他议题扩展。

  

  链  接

  历次G20领导人峰会主要成果

  ●第一次峰会  2008年11月于美国华盛顿举行。这是G20首次领导人峰会,之前是G20财长会,会议级别得到提升。

  ●第二次峰会  2009年4月于英国伦敦举行。中国、欧盟、俄罗斯等交替发声,呼吁改革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将IMF的可用资金提高两倍至7500亿美元;支持2500亿美元的特别提款权(SDR)配额;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和代表权。

  ●第三次峰会  2009年9月于美国匹兹堡举行。为了反映新兴市场国家的重要性,G20成员国的领导人宣布G20将取代八国集团(G8)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平台;承诺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IMF的份额至少提高5%。

  ●第四次峰会  2010年6月于加拿大多伦多举行。峰会呼吁加强国际金融高管人员选拔机制改革,减少财政赤字,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力推首尔峰会前完成IMF投票改革;同意要求银行增加资本额。

  ●第五次峰会   2010年11月于韩国首尔举行。这是G20领导人峰会首次在新兴市场国家和亚洲举行,发展议题首次成为峰会主要议题;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的问题,达成《首尔发展共识》。 

  ●第六次峰会  2011年11月于法国戛纳举行。重点讨论了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问题;强调G20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呼吁建立一个更稳定和更能抗风险的国际货币体系,扩大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组成篮子;新兴市场国家积极参与有关讨论和磋商。

  ●第七次峰会  2012年6月于墨西哥洛斯卡沃斯举行。签署《洛斯卡沃斯增长和就业行动计划》,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和复苏;支持欧洲迈向更加一体化的金融体系;批准《洛斯卡沃斯责任评估框架》,对各国财政整固、货币和汇率政策、结构政策进展进行评估;向IMF累计承诺增资4560亿美元。  

  资料整理:田慧芳  鲍宏铮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作者单位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研究室


  《 人民日报 》( 2013年09月05日 23 版)

分享到:
(责编:郑青亭、杨牧)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