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伊朗“拧紧螺丝”绝非灵丹妙药(望海楼)--国际--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独家稿库

  

对伊朗“拧紧螺丝”绝非灵丹妙药(望海楼)

林  文

2013年02月26日10:0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2月26日,新一轮伊核问题会谈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举行。此前,由于西方对谈判解决伊核问题缺乏诚意,导致“6+1”和谈机制有名无实,长期空转。然而这次会谈前,美国难得地开始展示诚意。对此,伊朗予以了积极回应。因此,此轮伊核会谈值得期待。

  然而,从种种迹象看,此次伊核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难度甚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伊朗要求西方将解除制裁作为先决条件,而西方不太可能放松对伊制裁。从2012年起,欧美对伊制裁首次触及伊朗石油出口这一经济命脉。眼见制裁生效,美欧等国更加起劲,日益将经济制裁视为对付伊朗的“制胜法宝”。2012年12月,欧盟出台迄今最严厉的对伊制裁措施。今年2月6日,美国也出台新的对伊制裁举措,“把螺丝拧紧了许多”。

  西方显然希望通过制裁加码,迫使伊朗改变在核问题上的固有立场。然而,这种想法显然是一厢情愿。从历史经验看,经济制裁很难动摇一国的战略目标。伊朗高层已经将发展核计划视为增强政权凝聚力、确立伊朗在伊斯兰世界领导地位的必由之路和基本国策,自豪感极强的伊朗民众更是将核计划视为民族尊严和国家强盛象征。这种带有战略性考虑的目标,远不是外部经济制裁所能轻易动摇的。这些年来,西方制裁反而为伊朗培育起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制裁承受能力。就在此次和谈举行前几天,伊朗原子能组织宣布,伊朗在境内发现储量丰富的新铀矿,同时宣布将在未来15年新建16座核电站。指望经济制裁迫使伊朗核立场软化,显然是错打了算盘。

  更重要的是,经济制裁本身对伊朗也是“祸福相倚”。尽管西方制裁可能会对当前伊朗经济造成一定损害,但长远看,正是西方一轮紧似一轮的经济制裁,逼迫伊朗不得不建立健全的工业体系,日渐走上工业化道路。例如,伊朗本来是中东地区最大的钢铁进口大国,但由于西方频繁发起制裁,迫使伊朗拨巨款大力发展钢铁企业,计划在2014年实现钢铁自给。由于西方制裁,许多国际航运公司不愿承接往来伊朗业务,正因为此,伊朗不得不发展本国造船业。伊朗军工技术进步更是“逼出来的”。近百年来,中东产油国之所以“富而不强”,屡遭西方欺凌和干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产油国过分依赖石油出口,其他产业难以成长壮大。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拜西方经济制裁所赐,伊朗才真正有机会摆脱“资源诅咒”,实现逆势崛起。

  因此,对一门心思“拧紧制裁螺丝”的西方国家来说,面对伊核问题时不妨少一点形而上学,多一点辩证思维。具体到当前,就是格外珍惜这次在阿拉木图举行谈判的机会,以实质性让步,换取伊朗的信任和相应让步。否则,和谈失败命运在所难免。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和谈失败,表面看是“双输结局”,实际上西方国家才是最大输家。这些年来,正是在核谈判谈谈停停的过程中,伊朗核计划进展迅速,由最初只能加工“黄饼”,发展到现在能生产纯度20%的浓缩铀,建立起完备的核循环体系。这对矢志遏制伊核进程的西方国家来说,实在是个莫大的嘲讽。

  (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国际问题专家)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杨牧、赵艳萍)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