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豆瓣搜索荷兰爵士女歌手劳拉·费琪(Laura Fygi),结果颇为小众。但关于她的介绍依然显赫:她是第一位打入美国告示排杂志爵士乐排行榜的荷兰歌手,媒体因为她低沉如丝质般细致的磁性音质称她为“丝绒歌喉”;荷兰有以她为名的一种新品种郁金香‘Laura Fygi’,一次表达对她的热爱与骄傲。近年来,劳拉在亚洲开出歌唱事业第二春。2012年她与大中华区知名音乐公司金牌大风签下合约,发行新专辑《女人花》,为此,她专门练习汉语,用中文重新演绎了邓丽君的《如果没有你》等经典老歌,相比原版的甜美,劳拉·费琪标志性的低沉嗓音听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不过中国的小众音乐迷倒是对这位荷兰歌手十分推崇,她的专辑评分都超过8.5,其经典专辑《Best of LAura Fygi》在豆瓣评分达到9.3。劳拉·费琪4月即将再次前往中国为新专辑展开宣传,为此,她专门接受了《荷兰在线》的专访,介绍与中国的种种机缘与情节。
在荷兰,劳拉·费琪是一位颇具传奇性的歌手。年幼时父亲为飞利浦公司工作,举家迁至南美乌拉圭,不久父亲因心脏病突发不幸在当地去世,埃及裔的母亲带着11岁的她回到荷兰艰难生活。但她在国际化的音乐环境下成长,会讲法语和西班牙语,三十载的演艺生涯曾“转战”流行舞曲、爵士、拉丁等多种音乐风格。
正是十多年前发行的一张拉丁专辑给了劳拉·费琪带来了在中国演出的机缘。“一切都源于靳羽西,她是时尚商界女王。羽西几乎为我的拉丁专辑发狂,甚至去学了西班牙语。她联系到我的经纪人,说很愿意把劳拉介绍到中国来。”费琪回忆,2001年,她第一次去中国开了两场音乐会,都是羽西张罗的。“她帮我做新闻发布会,上电视节目。现在我去中国的话,有什么事都会征求她的意见。我欠她很多。”
“2012年上半年我收到一个email,是金牌大风公司发来的,问我是否有兴趣在中国发行CD。他们知道我在中国已经有了一些名气。我出过那么多专辑,现在也很想有一些新歌,就说,为什么不呢?”劳拉·费琪回忆起自己签约中国的事情,后来才得知自己是金牌大风的第一位国际歌手。“我让他们给我听很多中文歌,邓丽君的,老上海的,然后我挑出自己有‘感觉’的曲目,再问他们歌词的确切翻译和相关典故。”
劳拉说,她和荷兰的乐队将每一首歌仔细分析,决定节奏和曲风,以及采用何种方式演绎。他们事先在荷兰初步录制,之后前往北京做混音,加上了中国民乐古筝的元素。“我知道亚洲人喜欢情感丰富的歌,每首歌的背后都有故事。我也想做出不一样的风格,像邓丽君的《如果没有你》,原版很‘探戈’,但我把它改编得很慢。我们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准备这十首歌,这比我以前的歌都有难度。”金牌大风将这张柔情似水的专辑命名为《女人花》,除了《情人的眼泪》等华语乐迷耳熟能详的中文歌,还有法语版的《夜来香》,百分百的中西合壁;去年10月已经在中、港、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全面发行。
“我只是没办法记住歌词。”劳拉给《荷兰在线》记者看她自己发明的“荷式注音”歌词本,笑道,“助手告诉我每个字的发音,然后我一句一句地写下来。中文太难了,和西方的字母没有任何关联,我必须看着我的歌词本才能唱。”
劳拉的现场演出通常气氛火热,吟唱之余,她谈吐风趣,和观众互动不断。她似乎对自己被称为爵士歌手并不以为然。“爵士是个非常大的概念,我不觉得我是纯粹的爵士歌手。所谓的纯爵士让我畏惧,每个人想做jam,做solo,我觉得没有必要。”她坦言,“我从没学过音乐,不识谱。但我怎么唱呢?我就做我自己,很自然地去感受旋律。有时我听年轻人唱歌,他们可能很喜欢那首歌,但是不理解个中涵义,唱出来的歌没法打动人。我更喜欢旋律背后的故事和情感,所以我就是个讲故事的人。”劳拉认真而幽默地对记者说,“音乐上那种所谓类型的划分里,我觉得要有个分类叫‘说故事’”。
谈及在中国演出的经历,劳拉都觉得很逗趣。“每个国家都不同,这是有趣的地方。中国人确实会比较保守。”她说,“第一次在中国上海演出前,中国经纪人对我说,别太指望观众会参与。我说,你等着瞧。”她注意到,中国观众其实很希望和舞台上有所互动,他们只是在等待“批准”。“这一点我觉得理所当然,我知道上海的现代音乐发展很好,1940年代就开始很流行。我知道观众想参与,但是需要你带着。”
每次演唱会之后,劳拉都会收到歌迷送的很多小礼物,甚至有Hello Kitty和亮闪闪的iPhone挂饰,但她都会精心带回荷兰家中加以收藏。问她印象深刻的中国歌迷,她感恩地说,“有些年轻的女孩子告诉我,因为我的歌,他们开始学唱歌,或者遇到现在的先生,还有一位给她的女儿取名为劳拉。”
下个月开始,讲故事的人劳拉·费琪又要前往中国,开始专辑宣传。她爽朗的笑声和迷人的歌声一定又会感染很多喜爱音乐的人。(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