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世界正面临气候变化的挑战。然而,这个挑战的真正内涵却不为很多人所知。气候变化的深远影响并不在科学或技术层面,而体现在经济、社会以及治理体系与生态系统如何相互作用等方面。
现有的经济、社会和治理体系并非为应对气候变化之类的新问题而设计。通常来说,政府体系主要致力于处理三方面问题:经济增长、提供安全以及社会福利。虽然不是每一个政府都成功完成了这三项任务,但从总体上说,政府至少都在尝试实现这些目标。
气候变化议题则不同。它是一个新命题,并引出了一个新概念:人类正进入一个崭新且不稳定的时代。这一时期,人类是地球生态变化最主要的驱动者,即一些科学家所说的“人类纪”。对于人类活动,地球可能会以一种潜在的灾难性方式做出反应。譬如,降雨形态改变、极端天气频发、海平面升高、各种新地域气候的形成,都将给人类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人类文明逐步进入与过去一万年截然不同的新时期。
人们习惯于以国家总收入的增长情况来定义发展。然而,这样的增长并不能与人类福祉直接画等号。一旦人们的基本需求被满足,并且有了不错的收入,更多的物质满足无法让人们获得更多幸福感。新的经济思考应当明确这一点:经济活动并不只是物质财富的无限增长,而是为我们及我们的子孙后代服务的,它需要尊重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面对挑战,如何才能设计出更有效的应对方式?其策略不应是单一的某项工程,而是各个层面均需有所行动。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很必要,但这只是策略的一部分。更何况,这方面的转变并非要等到相关国际合约达成才能启动。一些可再生能源技术能够以分散的形式在各地加以应用,以适应当地自然环境。
每一个社区都开展行动、与生态系统保持一种建设性关系至关重要。有效的气候治理需要各方有效表达意见,通过开放有效的沟通,将各种具体建议统一到同一目标。
发展新型经济,使其朝着应对气候变化的方向转型,需要更多探索。世界范围内,我们看到了许多创新与试验,例如“转型的城镇”、清洁能源技术合作协议以及建立排放交易监督网等。
当前,我们虽然已经很难让气候变化的脚步彻底停下来,但仍可通过调整社会、经济及治理系统来加以应对与控制。气候变化就像一面镜子,人类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好坏。重要的是,即便在坏的一面很强势的时候,我们也有办法让它向好的一面发展。
(作者分别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悉尼大学教授)
《 人民日报 》( 2013年07月25日 2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