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中国故事,她们这样讲

本报记者 李 贞
2023年10月11日04:4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彭静旋

  路维乙

  王清清

  彭静旋在法国街头演奏古筝。

  路维乙与非洲学生合影。

  王清清在课堂上为泰国学生教授中文。

  在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下,穿着汉服的女孩弹奏起古筝;在非洲岛国科摩罗的大学里,中国老师带着非洲学生体验拌肉馅、包饺子;在泰国北榄府的高中课堂上,孩子们和老师一起讨论中国的热播电视剧……如今,越来越多在海外求学、工作的中国人,选择做起UP主(视频上传者),在视频网站上分享异国生活趣事,记录不同文化交融碰撞的瞬间。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这些UP主的作品,为更多人打开了一扇扇了解世界的窗口,搭建起一座座沟通中外文化的桥梁。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3位因分享海外生活而走红网络的年轻人,听听她们的故事。

  

  带着古筝看世界

  “好厉害,小姐姐让国风艺术走向世界!”“太美妙了,看完你的视频,我马上决定学古筝。”“弘扬中华文化的‘网红’,真棒!”……在UP主“碰碰彭碰彭”的视频作品下,网友们不吝赞美之词。

  大家非常喜欢看这个27岁的中国女孩,身着汉服,在法国街头神采飞扬地弹奏古筝的画面。“碰碰彭碰彭”不仅在哔哩哔哩、抖音、微博等国内视频和社交网站上吸引了超过1500万的粉丝,还在YouTube、Instagram等海外社交网站上拥有百万拥趸。

  “艺术没有国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够被美丽的音乐打动,我想这就是国内外很多网友会关注我账号的原因吧。”“碰碰彭碰彭”笑着对记者说。

  “碰碰彭碰彭”的本名叫彭静旋。她自幼学习古筝。2017年,从武汉音乐学院中乐系毕业后,彭静旋决定去法国进行音乐理论深造。“之前我一直在系统地学习古筝演奏,比较偏实践。到研究生阶段,我想学习更多音乐理论知识,了解不同音乐体系,所以来到了法国。”

  欧洲的艺术氛围在彭静旋心中激起了新的灵感火花。

  在法国,她见到很多艺人走上街头表演,弹钢琴、拉小提琴、吹奏单簧管,甚至还有整支乐队的演出。“有一次在巴黎奥赛博物馆门口,我看到一支小型的铜管乐队坐在台阶上演奏。周围很多人在看,还有人跟着音乐舞动,大家一起鼓掌、欢呼,那种自由、快乐、人人享受音乐的氛围,一下子就感染了我。于是我就在想,能不能把古筝也带到街头去表演呢?”

  虽然学习古筝技艺多年,但此前,彭静旋都是在音乐厅里进行正式的室内表演。一下子要把舞台搬到街头,她心里还是有些忐忑。“这对我来说是件比较需要勇气的新鲜事,自己内心也酝酿了很久。最后还是下定决心去锻炼一下,想提高自己在未知情况下的表演能力。”

  2018年夏天,彭静旋穿着一条中国风的白色长裙,在法国波尔多大剧院的广场上,第一次进行街头古筝表演。“广场上人来人往,开始弹之前我还是有些紧张。但琴声一响,我心里就想着把每首曲子弹奏好,正常发挥就可以了。”

  40多分钟后,彭静旋停下抚筝的手,周围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街头首秀的受欢迎程度,超出了她的预期。“演奏结束了,很多人还是不愿走,围着我问这是什么乐器、来自哪里,演奏的曲目是什么。这让我意识到在街头演奏古筝还有另一层价值,就是能让更多国外的普通民众接触中国民乐,了解中国文化。那我想肯定要继续坚持演下去。”

  然后,彭静旋准备了一个小盒子,上面摆放着一个牌子,写着“中国古筝”四个大字,以及古筝的英文、法文简介。有时她还会打印一些介绍中国乐器的小册子,买一些小的古筝模型摆件放在盒子里,送给感兴趣的观众。

  同时,彭静旋在每次街头演出时,请朋友用手机帮忙拍摄,把演奏过程记录下来,分享到网上。“逐渐有更多人来关注我,这让我感觉自己身上的责任更重了,所以想在每次演出中都呈现更新颖、丰富的内容。”彭静旋说。

  她精心编排每次演出的曲目,既有传统的古筝名曲,也有当下颇受年轻人喜爱的古风歌曲,还有一些英文歌、法文歌,让古老的乐器焕发出新的活力。“十一”国庆期间,彭静旋还特意演奏了《我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等曲目,传递一份思乡爱国之情。

  每次演出的服装都经过认真挑选。彭静旋觉得,汉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和古筝的风格很契合。而且在国外的街头演出,汉服会和当地的街景、建筑产生一种视觉碰撞,也很浪漫。所以她慢慢积攒了一大衣柜的汉服专门作为演出服,现在已经有一百多件了。

  演出的地点也越来越多,瑞士、西班牙、意大利……彭静旋专门整理了一组视频合集叫“带着古筝去旅行——看世界”。她已经习惯了去哪儿都背上古筝、拎上音箱,随时准备在街头来一场演出,把中国民乐带向更多地方,也让关注自己的粉丝能看到世界各地更多不同的风景。

  这几年的街头演出经历,让彭静旋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规划。“首先我想在音乐上继续精进。”彭静旋告诉记者,之前表演时有欧洲观众说“古筝像躺着的竖琴”,这个类比让她觉得很有趣。“再加上竖琴也是偏抒情的音色,所以我前两年开始学习竖琴演奏,希望未来能进行更丰富的音乐创作。”

  另一方面,彭静旋还想继续做好中国民乐文化的海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如此丰富、优秀,应该让更多人知道。恰好音乐交流就是最直观的文化交流方式之一。我希望自己演出的音乐作品,能让大家感受到中国的文化自信。我也期待有一天,自己能在海外开办一个古筝社团,把我的所学教授给海外更多喜欢中国民乐的人。”

  到非洲去闯一闯

  26岁的路维乙将自己的名字倒过来,取了网名“一尾鹿”。9月16日,“一尾鹿”在哔哩哔哩网站上发布了一则视频《大家好,我回来了》,收获了20多万次播放。视频中,她眼中含泪地整理好行囊,与前来为自己送别的非洲学生一一拥抱、告别。学生们大声唱起了一首中文歌:“明天我要离开,熟悉的地方和你,要分离,我眼泪就掉下去……”很多网友在视频弹幕中留言,“欢迎回家,但也和你一样感到不舍”“好感动,我也想哭了”。

  这份依依惜别的感情,要从4年前讲起。

  学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路维乙,在大学毕业后参加了汉语教师志愿者的选拔。2019年,她来到非洲岛国科摩罗,从事汉语教学。路维乙坦言,自己原本对这个国家并不了解。刚得知要到科摩罗任教的时候,家里人也有些担心。“毕竟是我第一次独立到那么远的地方生活。但我心里还是非常憧憬的,觉得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去外面闯一闯。如果能到非洲走一走,那肯定会是一辈子难忘的记忆!”

  为了体验别样的人生精彩,路维乙带着兴奋的心情来到异国。她说:“虽然刚到这边,生活上也是状况百出,但一两周之后,我就顺利适应了全新的生活。”

  在科摩罗首都莫罗尼,路维乙的教学任务并不轻松。她既要负责为科摩罗大学中文专业的学生授课,还要带一个小学的汉语兴趣班和一个周末授课的社会兴趣班。“虽然工作很忙碌,但这也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了很多不同年龄层的学生。下到七八岁,上至六七十岁的非洲学生,我都教过。”路维乙自豪地说。

  在教学过程中,路维乙还真切地感受到中国文化在当地是多么受欢迎。“举办社会兴趣班招生活动时,很多当地的百姓非常感兴趣。特别是我们说到,在这里不仅可以学习中文,还可以学习中国武术,学太极拳,他们就特别兴奋,都举着手来报名。上了一段时间课以后,很多学员还会拉上自己的亲朋好友一起来听课,特别热闹。”

  工作之余,路维乙也开始做起UP主,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非洲日常,用视频记录生活中的趣事:国际中文教师的工作日常是怎样的,非洲超市里有哪些好吃的,在当地烧烤摊吃饭是怎样的体验,自己在非洲怎么过春节……

  国内寄来的快递到了,路维乙就把中国零食分享给学生们试吃。辣条、芥末花生、山楂卷,非洲学生第一次品尝后,有人惊讶“中国人太能吃辣了”,也有人直呼“很好吃,再来点”,课堂上一片欢声笑语。路维乙还和非洲同事、学生一起和面、包饺子,教他们用筷子吃饭。当非洲朋友终于用筷子夹起了一个饺子,路维乙连连夸赞“Very good”(非常棒)。

  身在科摩罗4年,路维乙在网络上收获了越来越多关注。有的网友从她这里第一次知道了科摩罗这个国家,第一次看到了那里美丽的海岛风光。有的网友惊叹,路维乙的非洲学生能十分流利地说中文、熟练地写汉字。有的网友说,喜欢路维乙,哪怕遇到困难,也始终保有乐观、向上的心态。还有很多同样学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弟学妹,因为路维乙的分享而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在路维乙心中,这些视频的意义在于“能给大家打开一扇窗,去看到非洲不同的风土人情,也更加了解国际中文教师这个职业”。

  在科摩罗期间,路维乙通过考试正式成为了一名中国国家公派出国教师。今年9月,她结束了在这里的教学任期,回到中国。离别令人不舍,但好在那些美好的记忆会一直留存。

  路维乙说,自己下一步的目标是在国内休整一段时间后,再次报名外派,远赴非洲,继续为传播中华文化作贡献。“教授中文是我的专业,也是我的使命。能在自己年轻时做一些大胆且有意义的事,年老时翻看人生相册,才不会感到遗憾!”

  陪泰国学生追剧

  “我是个分享欲特别强的人,拍视频一直都是自己的业余爱好。”25岁的王清清刚到泰国工作一年多,就已经发布了120多则视频。

  去年6月,王清清大学毕业后,通过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的项目来到泰国教中文。“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的生活,所以自然而然地开始拍摄起了泰国生活。”王清清告诉记者,一开始,她的视频主要是为了拍给远在国内的父母看。“想让他们放心,每天都能看到我做了什么”。没想到,逐渐有许多网友也关注到了她的作品,于是王清清将账号名称改为了“Max在泰国教中文”,专门为大家介绍自己在泰国教学的故事。

  王清清的学生们常常是视频中的主角。“我目前在泰国北榄府的一所高中任教。学生们都特别喜欢出镜,经常和我一起拍些搞笑视频。有时我做直播,学生们还会特别积极地凑过来跳舞、唱歌。视频发布以后,他们还会主动分享,特别高兴地去看中国网友的留言。”

  与这群十七八岁的孩子相处久了,王清清觉得自己和他们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代沟。“比如我上学的时候会追星。结果和学生们一聊天,就特别意外地发现,原来他们对中国的影视剧和明星也都了如指掌。有时候,一些国内的热门电视剧我还没有看,泰国学生们就已经看过了,他们还在课堂上向我推荐。而且他们追剧用的也是国产视频APP的国际版,完全是实时追更,特别入迷。”

  中国古风元素在泰国学生中的流行程度,也令王清清感到惊讶。“除了影视剧,我的学生们还非常喜欢听中国的古风歌曲,看古风网络小说。泰国的书店里,最前排的畅销书区摆满了各种中国的古风小说,有中文原版的,也有译成泰文版的,特别受欢迎。”

  去年,王清清第一次在泰国过春节。一出门上街,她就再次被震惊了:“没想到泰国人这么喜欢中国的传统节日。整个曼谷都是一片中国红,街上好多泰国女生穿着汉服、旗袍,简直感觉像是回到了国内的某个景区。”

  王清清还观察到,很多泰国学生都在使用微信。特别是学习中文的孩子,都能特别熟练地使用各种国产社交APP,并且很愿意在上面与中国人聊天,以提高自己的中文水平。

  “现在在泰国,中文教育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王清清告诉记者,泰国有很多孩子从很小就开始学习中文。她任教的这所公立高中,每个年级都开设了专门的中文班。“将来,这些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人会选择到中国留学。等到毕业后,他们可能会做中文翻译、当中文教师,或者到中国工作。”王清清希望,这些热爱中文的泰国学生,都能从中国文化中获得乐趣,并且将来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为中泰两国的长久友好、交流合作作出贡献。

  

  本版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责编:赵欣悦、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