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法兰克福大学孔院参展2019年法兰克福国际书展【2】

2019年10月25日08:30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10月16日晚上,法兰克福大学孔子学院邀请中国新生代科幻作家迟卉和美国卫斯理学院东亚语言文化系教授宋明炜做客孔子学院,做了一场关于中国科幻小说的讲座以及作家与读者对话活动。宋明炜教授在“中国科幻小说中什么是真实的?——走向隐形的诗学”的讲座中讲述了中国自晚清以来出现的三次科幻浪潮及代表性作家和作品。这三次科幻高潮分别是晚清时期(1902-1912)、改革时期(1978-1983)和新浪潮(1999-至今)。从晚清时期引进国外优秀科幻作品,经过改革时期的新老作家们的努力,中国科幻创作在第三次高潮中达到世界水平,尤以刘慈欣的《三体》和韩松的《地铁》为代表。随后,宋明炜教授以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理论和福柯的异托邦理论解读当代科幻作品,他认为科幻小说在高度技术化的话语语境中获得完整重现。通过打破写实主义严格的规律,科幻小说超越了表面的现实,触及更深层次的现实。

接着,柏林自由大学中国学研究助理弗雷德里克·施耐德·维尔塞尔克女士主持了迟卉的作品朗诵及访谈。施耐德女士首先朗读了迟卉创作的《虫巢》和《雨林》两部作品的德语节选,随后就作品涉及的环境危机、性别与种族、题材与比喻等主题与迟卉和宋明炜进行访谈。迟卉对作品中出现新的物种进行解释,即新物种意味着一种超越人类的逻辑,她想借此引发人类对自身的反思。迟卉经常把女性设定为作品的主人公,甚至在《虫巢》中扭转了性别关系。通过这样的方式,迟卉使人离开传统的社会性别定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身。宋明炜教授追溯女性作为主人公的历史,从五四文学作家为女性发声谈到女权问题,使听众对作品中的女性主人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讲座最后,现场听众踊跃提问,从科幻文学的发展前景及科幻文学在文学批评中的方法等问题与迟卉和宋明炜进行了探讨。

10月17日下午,孔子学院受到主办方邀请在法兰克福书展“欢迎世界”(Weltempfang)论坛上举办了“自然与技术之间——中国的未来构想”研讨会,由自由文化评论家和策展人薇拉·托尔曼(Vera Tollmann)女士主持,作家迟卉和宋明炜教授在台上与读者进行了对话。首先,迟卉介绍了中国科幻创作的现状及中国科幻作品与世界科幻作品接轨的历程。接着,托尔曼女士分别用德语和汉语朗诵了《雨林》的节选,使读者体验到科幻世界中可怕的自然力量。最后,三位学者与现场听众一同探讨了科幻作品对现实世界的意义,启发听众进一步思考如何利用现代技术保护自然。

科幻作家迟卉:“自然与技术之间——中国的未来构想”研讨会

科幻作家迟卉:“自然与技术之间——中国的未来构想”研讨会现场观众

10月18日,法兰克福大学孔子学院邀请小说家、诗人蒋一谈、维也纳孔子学院院长李夏德(Richard Trappl)教授和译者马丁·温特(Martin Winter)参加“与中国作家蒋一谈对话”访谈会。访谈会上,蒋一谈先生向现场观众分享了诗歌《感谢》的创作灵感来源,正可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随后,蒋一谈和译者声情并茂地为现场观众朗诵了这首诗歌。接着,三位学者围绕“感谢”这一话题深入文化背景,探讨中国当代文化的某些缺失,如幽默和愧疚。最后,主持人还介绍了蒋一谈的短篇小说集《鲁迅的胡子》。作者笔下的故事真挚、简净而充满温情,读者从中可以清晰地洞悉作者的忧乐和绮思,以及他对中国社会、文化和道德的见解。

观众与中国作家兼诗人蒋一谈对话

(责编:刘晗璐(实习生)、贾文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