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为了梦想站在新世纪”(中国梦·赤子心)--国际--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独家稿库

  

“我们一起为了梦想站在新世纪”(中国梦·赤子心)

——访马达加斯加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陈兆昌

新华社记者  何险峰

2013年02月20日09:2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我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谈‘中国梦’时,流泪了。我70多岁了,第一次切实感觉到自己和祖国最高层血脉相连、心心相通,一起为了梦想站在新世纪。”75岁的马达加斯加老华侨陈兆昌这样告诉记者。

  陈兆昌1938年11月出生,1949年7月跟着父母和哥哥坐轮船离开家乡广东顺德,在海上漂泊一个多月后来到马达加斯加。

  “我爸爸在抗战时来到马达加斯加,是第一批大规模赴马华侨中的一员。当时,日本入侵,战乱不断,我们在家乡没东西吃,没地方住,家园破碎,根本谈不上什么梦想。也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来到马达加斯加讨生计。1949年,父亲已经在马达加斯加打下一片基业,于是把全家都接到马达加斯加团圆。”陈兆昌回忆说。

  经过三代人奋斗,陈兆昌已成为马达加斯加6万多华人的杰出代表,担任马达加斯加顺德联谊会会长、马达加斯加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德高望重的他,被马达加斯加华侨华人亲切地称为“昌叔”。

  头发花白的陈兆昌拄着拐杖领记者参观他的家。庭院深深、曲径通幽、别有洞天,屏风、楹联、盆景、假山、亭台、花池……处处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一派中国风格。记者很难想象自己这是身处远离祖国的印度洋岛屿马达加斯加。

  陈兆昌每天早上7点准时收看《新闻30分》,每天晚上10点收看《新闻联播》,上午还让小孙子从网站上找中国的重要新闻念给他听。陈兆昌说:“我年纪越来越大,思乡之情也越来越浓,每天看新闻,才可以让我感觉距离家乡不是那么远。”

  “小时候,台湾在马达加斯加的影响力很大,我们这些来自大陆的小孩经常和台湾小孩为了中国在哪里而争论。1972年,中国与马达加斯加建交后,台湾人渐渐少了,关于中国的争论也没有了,马达加斯加人基本都接受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只是中国的一部分。”陈兆昌告诉记者。

  现在,陈兆昌老人一年回两次国。“1967年我旅游结婚第一次回国,那时候中国很穷,连北京街头都很难买到东西,我们很震惊也很心痛,祖国虽然脱离了半殖民地,但仍然不够强大。1973年我再次回国时,情况就有些不一样了,我的姐姐在顺德乡下分到了地,也有了房子,一家人解决了温饱问题。中国也加入了联合国,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

  1973年30多名中国工人来到马达加斯加修建第一条中国政府无偿援建的公路。“我第一次体会到作为中国人在马达加斯加的自豪感。”陈兆昌老人回忆说。

  在这种情况下,陈兆昌感到有必要宣传中国,让外国人了解一个开始强大的中国。当时马达加斯加没有中国报纸,陈兆昌就在首都塔那那利佛开办中国国际书店。“当时我们的口号是‘了解中国,请看中国书刊’,当时书店能卖出30多份法文版的中国报纸,40多份法文版的毛主席语录。”

  上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影响下,陈兆昌开始每年定期组建一支回国观光团,组织知名华侨华人和马达加斯加官员到中国参观。“当时,马达加斯加人亲美,不了解中国。一个在美国工作了十几年的马达加斯加朋友到中国参观后向我感慨道:在中国听到的、看到的与美国人说的完全不一样,中国人民很幸福,中国也很民主,相信中国很快就会变得富强起来。”

  每年带回国观光团,陈兆昌都深切感受到中国变化之快。“中国经济每年都保持高速增长,不仅外国朋友惊讶,我们自豪的同时也很惊讶。北京、上海、广州与其他地方的国际大都市没什么差别。外国人几百年做到的,我们用很短的时间就做到了。”

  陈兆昌说:“改革开放给中国找到了正确的道路,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绝不能盲目向西方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实现中国梦的根基。”

  “回顾自己这一生,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自豪,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有急迫的实现民族复兴的愿望。目前,我个人的愿望基本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虽然老了,也要以广州人‘实干闯未来’的精神,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贡献力量。”

  陈兆昌表示,作为一个海外老华侨,他将进一步发挥民间人士的作用,推动中马友谊发展。

  (新华社塔那那利佛电)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杨牧、赵艳萍)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