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助攻“哪吒”放异彩(文化之眼·从《哪吒2》谈开去④)

![]() |
《哪吒2》的配乐将中外音乐风格巧妙融合,既饱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不乏国际化的多元表达,展现了民族精神与创新能力。
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2月19日,《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票房达123.74亿元,目前位居全球电影票房第9位。在创造票房奇迹的过程中,音乐作为电影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哪吒2》增添了更多艺术感染力。《哪吒2》的配乐将中外音乐风格巧妙融合,既饱含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又不乏国际化的多元表达,展现了民族精神与创新能力。
影片的原创配乐由朱芸编、杨芮和阿鲲3位音乐人操刀,他们与导演饺子紧密合作,深挖角色性格与叙事结构,使音乐与电影丝丝相扣。朱芸编自幼学习二胡,并在英国深造现代音乐制作,跨文化的背景使他在创作中能够游刃有余地将中西方音乐元素结合在一起。影片中,传统乐器如唢呐、二胡、笛子和古筝等的运用,赋予音乐浓郁的中华韵味,这些东方乐器独特的声音,在管弦乐队衬托下,形成影片特有的音乐风格与文化张力。
中国戏曲、曲艺元素的巧妙运用也是影片配乐的一大亮点。锣鼓、唢呐以及戏曲唱腔和念白持续融入影片,哪吒的形象设计、动作、表情等都与京剧武生的唱念做打有许多相似之处。影片开篇采用京剧风格的配乐和天津曲艺的元素,将陈塘关的市井气息和喜剧效果拉满,奠定了整部影片的文化基调,而太乙真人的方言化幽默台词与轻盈的民乐更是绝配。
影片配乐的另一大特色是民族音乐与重金属摇滚乐的结合。哪吒与敖丙“火与冰”完成合体并与恶势力决斗的场景中,酷炫的电吉他和弦诠释了两位年轻人的叛逆与正义感,而龙王之间的打斗配乐则借鉴了类似外国大片《碟中谍》中的经典元素,通过短小旋律或和声在不同音高上重复出现的手法,使打斗场面更显紧张激烈,引人入胜。
此外,影片配乐还巧妙地融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元素。在宝莲盛开片段中,中国贵州侗族女声合唱的侗族大歌为影片增添了东方神韵;在天元鼎下沉时,中国蒙古族音乐人的呼麦演唱营造了神秘感和压迫感,增强了影像的表现力;土拨鼠熬药片段则融入近似于非洲民族音乐的节奏韵律,鼓点与三弦的配合丰富了影片的音乐层次;在东海龙王敖光变人形和哪吒、敖丙与东海群妖合力破鼎等宏大场面的刻画中,中国传统民乐与西方交响乐团的结合,营造出宏大声场。
《哪吒2》的音乐创作并未完全复制以往中外动画电影配乐的成功模版,而是发掘了中国动画电影配乐的独特路径。例如美国迪士尼的配乐往往遵循标准化的叙事结构;日本宫崎骏动画里久石让的配乐更注重个性化的表达,通常以简约的旋律、细腻的和声变化为特色。《哪吒2》的配乐在西方古典音乐创作的主体理论框架内,积极融入中国本土音乐元素,既体现民族特色与家国情怀,又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口味。
电影配乐在提升电影艺术价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哪吒2》的原声配乐、主题曲和角色曲等在各大音乐平台的热播,证明了优质电影配乐的市场价值。影片主题曲《就是哪吒》目前在QQ音乐新歌榜名列前茅,全站排名前十,其广泛传播为影片带来更多关注,进一步提升了影片的市场竞争力。《哪吒2》的音乐制作团队采用国际化制作流程,组建了包括传统乐器演奏家、交响乐团和电子音乐制作人在内的多元化团队。这种跨界合作为中国动画的音乐制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