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加强国际合作”——访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施力伟
山谷中的瑞士小镇达沃斯,最近迎来了世界各国的宾客。1月20日至24日,2025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这里举办。“在分化的世界中合作”“解读中国经济”“社会创新在行动”“未来经济发展展望”,不同的讨论主题回应着当前的普遍关切。在熙熙攘攘的主会场,在细密的日程中,我们对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施力伟(Olivier Schwab)进行了一次简短的专访。
记者:很多国际机构都预测,今年全球经济从地区、国别来看都将更加趋于分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世界经济论坛的主题是什么?如何凝聚共识?
施力伟: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国际化的合作平台。今年我们有来自130多个国家的近3000名嘉宾。今年的主题是“智能时代的合作”。贸易投资、能源转型、金融创新都需要合作,所有这些都离不开科技高速发展的支持。面对这些时代课题,世界经济论坛是搭建对话的重要平台。
记者:我们都知道您自身有理工科教育背景,注重科技对经济的驱动。您怎么看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施力伟:当前,各种不同的科技在快速迭代和汇聚,比如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等等,为人们提供巨大的商机和发展机遇。科技创新可以用于癌症研究、气候问题、能源转型等领域,我们希望确保每个人都能从科技发展中获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展开各种对话,其中一部分就是探讨如何以可持续的、兼容并包的方式推广技术成果,推动科技的实际应用。科技的发展不应只是让少数发达国家从中获益,还应与“全球南方”国家共享成果。
记者:从您的观察来看,您认为中国近年来的科技创新有哪些亮点?尤其是中国提出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理念,强调技术与产业的结合。
施力伟:今天,中国已经并且将继续在部分科技领域居于国际领先地位,比如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金融科技、创新生物技术。中国在研究和开发上投入了大量资金。推动科技成果在产业中的应用和推广,将带来生产力的提升。
记者:近几年,我们关注到世界经济论坛也一直在强调智能时代、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和中国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尤其在电动车、光伏等产业,中国已经有很成熟的技术和经验,积极推动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合作。您是否访问过类似的项目,对此有何印象?
施力伟:气候问题、能源转型,这些是世界经济论坛非常关注的话题。我们也期待这些领域的国际合作能够加强。中国作为部分科技领域的领军者,相信将在国际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我确实曾经访问过中国的一些工厂,不过那大概是10年前,我相信现在一定已经取得了不可思议的新发展。
记者:欧盟去年将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税率从10%提升到最高45.3%,对此您如何评价?
施力伟:在地缘政治紧张的时代,贸易调节手段是紧张张力的核心,也是一种工具。我们最近发布了《全球合作晴雨表》,贸易和投资是重要的考量维度之一。我们看到,过去一年商品贸易有所下降,但是资本和服务贸易增长。我们必须认识到,现在正步入更加不稳定的全球波动的时期。在这一背景下,我们要继续合作,碎片化是全球经济的风险,尤其会对减少不平等、缩小差距构成挑战。
记者:您认为中国经济能继续做全球经济的“压舱石”吗?
施力伟:绝对可以。中国经济增长率比全球平均增长率高很多。此外,全球都在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共同迈向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在这些事务上,中国已经有许多成功的实践案例。
记者:世界经济论坛非常看重年轻一代。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全球合作步伐放慢的今天,您认为如何鼓励年轻人创业的勇气?
施力伟:我认为年轻人更可以鼓舞我们。在达沃斯,我们有50位“全球杰出青年”,他们年龄都在30岁以下。我们还有大约150位30岁到40岁之间的“全球青年领袖”。看到他们身上的企业家精神、他们对周边产生的积极影响,我深受鼓舞。年轻人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连接彼此,这创造着新的发展机遇。
记者:您12岁时第一次来到中国,之后您曾在中国工作多年。您对中国怀有怎样的感情?
施力伟(笑):我曾经担任4年世界经济论坛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这是一段非常美好的回忆。那时我的孩子们还小,在中国的生活也是他们成长经历的一部分。对此,我们很怀念。
记者:当人们谈论中国时,会在您的心里引发温暖的感情?
施力伟(笑):那绝对是的。
采访结束,施力伟匆忙赶往下一个会面地点,我们也继续此次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之旅,倾听现场声音,传递来自中国的声音与问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