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到里约热内卢,在一家小店里看到康师傅方便面,颇感亲切,当即买下两碗算作晚餐。这恐怕是我吃过的最昂贵的方便面了,一碗约合人民币23元。
这个价格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进口关税比较高,二是服务业价格昂贵,二者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巴西经济存在的问题,也可以用来解读最近发生的示威背后的部分原因。
从2000年到2010年,巴西经济增长迅速,年均增幅在3%之上。依靠大宗商品的出口收益颇丰,巴西也有了给老百姓增加收入的“本钱”。服务业的价格跟着收入的增加不断攀升,二者最终形成了一种循环上涨的互动。中产阶层的队伍迅速扩大,但这一扩大主要不是靠工业,尤其不是靠制造业创造的。
到巴西一周,笔者也感受到服务业的价格高得离谱。在超市中购买牛羊肉和蔬菜等,价格不算贵,但当这些东西转换成饭馆盘子里的菜肴之后,价格却要翻上数倍。一碗青菜鸡丝汤就要花去8美元。当地一位朋友告诉笔者,买一台空调机2000多雷亚尔(1雷亚尔约合2.7元人民币),而要是请人来安装这台空调机,还要再加1500多雷亚尔。
服务业迅速发展成为巴西经济的重要支柱,目前已经接近国内生产总值的70%,与西方发达经济体的比例大体相同。过早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损害的是制造业的发展。据统计,巴西的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在过去10年已经从30%下降到了27%。2011年的数据表明,巴西制造业从1980年占国内生产总值份额的27%下降到了现在的15%。正处于“脱贫致富”发展阶段的巴西已经“跨越式”地进入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去工业化进程。
世界银行最新报告称,世界8000万贫困人口中有一半生活在巴西和墨西哥,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让他们有体面的收入。这收入只能从工作中而来。目前巴西就业人口中已经有75%从事服务业,再让如此庞大的人群进入服务业难度可想而知。
像巴西这样的人口大国,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支撑。制造业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就业的增加和社会的稳定。这种不可持续性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之时开始显现。自2011年以来,由于国内投资动力不足,外部需求减弱,巴西经济开始下滑,通货膨胀率大幅上升。涨价直接引发了民众不满,这次示威的由头就是公交车票价上涨,从3雷亚尔涨到了3.2雷亚尔。
由此联想到,一些西方专家在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转型“指路”时,刻意强调要加大服务业的比例,但他们忘记提醒这些国家需要注意的另一个问题:转型不应以牺牲制造业为代价。制造业仍然是发展的基础,提升内需还要靠制造业的升级。
《 人民日报 》( 2013年06月24日 2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