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记者在仰光街头没有看到多少欢迎标语和旗帜,更没有感到那种翘首以待的热烈氛围。即使那些特别关心时政的人,他们多数也明白奥巴马的访问不可能给民众带来什么“厚礼”
11月19日上午,美国“空军一号”将降落在缅甸仰光敏加拉洞国际机场。在“重返亚太”战略的大背景下,美国总统奥巴马揣着他的新谋略来到缅甸。这是奥巴马连任总统后的首次出访,也是首位在任美国总统访问缅甸。
传昂山素季曾反对
据缅甸官方宣布,应缅甸总统吴登盛的邀请,美国总统奥巴马对缅甸进行一天工作访问。说是访问一天,其实只有五、六个小时;说是访问缅甸,但奥巴马不去新首都内比都,仅仅短暂停留仰光。
11月17日,缅甸总统吴登盛前往柬埔寨金边出席东盟系列峰会,但是他18日就赶回来接待奥巴马。从时间安排上说,奥巴马不去缅甸新首都看起来还可以理解。然而,有缅甸人认为,“他不想太给我们面子”。至于真正原因,也许只有奥巴马最清楚。
奥巴马在仰光分别会见三位影响缅甸政局发展的重量级人物,即总统吴登盛、联邦议会人民院议长兼执政党联邦巩固与发展党代理主席吴瑞曼,以及人民院议员兼全国民主联盟主席昂山素季。
不久前,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爆料说,昂山素季起初不赞成奥巴马11月访问缅甸,其理由是时机还不够成熟,难以取得切实成果,推动缅甸的民主改革进程。该媒体还指出,昂山素季的担忧包括奥巴马对缅甸首都内比都的访问,不过美国一直与昂山素季保持密切磋商,确保奥巴马此行取得最大成效。
昂山素季最近访问美国时奥巴马在白宫会见了她,而随后到访美国的吴登盛则没有这种礼遇。奥巴马访缅时前往昂山素季在茵雅湖畔的住宅会见她,这可算对她十分厚待了。敏锐的观察家注意到,美国虽然与昂山素季多有互动,但是美国重视昂山素季,更重视美国的战略利益。看得出来,美国在缅甸不是仅打一张牌,而是打出组合牌。
一日访问虽短,但它却是以一年来两国关系不断改善作为铺垫。回顾缅美关系的新发展,的确有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去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对缅甸进行破冰之旅,为今年缅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奠定了基础。4月17日,美国财政部宣布部分放松对缅制裁;7月11日,美国任命德里克·米切尔为美国驻缅甸新大使,还宣布进一步放松对缅制裁,允许美国公司到缅甸投资;还是7月,缅甸外长在华盛顿会见美国国务卿,美70多家公司高管同月顺访缅甸;8月2日,美国国会延长禁止进口缅甸产品一年;9月是美缅关系多亮点的一个月,昂山素季、吴登盛先后访美,美国取消2007年对总统吴登盛和人民院议长吴瑞曼的个人制裁限制,美国解除禁止缅甸产品出口美国的禁令;10月,美国总统签署法令解除金融方面对缅限制,美国副国务卿、财政部副部长先后访问缅甸。
由此不难看出,缅美关系正在改善之中,也可以说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热烈欢迎”气氛不浓
奥巴马访缅前夕,仰光明显加强了安保措施。他途经的道路沿线设立了多层防卫,他活动之处的警戒已升至最高级别。仰光大学颁授学位礼堂原已陈旧不堪,因为奥巴马要在这里演讲,礼堂翻修,旧楼刷新。在机场附近的学校里,有一些中小学生被挑选出来,要到机场和机场附近路段挥旗迎送奥巴马。
奥巴马的重要会见活动严格限制记者到场人数,20多家外国媒体常驻记者只被允许选派3名代表到现场采访。记者采访名额比较多一点的活动是奥巴马抵达和离开仰光机场,还有就是奥巴马在仰光大学的演讲。尽管有媒体记者抱怨,但是也不能改变什么。缅甸私营媒体记者在争取名额和询问情况时,总会听到这样的回答:这是美国使馆定的限制。有缅甸记者半开玩笑地说,在对待媒体采访方面,“伟大的民主国家还不如刚刚迈向民主的缅甸”。
对于此次访问,缅甸总统府一名发言人日前曾表态称,缅方“热烈欢迎”奥巴马来访,相信访问将增强总统吴登盛推进改革的决心。奥巴马访缅前夕,境外有媒体写道:仰光到处竖立与访问有关的旗帜标语,欢迎气氛热烈。然而连日来,记者在仰光街头却没有看到多少欢迎标语和旗帜,更没有感到那种翘首以待的热烈氛围。不过说到底,缅甸人对奥巴马访缅还是持欢迎态度的,只是多数人表现出来的是平常心态。人们还在过着如常的生活,即使那些特别关心时政的人,他们多数也比较清楚和理性,明白奥巴马的访问不可能给民众带来什么“厚礼”。
对于奥巴马总统访缅,这里也不是一片叫好声。几天前,仰光一处院子外墙上出现一张街头涂鸦作品,画着奥巴马的头像,当然是作者借此表达欢迎奥巴马访缅之意。不料,隔夜就被人抹黑破坏。这看起来小事一桩,但无疑说明了一点问题。
缅甸有专家说,我们欢迎缅美关系的改善,欢迎奥巴马总统的来访,也欢迎他带来积极信息并取得双赢成果——不是一味施压,也不是口头“打气”,而是来点具体实际行动,比如多给点经济援助,让民生尽快改善;多带来一些投资,让缅甸经济尽快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