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结束的意大利议会选举中出现的政治僵局既出人意料,又令人难以乐观,如何化解这一僵局,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由于参选的意大利各党派在执政理念和竞选纲领上大相径庭,组建执政联盟化解政治僵局的可能性很小,注定了意大利新政府的组建将经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周期,而且不排除再次举行大选的可能。鉴于欧债危机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意大利又是欧元区经济规模最大的重债国,目前的局势必然会给欧元区的经济复苏带来诸多不确定影响。
概括地说,意大利出现的这种“碎片化”大选结果,集中反映了该国民众对国内经济和政治现状的强烈不满。经受了近两年债务危机的“心理冲击”后,目前的意大利民众对于依靠任何一个政党走出经济困境都没有信心,民众情绪处于迷茫、失望的状态。在众议院中以微弱选票暂时获胜的中左翼联盟领导人贝尔萨尼虽然在此前的民调中支持率明显偏高,但始终也未能拿出一套令人信服的经济改革与提振方案。选民将大量选票投给同时反对中左翼和中右翼的五星运动党,借此表达对传统政党的失望、甚至愤怒的情绪。看守内阁总理蒙蒂领导的中间派获得的低选票,也表明选民对于经济紧缩与结构性改革的强烈抵触。
此次选举结果对于原本就复苏乏力的意大利国内经济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近10年来,意大利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更是屡遭重创,目前失业率已超过11%,工业投资至今尚未恢复至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就近两年挥之不去的债务危机而言,除稳定金融市场之外,推行经济结构改革,拉动新的经济增长,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此前,国际社会普遍期待中左翼党派赢得大选,从而能够大体上延续蒙蒂政府的财政紧缩与经济改革政策,保证意大利继续朝着减少政府债务、夯实偿债能力的方向发展。然而,就目前结果来看,意大利连成功组阁都很艰难,更谈不上继续大力推进经济改革了。即便再次举行大选,在当前形势下,结果也难以预料。而经济改革搁浅或者受阻,首先会打击金融市场的信心,继而会进一步抑制实体经济的投资,这对于意大利短期与中长期经济前景来说都相当不利。
近两年,欧盟和欧元区层面出台了一系列修补与完善欧洲一体化的重要制度举措。尤其是去年9月,欧洲央行推出直接货币交易计划后,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公债市场上的流动性危机已得到有效控制。意大利大选结果虽会导致其国债收益率走高,并导致欧元受到冲击,但也不至于演变成一场对欧元的生死考验。尽管意大利的选举僵局不会改变欧债危机的核心成因,但必然会增加欧盟解决债务危机的现实困难,从而给欧元区及欧盟的经济复苏前景蒙上新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