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以来,亚马逊电子阅读器Kindle相继正式登陆中国、印度市场。在数字化浪潮背景下,电子阅读器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正为人们广泛接受。而作为业界规模最大的整合者,Kindle掀起的阅读革命已向越来越多的国家蔓延。
Kindle并非电子阅读器的鼻祖。Kindle诞生于2007年底,在此之前,索尼、iRex等公司早有电子墨水屏阅读器。非电子墨水产品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然而真正激活电子阅读市场的却是亚马逊。2010年,亚马逊宣布其电子书销量超过精装书;一年后,Kindle电子书销量超过亚马逊所有纸质书籍。根据美国出版协会发布的报告,2012年美国电子书销售额已占据了美国图书销售总额的22.5%,美国电子书市场年度销售额4年增长了60倍,从2007年的3200万美元增长至2011年的19.7亿美元。
为了让更多人接受数字阅读概念,扩大市场份额,包括亚马逊、Barnes & Noble Nook等电子书制造商不断提升从购书到阅读的体验:除了不断改进显示技术以提供接近纸张的阅读效果外,在系统服务上,亚马逊还提供了免费3G服务,用户可随时随地购买书籍、在不同设备间同步阅读进度和笔记。
新兴的数字出版行业依然内容为王,电子阅读器行业的先驱之所以成为“先烈”,正是因为读者买不到畅销书。正在陷入衰退的美国传统出版商大多对数字出版怀有强烈的忌惮情绪,为了吸引出版商对其进行内容授权,亚马逊等公司着手建立电子书的代理定价体系:高价从出版商购入电子书,然后以9.99美元的低价出售给读者。另一方面,亚马逊通过建立自出版平台,直接创建作者、内容和读者的联系,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Kindle在线商店的内容资源,还衍生出一批独家的精品内容。发售之初,Kindle在线书店能提供8.8万本电子书,不足4年,这一数字便突破了百万量级。
相比传统的纸质书籍,不断升级的电子书固然造就了优质的纯阅读体验,但随着平板电脑走向低价化,电子书市场开始受到波及。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Suppli的统计,2012年,全球电子阅读器的出货量为1500万台,相比前一年下滑了800万台。不过,这对偏重依靠内容销售的企业还不构成实质性冲击。对于Kindle的商业模式,业界一直有个形象的比喻——“剃须刀和刀片模式”,真正赚钱的是“刀片”,即内容。
《 人民日报 》( 2013年06月24日 2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