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
务实但不失原则性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施晓慧
三大博弈构成今年俄美关系的特点。其一,大选年的意识形态博弈。俄大选期间,美国以“民主”的名义,通过美国国际开发总署资助的非政府组织,在俄国内公开支持“反普京”抗议活动,普京严词谴责美国干涉内政。随后,俄决定停止该总署在俄活动。 美国大选期间,总统候选人罗姆尼公开使用冷战语言,指责俄是美头号地缘政治敌人。其二,美国反导系统在欧洲的部署直逼俄边境,俄坚决要求美国提供不针对俄罗斯的法律保证,遭美拒绝。普京12月20日在大型记者会上明确指出,欧洲导弹防御系统有可能令俄罗斯的导弹核潜力归零。这将严重破坏世界上的战略平衡。如果无法同北约伙伴谈妥,俄政府将不得不进行反击。其三,在叙利亚问题上俄美分歧巨大。俄明确反对美国将自己的政治体系强加给其他国家,认为这是现代国际政治的原则性问题。但是,普京在今年7月指出,“鉴于俄罗斯与美国世界最大拥核国的地位,许多全球性与地区性问题取决于我们两个国家”。他说,在洛斯卡沃斯二十国集团峰会上,俄美两国希望“在最近几年取得积极进展的基础上,建立富有建设性、预见性和互利双赢的合作模式。”
基于地缘政治和外交利益,欧盟一直是俄外交政策优先方向。欧盟在俄罗斯的对外贸易额中占48.8%,俄大部分石油天然气运往欧盟,也是欧盟工业产品和先进技术的重要市场。普京今年5月就职后的第一批出访国家中,就有德法两个欧盟大国。俄从法国购买4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但欧盟深陷欧债危机,经济持续不景气,不可能不触及俄罗斯利益。莫斯科卡内基研究中心主任特列宁认为,俄转向亚太,部分原因同欧债危机相关。俄罗斯认为,欧元地位的飘忽不定不得不让人深思,欧洲正在失去经济领袖的地位,随之而来的将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力量重新分配。
关于俄中关系,普京今年竞选期间即表示,俄罗斯“经济之帆”应该乘上“中国风”。12月20日,普京在大型记者会上说,中俄两国关系正处于前所未有的信任和合作水平。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卢贾宁认为,俄中积极在金砖国家、上合组织以及联合国安理会等国际平台对美国的图谋和价值观予以批评、指责和驳斥。俄罗斯是唯一一个同中国没有严重政治分歧的大国。北京深知、同时也非常珍惜这一点,而且将来还有可能更加积极地“吸引”俄罗斯参与合作。类似的“参与”以及被赋予的角色,总体来说对俄罗斯是有益的,因为它由此获得的地缘政治“红利”可以部分弥补俄罗斯经济上的落后,况且单枪匹马抗衡“美国世界”绝非易事。
卢贾宁说,在宏观经济计划中,俄罗斯已经对吸引中国这个强大邻国进入自己的“经济空间”,尤其是西伯利亚和远东,显示出浓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