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角”禁毒,有效更有挑战--国际--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独家稿库

  

“金三角”禁毒,有效更有挑战

单靠一国努力无法根除毒品,斩断毒品走私链条有赖于国际合作

本报驻泰国记者  于景浩

2013年05月02日08:5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工人们正在“象山咖啡”的操作间筛选咖啡豆。 
  本报记者 于景浩摄

  核心阅读

  30年前,包括泰国北部在内的“金三角”地区曾是全球最大的毒品产地。为铲除毒品生存的土壤,泰国政府自1983年开始在泰北推行替代种植计划,取得了很大成功。本报记者探访了位于“金三角”腹地、泰国最北端的清莱府湄岁县茶房村,该村如今已变身为清莱著名的茶叶之乡。然而,解决毒品问题并不能单靠替代种植本身,还需要根除毒品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和土壤。

                   

  发展替代种植是铲除毒品生存土壤的路径之一

  从泰国北部的清莱市乘车向西南出发,经过近2个多小时的颠簸,本报记者到达一处幽静的山谷。这里就是清莱府湄岁县的茶房村,清莱著名的茶叶之乡,这里出产的乌龙茶、绿茶等产品远近闻名。

  清莱位于泰国最北端,地处“金三角”腹地。这里少数民族众多,傈僳、拉祜、阿卡、克伦、苗族、掸族等民族杂居其间。历史上,一些居住在偏远山区的山民曾经长期以刀耕火种的方式种植罂粟,并主要以此为生,毒品问题一度成为困扰泰北的一大难题。30年前,包括泰北在内的“金三角”地区曾是全球最大的毒品产地,其毒品网络遍布东南亚,并远销欧洲和美国。

  本报记者在泰北采访时,中老缅泰4国正在“金三角”地区集中开展联合扫毒行动。自2011年以来,4国还在湄公河流域建立起联合巡航机制,对毒品犯罪产生重要威慑作用。大毒枭糯康的落网并在中国被处决,突显了4国联合禁毒的成果。要彻底消除毒品,必须铲除其生存的土壤,发展替代种植已经被证明是路径之一。

  2012年泰国罂粟种植面积比高峰时期减少95.1%

  泰国国家禁毒委员会下属的毒品作物监察研究所主任差尼维卡蓬告诉本报记者,泰国政府自1983年开始在泰北推行替代种植计划,包括泰国王室资金支持的“通山发展工程”和泰国禁毒委员会、泰国高地农业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在泰北等地推动的茶叶、花卉、咖啡、蔬菜等经济作物替代种植,获得巨大成功。根据泰国国家禁毒委员会的空中调查和实地走访,2012年泰国罂粟种植面积减少到208.59公顷,主要分布在泰北清迈、清莱、湄宏颂、达府等地区,相比高峰时期1980年的种植面积减少了95.1%。

  万伟优质有机茶叶生产者互助协会主席素帕猜告诉本报记者,该协会是茶房村农民自发成立的机构,目前会员有120户茶农,拥有近4.8万亩茶园,每天出产的茶叶达5000千克。互助协会负责收购、加工茶叶,并对茶园进行包装和品牌营销。同时,清莱皇太后大学茶叶研究所的专家入驻该村,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帮助互助协会进行品牌推广。

  拥有120亩茶园的茶农帕迪帕萨对本报记者说,他的茶园有60名工人,茶园每年的收入大概在100万泰铢(1元人民币约合4.7泰铢)。素帕猜对本报记者说:“罂粟在茶房村一带早就绝迹了,依靠茶叶经济和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等,当地许多农民都富了起来,没有人会去种植非法作物。”

  湄岁县象山村的阿卡族少年卡萨达吞告诉本报记者,他的祖父在20年前和其他40户阿卡族山民一起放弃了传统的罂粟种植,开始学习种植咖啡。在泰国高地农业发展研究中心的帮助下,象山村的咖啡种植业越做越大。卡萨达吞的祖父连同其他农民成立了一家名为“象山咖啡”的企业,如今已成为泰国最负盛名的咖啡生产企业之一。

  东南亚地区罂粟种植面积5年间增加了一倍

  在采访中,本报记者看到“金三角”地区替代种植的成功,但也感受到该地区仍面临毒品回潮的严峻挑战。泰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副秘书长素坤·帕尼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强调,“金三角”地区仍是毒品走私的重要走廊。

  根据联合国毒品与犯罪办公室4月中旬公布的报告,1998年,在“金三角”地区,缅甸一侧罂粟种植面积高达13万公顷,老挝一侧接近3万公顷,到了2006年,缅甸和老挝罂粟种植面积分别下降到3万公顷和2000公顷左右。此后,缅甸和老挝境内的毒品种植面积又重新开始扩大,整个东南亚地区的罂粟种植面积自2006年至2011年增加了一倍。缅甸仍然是全球仅次于阿富汗的第二大罂粟种植和鸦片生产国,罂粟种植量占全球的23%,鸦片生产量占全球9%。报告还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海洛因消费有2/3来自缅甸,另外1/3来自阿富汗,而泰国是亚太地区冰毒等新型毒品的最大输入国。

  帕尼普说,毒品并不是靠一个国家的努力就能够根除的,消除毒品有赖于国际禁毒合作,尤其是地区合作。泰国目前查获的毒品绝大多数都由缅甸走私进入,而通过禁毒合作斩断这条毒品走私链条是泰国禁毒的优先选项。帕尼普表示,近年来,泰国同中国、缅甸、老挝等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禁毒合作不断深化,合作的形式包括情报共享、联合训练和装备合作等。

  泰国毒品作物监察研究所主任差尼维卡蓬表示,毒品问题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单靠替代种植本身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还需要根除毒品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和土壤。在缅甸掸邦,毒品、枪支、民族地方武装等问题相互交织,形成恶性循环。目前,缅甸政府正致力于同少数民族武装签署和平协议,中国也在积极推动缅北地区的和平谈判,这些都是积极迹象。相信通过加强国际合作,“金三角”一带的毒品顽疾最终将会得到根治。

  (本报曼谷5月1日电)  

联系本文记者

于景浩
[留言][博客][微博]
分享到:
(责编:杨牧、邓志慧)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