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 图:刘 慧 |
图为新明达(柬埔寨)制衣有限公司厂房。 |
位于泰国巴吞他尼府的泰国规模最大的农贸批发市场“他拉泰”是泰国最大的中国蔬菜分销市场,远道而来的中国蔬菜从这里被运往泰国东北部、中部和南部。蔬菜经销商黄先生指着一堆西兰花告诉本报记者,这批西兰花就是他从云南农户那里批量采购,再通过冷冻车直接从云南景洪运输过来的。“每年9月至11月,泰国北部蔬菜产量少,而云南昆明一年四季都有蔬菜,在蔬菜供应上,菜农们就没有后顾之忧了。而且在这3个月里,中国进口蔬菜尤其受欢迎,菜农们往往可以赚上一大笔!”
“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建成以来,农产品的关税被全面取消,蔬菜入关手续也更加便捷、顺畅。星期一上午出发,星期四早上就能抵达,蔬菜更新鲜,菜农们可以赚得更多!”黄先生高兴地对本报记者说。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货物贸易协议》规定,对中国和东盟老成员(文莱、印尼、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和泰国),正常产品自2005年7月起开始降税,2010年1月1日将所有货物进口关税削减为零。中国对东盟新成员(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从2005年7月起开始降税,到2015年1月1日,中国与东盟所有成员国双边的货物进口关税率将降为零。
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的安达工业园,记者采访了新明达(柬埔寨)制衣有限公司。两间非常大的厂房,有约20条生产线,车间内通风良好,环境干净。公司董事长顾广山告诉记者,新明达是中国浙江著名企业杉杉集团旗下的一个公司,2006年在柬埔寨建厂,主要生产出口加工服装。目前有近2000名工人,主要来自农村。他说,新明达在柬埔寨属于中等规模,但加工质量是上乘的。建厂以来,没有一单货因为质量问题而退货。
谈到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给柬埔寨带来的好处,柬埔寨制衣厂商会秘书长卢启健告诉本报记者,这是非常明显的。柬埔寨是一个弱小的贫穷国家,依托中国东盟自贸区得以吸引大量外资,目前,制衣业是柬埔寨最主要的支柱产业,几乎全部是外资出口企业,为柬埔寨带来了55万个就业岗位。去年的出口总额45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八成以上,对GDP的贡献率高达15%—18%。目前,制衣业的投资规模还在扩大,去年新增企业120家,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新增80家,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投资者约占1/4。制衣厂商会已着眼未来制衣业的升级,计划建立培训学校,培训技术含量高的工人和中层管理人员。
卢启健说,制衣业对柬埔寨经济的带动非常明显,可以说,没有制衣业,就没有今天的柬埔寨。“14年前我刚来柬埔寨时,商店里什么都没有,街上也看不到汽车,柬埔寨连一个杯子的生产能力都没有,居民也没有消费能力。不过十几年时间,今天的金边到处是新开的商店,商品琳琅满目,什么都能买到”。
在金边的街道旁,两位披着袈裟的和尚正在一排鞋柜前认真挑选皮鞋。“近年来,这样的鞋柜越来越多,其中,90%以上的皮鞋都是从中国进口,为柬埔寨人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10年前,柬埔寨人只能在街边买到从日本、韩国转来的旧鞋,要买小五金商品也总要特意去找。”在柬埔寨从事了多年制衣业的柬埔寨上海商会副会长陈立新告诉本报记者。
在老挝首都万象,如果要采购日用百货,或者五金建材、机械装备和家电产品等,当地人总会向你推荐“三江国际商贸城”,因为“什么都可以买到,而且价格实惠”。记者在商贸城看到,那里不仅有美的电热水壶、长虹液晶电视和联想笔记本电脑,还有老挝人开的银行和时装店。老挝外交部的一位朋友对本报记者坦言,和越南个体商户在老挝挑着扁担上门推销不同,中国商品在三江国际商贸城统一销售,商品可以随时退换,商户更诚信可靠,老挝人对中国商品的认同正日益增加。
开业以来,三江国际商贸城的销售额年均增速高达30%,2012年,商贸城的销售总额为5.61亿美元,向老挝政府交税561万美元。这里的中国商品不仅满足了老挝市场,还辐射到周边泰国、越南、柬埔寨及东南亚其他国家,是中国商品销往东南亚的集散地。目前,商贸城的中国个体商户已经壮大为600多家,还吸引来100多家老挝个体商户以及来自泰国、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的一些个体商户。
老挝个体商人西巴色最近刚在家乡盖起了一座3层小楼,多年来,他从三江国际商贸城批发中国摩托车和其他家电之后再零售,赚得不少收入。“中国摩托车的外形和质量都不错,功能比日产车更多,价格却只是日产车的1/3。”他告诉本报记者,“我身边的许多人都用上了价格低廉的智能手机,比起过去,生活幸福感大大增强了!”
“中国与东盟各国在经贸方面各具优势,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深化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的实施程度将有助于双方互惠互利,合作双赢。当前,东盟与中国市场建立更紧密的连接还能有效弥补欧美市场萎靡不振的需求!”泰国开泰银行第一副总裁蔡伟才对本报记者感叹说。
《 人民日报 》( 2013年08月29日 2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