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中部农业大州艾奥瓦州首府得梅因市,风光旖旎的得梅因河畔坐落着一座有上百年历史的地标性建筑,这就是世界粮食奖获奖者殿堂。大厅立柱上用世界多种文字篆刻着主要粮食品种的名称,其中大豆用汉字书写。世界粮食奖基金会主席肯尼思·奎恩说,中国是公认的大豆的故乡。
世界粮食奖由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有着“绿色革命之父”之称的美国人诺曼·博洛格博士于1986年设立,由总部设在艾奥瓦州得梅因市的世界粮食奖基金会每年颁发一次,奖金总额25万美元。自创立以来,世界粮食奖的国际声望日隆,被誉为食品和农业领域的“诺贝尔奖”。
截至2012年,共有36人获得世界粮食奖。1993年和2004年,该奖曾分别颁给中国原农业部部长何康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今年6月19日,世界粮食奖基金会宣布把2013年世界粮食奖授予3位从事农业生物技术研究的科学家,其中1位来自比利时、2位来自美国。殿堂里的荣誉墙上还没来得及挂上今年3位获奖者的肖像。
奎恩说,设立这一奖项,目的是表彰、激励那些为消除饥饿和人类发展做出突破性成就的个人。每年10月16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粮食日”,当日或前后,世界粮食奖颁奖仪式都会在气势恢宏的艾奥瓦州政府大厦举行。“中国至今只有两人获奖,太少了。”奎恩说,过去60年见证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减少贫困及饥饿的进程,中国的故事,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奎恩说,“而从中国的成就看,世界粮食奖应颁给更多中国人”。
奎恩说,尽管世界在消除贫困和饥饿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但未来挑战仍然很大。他认为,在人口不断增长、气候波动加剧的情况下,为地球上所有人提供粮食是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按照博洛格的估计,未来四五十年,全世界需要的粮食数量将等同于人类迄今所生产的粮食的总和。
结束32年外交官生涯后,奎恩自2000年起担任世界粮食奖基金会主席。他曾在1979年第一次访问中国,最近一次到访中国是在2004年。奎恩表示,中国在经济、科技、农业、航天等所有的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是中美携手做一些“大事情”的时候了。
(本报美国得梅因电)
《 人民日报 》( 2013年07月03日 2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