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有效结合才有平衡稳健(国际论坛)

刘志勤

2013年07月05日04:57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金融业一旦与实体经济分割,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不仅配置资源和风险管理的作用被束之高阁,甚至可能对实体经济产生危害。相反,金融业和实体经济有效结合,经济发展才能保持平衡稳健。

  德国的斯图加特地区,集中了德国制造业的主要企业,是德国出口基地,更是德国金融业最活跃、最集中的地区。德国的银行为出口企业提供多种短、中、长期出口信贷。企业始终处于“兜里有钱、遇事不慌”的良好生长环境。银行和实体经济紧紧捆绑,共担风险,共同发展。

  瑞士的金融业视实体企业为衣食父母,对中小企业的呵护无微不至。瑞士有数十万家庭企业,在国家出口贸易总额中占比近一半。瑞士金融业对企业提供贴身服务,尽力解决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和风险等问题,不把企业当成银行的摇钱树,也不把自身看作单纯的“借钱生钱”机构。银行和企业是借贷关系,更是合作伙伴。这是瑞士能成为金融大国的缘由之一。

  而在美国,过去的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巨大推动。而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却源于金融业“脱逸”于实体经济,人们忽视了其“空转”和“自转”产生的负能量。到头来,融资能力堪称世界之最的华尔街,让世界投资者吃了大亏。

  当下,现代金融业不再是实业的简单附属,而具有强烈的“实体”禀赋。以往,由于不生产具体的实物,人们一般不把金融产品当成“物质”,金融业被当成“虚拟”产业。这样的理解是不对的。金融业中有一些服务直接作用于实体经济,为实体经济进行融资。在融资过程中,金融部门能够把其他实体的储蓄动员起来,直接支持了实体经济主体的各种经营活动,如提供流动资金、支持研发和投资等,应该说这属于实体经济的范畴。现在,金融的作用和正能量被互联网无限放大,其独特影响力超越了传统的金融界限,成为实体经济创造财富的引擎。

  百业兴,则金融兴;百业稳,则金融稳。不清醒认识当代金融业的“实体性”,就无法解释现代经济和金融领域的诸多问题,也不能实现经济的安全转型和发展。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前瑞士苏黎世州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 人民日报 》( 2013年07月05日 03 版)

分享到:
(责编:刘军涛、刘洁妍)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