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中国继续给世界带来惊喜--国际--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期待中国继续给世界带来惊喜

——外国人士谈中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3年03月08日05:2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本报北京3月7日电  综合本报驻外记者报道:在中国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外国专家、友好人士高度关注中国发展,他们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中国战略机遇期仍在,但也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只要坚持走符合自己国情的道路,中国将继续给世界带来惊喜。

  均衡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别尔格尔表示,在国际局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中国仍存在20至30年的战略机遇期。提高劳动力素质、推进城镇化和注重技术创新,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机遇。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经济系教授、墨中研究中心主任恩里克·杜塞尔表示,中国经济增长的“快”无可辩驳,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保证这种增速的背后,环境污染减轻、社会保障制度同步建立健全等,这是一个实现经济增长“好”的课题。中国政府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努力,他表示相信,新一届中国政府会在改善民众生活等方面做得更出色。

  英国牛津能源研究所所长克里斯多夫·艾索普认为,均衡发展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沿海和内地、居民消费和商业投资、工业和服务业布局等都需要更加平衡。如果有可能的话,每个地区的均衡发展也需要逐步推进。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这种均衡化发展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又是不能缺少的。

  波兰著名汉学家克日什托夫·加夫利科夫斯基表示,中国政府把发展经济的重点放在调结构、重质量上,引导经济增长步入转方式、增效益的新阶段,在全球经济依然低迷的情况下,这将使中国再次抓住发展的机遇。

  印度尼西亚安塔拉通讯社北京分社前社长艾哈迈德·维加亚表示,中国还存在地域发展不平衡和贫富分化的问题。他表示,政府应采取措施,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提高生产率以保持增长

  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现任教于耶鲁大学的斯蒂芬·罗奇说,中国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向一个更多地由消费和服务业引领的增长模式。罗奇说:“过去15年,对于中国,我一直是个乐观主义者,现在仍是。”

  美国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专家、世界银行前驻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黄育川说,中国经济战略机遇期仍在。他认为,中国在未来10到15年有望维持7%—8%的增长,中国能够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但要实现这一增长率,中国需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生产率。他认为,生产率的提升可以通过创新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更有效率的城镇化来实现。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路易斯·戈麦斯说,中国经济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都是一个国家快速发展进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正因为有这些问题和困难,中国政府正在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刺激和扩大内需等。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凯瑞·布朗表示,在经济层面,行之有效的途径是通过提高效率和提升劳动与资本生产率的方式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的高质量增长。同时,拥有大量资本的国有企业需通过深化改革提升效率。

  坚持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巴基斯坦政策研究所所长哈利德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能够长期保持住这样的发展势头。中国应该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坚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制定科学合理的长期发展策略,并坚定地贯彻落实。放眼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

  墨西哥学院亚非研究中心教授、中国问题专家莉莉亚娜·阿索夫斯卡表示,未来5年,中国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背后仍需妥善应对一系列现实问题。但她相信中国政府有能力和魄力去攻克难关,相信两会将在政府机构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环境治理等领域给世界带来一连串惊喜,给举步维艰的全球经济注入信心和希望。

  《中国的觉醒》一书作者、西班牙青年经济学家路易斯·托拉斯指出,中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他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首先,中国领导人善于学习、具有长远眼光,还具有改革的勇气,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带领中国人民战胜未来发展道路上的困难;其次,中国当前的政治体制有着独特的优越性,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体制,中国人民和国家领导人对于这一体制有足够的自信。

  挪威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斯韦尔·拉加德表示,相信中国的改革开放会继续。历史经验证明,开放会带来繁荣,闭关锁国则会带来衰退。中国既需要埋头发展,也需要学习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

  (本报记者张晓东、邹志鹏、白阳、李增伟、庄雪雅、吴成良、王佳可、杨迅、丁大伟、刘仲华)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军涛、杨牧)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