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当外国人穿上汉服(体验“中国味儿”)

本报记者 吴雪聪
2025年05月24日05:0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阿雅在大唐不夜城拍摄的汉服写真。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供图

  瑞秋的东西合璧风格穿搭,下身为马面裙,上身是西式衬衣。

  婚纱照拍摄现场,吴雨翔(中)和父母合影。

  扫码观看视频

  开栏的话

  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踏上中国土地,体验中国文化。尝各地美食、过传统节日、打卡非遗手作……这些瞬间勾勒出了独特的“中国印象”。每一次体验,都是一场中外文化的交流、邂逅,有着一个个惊喜与感动交织的故事。

  本版今起推出“体验‘中国味儿’”专栏,挖掘文化碰撞的精彩瞬间,展现外国朋友眼中的当代中国。

  

  随着“汉服热”兴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接触并爱上汉服。他们有的在景区打卡汉服旅拍,有的时常穿着汉服工作和生活,还有的自发制作短视频推广汉服……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礼仪,爱上中式美学。

  

  1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留学生阿雅:

  打卡旅拍,让我爱上汉服

  我对汉服的“初印象”,来自于中国古装剧。

  我出生在一个跨国家庭,我的父亲是约旦人,母亲是中国人,所以从小我就会和家人一起看一些中国电视剧。无论是《西游记》里衣袂飞扬的仙女形象,还是《琅琊榜》中古人峨冠博带的样子,都令我印象深刻。不过,那时我只把汉服当作一个新奇的文化符号。

  要说第一次真正对汉服“来电”,还得是去年的一次旅拍体验。

  去年10月,我在陕西西安参加了一场学校组织的调研活动。晚上,我和同学忙里偷闲,一起去大唐不夜城游玩。还没真正进入景区,就看到许多身着华丽汉服的中国游客,这让我们也动了心。

  同学提议:要不咱们也试试穿汉服?我当即答应:“走!”

  景区附近有特别多的汉服旅拍店。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古装: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简直让我挑花了眼!最终,我选择了一款颜色素净的明制汉服:米白色的广袖长袄垂至膝盖,下身搭配草绿色的马面裙,定睛一瞧,裙尾还绣着一株株浅草和一朵朵花瓣。最亮眼的当属云肩——披上它,仿佛真有一朵天边之云环绕在肩颈,真是飘逸、秀丽又端庄!

  店铺的化妆师说,我的脸型偏圆,适合比较大的头饰,她向我推荐了福建蟳埔女的特有头饰“簪花围”。戴上之后,只见乌黑的头发上插满了浅粉色的花朵,宛如戴上了整个春天。

  换完装,摄影师为我们拍下了许多纪念照片。行走于大唐不夜城,看着流光溢彩中一座座恢宏的殿宇,我仿佛真的看到了盛唐景象。唐朝是我最喜欢的朝代,不仅因为它是古代中国鼎盛时期,更因为它的开放和包容——据说最多时,长安城100万常住人口里约1/10是外国人呢!

  让我惊喜的是,中国传统服饰中,也有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印记。我了解到,我的头饰“簪花围”来自福建泉州,那里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早在千年前就和我的家乡阿拉伯世界开启了贸易往来。

  同样地,我家乡的传统服饰也和汉服一样,有着非常精美的刺绣工艺,并且十分重视服饰背后的礼仪和秩序。两个古老文明之间有这么多奇妙的联结,这正应了那句中国的古话——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这次打卡之后,我彻底迷上了汉服,不仅主动搜索学习汉服小知识,还会在淘宝上购买一些新中式服装。我有一个中国博士同学,几乎每次上课都会穿改良汉服,比如唐褙子、比甲、马面裙、齐胸襦裙等。我发现,近些年,有越来越多中国青年穿上汉服、爱上汉服,这说明年轻人的文化自信越来越足了!

  2

  美国视频博主、插画师瑞秋:

  混搭汉服,擦出别样火花

  我是一个美国人,但许多网友认识我,还是因为我拍摄的中国传统服饰短视频。作为一个“汉服迷”,我的社交媒体账号上基本都是自己汉服穿搭的视频,我在波士顿的家里,已经有满满一衣柜的汉服。

  这一切还要从五六年前说起。我经常浏览一些时尚类内容,当时,我偶然刷到了一条介绍“汉服热”的视频,那些古老又优雅的东方服饰一下击中了我,简直是太酷了!

  于是,我正式“入坑”汉服。一方面,我自学中文,更深入地了解各个朝代的传统服饰;另一方面,我也尝试自己动手做汉服造型。不过,在第一步我就被绊住了:我头发很短,手边也没有假发包,如何才能做出复杂的古代发型呢?

  “或许可以利用身边的元素!”我灵机一动,把卫生纸叠成团,塞到头发下面当作发包。同时,留下侧面的几缕头发编成辫子,凹成环形,再用发夹固定在脑后。这样,我就模仿出了一个唐朝的“双鬟望仙髻”。看着镜子里做完妆发、换上汉服的自己,我感觉就像是一个仙女!

  我把自己做头发的视频发布到网上后,收到了许多网友的评论。有中国网友留言:“没想到有一天我要和外国人学习汉服盘发”;还有人问,我是不是中国古典文化专业的学生。这些友善的评论让我备受鼓舞,我决心继续拍更多的汉服短视频。

  现在,我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已有超10万粉丝。除了拍视频,作为一名插画师,我平时还会将汉服元素融入画作中,为游戏角色设计穿着不同朝代汉服的形象。

  日常生活中,我也会穿带有汉服元素的服装出门。有一次,我下身穿了件紫色的马面裙,上身则穿了西方复古的蕾丝衬衫。这种东西合璧的穿搭,竟赢得了许多中外网友的喜爱。大家都说,没想到中式的温婉与西式的复古,会如此相得益彰。

  或许,“美”的含义恰恰就在于多元。试想,如果世界上只流行一种穿搭,审美只有一种标准,那该多么无趣?就像汉服本身,秦之古朴,汉之肃穆,唐之飘逸,宋之娟丽,明之端庄……不同朝代亦有不同的美。今天,传统汉服又与西方服饰和现代审美相融合,展现出了别样的生机与活力。大概这就是美的生命力所在吧!

  如今,我还加入了波士顿汉服社。本来我有点担心,作为一个外国人,当我试图融入一个中国古典文化圈子时,是否会真正被接纳?没想到,我第一次来到汉服社,就受到了大家热烈的欢迎。这让我明白,你无须是个“汉服通”才有资格喜欢汉服,只要懂得尊重文化差异,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足以拉近彼此的距离。在汉服社,我与其他小伙伴一起穿汉服秋游,手绘团扇、自制香囊,非常开心能够收获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3

  德国自媒体人吴雨翔:

  带上父母,拍一张汉服婚纱照

  我是一名在广东珠海工作和生活的德国自媒体人,不知不觉间,我在中国已经10多年了。

  之前,由于各种原因,我的父母一直没有来过中国。去年,他们终于有了合适的机会,可以来中国旅游3周。临行前,二老特别激动,我也想让他们沉浸式体验中国特色,给第一次中国之行留下难忘回忆。于是,我脑中蹦出了一个想法:带爸爸妈妈去拍一张汉服婚纱照!

  我自己一个人也曾经体验过汉服。2022年,我到广西桂林旅游,特意打算穿一件中国传统服饰,去嗦一碗地道的桂林米粉。于是,我找到了一家景区里的汉服店,挑选了一款宽袍大袖的男士汉服。

  起初,我还有点不好意思,毕竟金发碧眼的“老外”,看上去和古朴端庄的古典服饰有些“违和”。但穿久了,行走在桂林的如画山水间,我感觉自己仿佛真的穿越了一样。“漓江山水不相离,山自多情水自痴……”我还在一处水溪间吟诗,学着古人的样貌挥舞衣袖,过了一把“古风瘾”。

  有了之前的经历,这次我便想让父母也体验一把汉服。当天,我先瞒着爸爸妈妈,带他们去了一家之前早就挑好的汉服店。到了现场,他们才发觉,原来是要穿中国传统服饰拍一张婚纱照。

  爸爸妈妈惊喜极了!毕竟,上次拍婚纱照还是在1982年,那时他们刚结婚,穿的也是德国服饰。40余年后,当夫妻俩已携手度过半生风雨,来到下一代生活的国度,重拍一张婚纱照,这是多么有纪念意义!

  我为爸爸妈妈挑选的是一套明制婚服,艳丽的红色十分贵气。当天,妈妈也尝试了中式妆容,画了白皙的底妆和黑色浓眉。我能感觉到,妈妈特别喜欢那天的造型,整个人的动作和神态都轻盈了起来。

  照相时,夫妻俩头戴凤冠霞帔、身着红色礼袍。那一刻,我由衷觉得汉服端庄、典雅的感觉,完美地衬托出了一对中年伉俪相濡以沫、洗尽铅华的气质。哪怕我的父母来自遥远的欧洲,也能和中国古典服饰相契合。大概,美是不分国界的吧。

  最后,我也换上了一套蓝色的明制汉服,和父母一起拍了一张全家福。这一趟中国之旅,爸爸妈妈还吃了火锅,跳了广场舞,体验了中式按摩……他们说,自己在中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尤其是对老年人的贴心关照,这里是一个尊老、崇礼的文明之邦。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很快,3周的中国之旅结束,爸爸妈妈恋恋不舍地回到了德国。去年圣诞节时,我把此次旅行的照片打印下来,做成了一个相册送给父母。在看到第一页的汉服全家福时,妈妈几乎一瞬间就流泪了。在中国的这3周,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回忆,这些回忆会像一颗琥珀一样,永远闪闪发光,永远珍藏在我们心底。

(责编:岳弘彬、牛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