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全球英国”口号还能喊下去吗?(热点对话)

本报记者  贾平凡
2022年07月16日05:2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位于英国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议会大厦。
  新华社/法新

  最近,以“旗手”和“斗士”形象带领英国成功脱欧并在2019年选举中大胜的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在保守党的众叛亲离中败下阵来。当地时间7月7日,约翰逊宣布辞去保守党领袖的职务,将继续担任首相直至保守党任命新任领袖。政局动荡不仅让“后脱欧时代”的英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充满变数,也给“全球英国”这一对外政策构想的实施蒙上阴影。

  约翰逊辞职后,“全球英国”将何去何从?羁绊“全球英国”步伐的因素有哪些?针对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3位欧洲问题专家,为您详细解读。

  

  受访专家:

  █ 闫  瑾  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 金  玲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洲所研究员  

  █ 严少华  复旦大学国研院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政治撕裂难以弥合

  从二战结束一直到21世纪初,“共识政治”一直是英国政治文化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其含义是指,保守党和工党无论哪个执政,在重大社会和经济问题上均采用比较一致的政策。分析认为,自英国启动脱欧进程开始,这种“共识政治”就几乎不复存在,且在程序性共识和实质性共识两方面均有体现。英国脱欧表面上看是英国与欧盟之间的关系问题,但其真正原因在于国内政治,在于不同政党之间以及政党内部不同派别之间存在的深刻裂痕。而相较于“脱欧”这一事件本身,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扩大造成的共识破裂才是英国社会面临的更严峻问题。

  闫瑾:2016年7月,“全球英国”构想由时任外交大臣约翰逊首先提出,后经多方完善,成为特蕾莎·梅政府外交政策的重要方向。梅政府重视“全球英国”构想,但忙于脱欧谈判,进展乏善可陈。约翰逊担任首相后,在努力推动英国脱欧的同时,进一步明确用“全球英国”统领“后脱欧时代”的对外政策,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首相约翰逊被迫辞职,为“全球英国”推行增添了很多变数。

  最初,“全球英国”构想更多是为了缓解人们对英国脱欧后实力可能被削弱、外交可能更孤立的担忧。脱欧派声称,英国已重新赢得主权,将放眼全球,维护英国的全球大国地位,许诺英国将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全球英国”的提出是为了弥合保守党“脱欧派”与“留欧派”的分歧,提出之初就缺乏实质内容和具体措施。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曾指出,“全球英国”是“空洞的口号”,而非基于“现实政治”的外交政策。

  金玲:艰难脱欧折射出英国巨大的政治撕裂问题。英国政府急需在脱欧后重新凝聚国内政治共识,但英国国内政治撕裂难以真正弥合,政治共识难以重新凝聚。

  脱欧得以实现,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英国国内反对欧洲一体化和反对全球化一派政治力量的胜利。近年来,英国社会中倾向于孤立主义和“内向”的思潮愈演愈烈,英国人更优先关注国内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贫富差距等现实问题,而不是更关注与“全球英国”相关的对外政策议题。这种内向趋势跟“全球英国”的逻辑背道而驰。内向趋势限制了英国采取对外行动,不利于英国在全球发挥影响力。无论谁担任首相,英国政府想调和这两种矛盾都非常困难。

  可以预见的是,新首相将从约翰逊手中接过一个“烂摊子”。英国新政府还要化解北爱尔兰政治僵局以及应对苏格兰政府提出的“独立公投”诉求。这些问题没有现成“药方”,解决起来也没有速成途径。

  严少华:“全球英国”需要以稳定的国内政治和坚强的领导力为基础,然而自脱欧进程开启以来,英国国内政治便进入了二战后最为动荡的阶段。从2016年脱欧公投启动至今,英国已历经三任首相。现任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更是先后经历了解散议会、提前大选、不信任投票、亲信丑闻以及内阁成员大规模辞职等考验和冲击,最终不得不在压力下宣布辞职。

  英国政府频繁更迭的背后是英国国内政治的深刻分裂。这种分裂不仅存在于保守党与工党之间,也体现在保守党内部。约翰逊的突然辞职也给英国国内政治留下新的空白和不确定性。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俄乌冲突持续以及脱欧协议中北爱尔兰边界问题争议再起的背景下,无论谁成为英国首相,都要面对英国国内政治可能更加分化的局面,这也将成为“全球英国”的国内政治掣肘。

  实力不足以支撑雄心

  “全球英国”构想的目标是保持甚至扩大英国的全球影响力,但影响力首先建立在经济、军事等硬实力基础上。英国不愿在大国竞争中扮演跑龙套的角色,但现实国情和实力难以支撑“全球英国”的战略雄心。约翰逊政府的财政状况捉襟见肘,只能拆东墙补西墙,通过削减对外援助资金弥补国防开支的不足。英国航母到亚太蹭热点,却难掩“借用美国飞机填充航母甲板”的尴尬。

  金玲:自二战结束以来,从“三环外交”到“桥梁外交”再到“全球英国”,无论对外政策的措辞怎么变化,英国对于自身“全球大国”的定位没有变化。在脱欧背景下提出的“全球英国”战略,暴露了英国能力和意愿之间严重不匹配的问题。

  英国并没有实现“全球英国”梦想的经济实力。在“全球英国”的导引下,英国希望积极在全球拓展影响力,而这需要加大对外资源投入。2021年,英国GDP全球占比为3.32%,这样的经济体量根本不足以支撑其发挥全球影响力。过去5年里,英国GDP占全球的份额一直保持下降态势,未来还将不可避免地继续下降。现在,英国的通货膨胀率在七国集团中最高,而经济增速却是二十国集团中倒数第二。未来,英国新政府如果不能平衡好其内外政策,不能平衡好其有限的资源和无限的外交雄心之间的矛盾,“全球英国”就无法真正实现。

  严少华:“全球英国”折射出英国对大不列颠帝国荣光的一种怀念。但当今英国的实力恐怕难以支撑如此宏大的梦想。英帝国解体后,英国主要依靠英美特殊关系和欧盟成员国身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影响力。英国实力难以同中美两国相提并论,在欧盟内部,英国实力也位于德法两国之后。

  英国脱欧后,其自身实力更难支撑其全球影响力了。理论上,脱欧之后的英国拥有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更大自由。但失去欧盟这个依托,英国在对外贸易谈判中也少了一个大筹码。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脱欧之后英国在谈判自由贸易协定方面并不如想象得顺利。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的数据显示,脱欧之后英国的经济增长率低于欧盟平均水平。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也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英国的贸易恢复速度不如其他发达经济体。受疫情、俄乌冲突和脱欧争端再起的影响,英国经济在短期内依然不乐观。

  闫瑾:英国要推行“全球英国”力不从心,捉襟见肘。英国政府强调,英国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是欧洲头号军事强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大国,外交资源遍布全球,软实力突出。但是,英国实力早已今非昔比。《经济学人》刊文指出,英国没有实力做一个真正的全球国家,英国严重高估了其可用的资源。英国希望通过拓展自由贸易实施“全球英国”构想的目标。但现实是自贸协定谈判复杂并充满变数、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岛国地理位置的局限性等为英国开展全球贸易增加了困难。

  疫情使英国的全球贸易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供应链出现问题,贸易额剧烈下降……有英国媒体甚至认为,疫情使“全球英国”梦想落空。英国财力有限,增加军费开支,就不得不削减发展援助费用。英国的软实力也因疫情治理不力、政坛丑闻频发、党派内斗与分歧而大打折扣。

  外交腾挪相当有限

  2021年3月16日,英国政府发布题为《竞争时代的“全球英国”——安全、国防、发展与外交政策的整体评估》的报告,全面描绘了英国对未来十年在世界舞台所扮演角色的愿景。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欧洲事务副研究员理查德·惠特曼表示,这份报告里展示的雄心如何实现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报告提出的外交议程规模和范围都有待外交能力的显著提升,而这需要巨大的财务投入才能推动。前首相约翰·梅杰告诫称,英国人要看清事实,英国已不再是一个强国,也不会再成为强国了。

  严少华:“全球英国”意味着英国告别以欧洲为战略重心的传统,立足全球,拓展欧洲以外的发展空间。因此,市场广阔、增长迅速、地缘局势复杂的“印太地区”成为“全球英国”关注的重点地区。《竞争时代的“全球英国”——安全、国防、发展与外交政策的整体评估》报告中32次提到“印太”地区,足见英国对这一区域的重视。但在“印太战略”以及更广泛的对外政策上,脱离欧盟之后的英国可能更加依赖美国,从而被捆绑上美国的战略轨道。2021年11月,英美澳三国宣布建立“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就是一个例子。

  此外,英国与欧盟的关系面临不确定性。欧盟是英国搬不走的邻居。目前,英国与欧盟之间并没有建立脱欧协议内容之外的完整关系框架,脱欧协议本身还面临北爱尔兰边界争端的威胁。如果连与欧盟这个邻居之间的关系都处理不好,英国又如何走向全球?

  国际局势近年来变得更加动荡和充满竞争性。这是“全球英国”不得不面对的国际环境。此外,“全球英国”意味着英国需要与尽可能多的国家建立更广泛的伙伴关系和深度链接。但是,“全球英国”又具有强烈的价值观色彩,在《竞争时代的“全球英国”——安全、国防、发展与外交政策的整体评估》报告中,价值观与自由贸易被放到同等重要的核心位置。“价值观外交”限制了英国外交的空间和灵活性。

  金玲:《竞争时代的“全球英国”——安全、国防、发展与外交政策的整体评估》报告中描述的“全球英国”有两点需要着重关注:

  一是“印太转向”。英国把自己捆绑在美国“印太战略”的战车上,希望通过插手印太事务彰显国际影响力。但英国面临的最根本性挑战在国内,“印太转向”对解决英国的国内挑战毫无用处。此外,英国的综合体量和有限的外交资源,难以平衡印太和欧洲两个区域的力量部署。

  二是资源重组,重塑软实力。其一,以自由贸易谈判为抓手,构建英国占据主动的对外贸易网络;其二,以西方价值观为抓手,软硬并举提升“软实力”,强调英国要成为“全球向善的力量”;其三,以平衡外交为抓手,在大国博弈中争取英国利益最大化。

  “全球英国”理想很高远,但落实起来却阻力重重。除了对俄关系持续“冷冻”外,英国与欧盟、美国、中国的关系均出现问题。在几方之间左支右绌,英国甚至陷入选择困境。

  闫瑾:“全球英国”构想的目标是强化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使英国成为重要规则的制定者、国际秩序的塑造者和西方价值观念的捍卫者。这些目标单靠英国一己之力难以实现。为此,英国强化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借助美国力量提升自身地位,但也部分折损了英国的外交独立性和灵活性。英国还试图强化与原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联系,加强英语国家之间的联合,实际上高估了这部分外交资源的作用,没有强大实力做后盾,没有真金白银的投入,英国的措施难有成效。“全球英国”擘画的蓝图,是按照过去帝国的思路确定自己在当今世界的位置,未能走出历史幻想,因而未能恰当评估当今世界的国家力量对比和英国的颓势。

  当前,百年变局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冲突,大国博弈不断加剧,世界秩序加速演变。英国脱欧后,英欧关系尚需理顺。俄乌冲突爆发后,英国充当反俄急先锋,对俄采取最严厉的制裁,英俄关系高度紧张对立。英国对华政策突出价值观外交,痛失合作共赢的“黄金时期”。在世界格局加速演变中,英国与美国以外其他重要力量的关系都亟待理顺和改善,这必将制约“全球英国”的实施和成效。

(责编:白宇、赵欣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