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整版关注:中国志愿者把爱心奉献给世界 【2】
让叙利亚儿童重现笑容
本报驻埃及记者 黄培昭 景 玥
今年7月,大四毕业生王子铭来到了黎巴嫩中北部小镇科菲凡。在山上的小学校里,这位95后小伙和其他三位志愿者一起,给叙利亚难民儿童上课,教授孩子们打击乐、绘画和汉字书法等课程。
这段时间里,他看到了因战乱而客居他乡的叙利亚家庭最真实的生活面貌。“从小受到战乱的影响,这些孩子大多得不到教育资源。”王子铭告诉记者。尽管如此,孩子们那些关于离别、关于思念、关于家、关于理想的故事却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来自叙利亚大马士革的女孩哈迪雅谈到自己的家乡时,平静地说,叙利亚有很多炸弹,太危险了。但被问及以后是否还想回到家乡,她却坚定地点点头。
在绘画课上,几乎所有孩子都画了主题一致的画——色彩缤纷的房子或者叙利亚国旗。
通过与孩子们的相处和陪伴,志愿者们安抚了难民儿童的恐惧与悲痛,并激发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山上宁静的学校,是流离失所的人们安置过往,放下悲伤,找寻希望的新家园。“纵使每一公里都有不计其数的悲伤,但孩子们有权得到快乐,有笑容就有希望。”王子铭对记者说:“我们很高兴来到这里,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孩子们的生活增添一抹温暖的色彩。”
王子铭的志愿者情结源于2016年冬天的一次经历。当时,他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遇见了一群叙利亚难民。他们匍匐在地,每个人前面都摆着一块小牌子,上面粘着护照等证件,并用蹩脚的法语写道“救救我”。
回忆过往,王子铭记忆犹新。“两年过去了,我仍然为自己没能帮助这些难民感到懊悔。现在,我要行动起来,主动帮助他们。哪怕只能尽一点力,我也不会转身离开。”于是,他选择参加了由“共同未来基金”组织的志愿者项目。
“共同未来基金”是一家在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指导下开展国际性志愿服务项目的非政府组织。通过组织志愿者开展支教和文化交流等活动,“共同未来基金”希望为叙利亚难民家庭和所在国当地的贫困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这群人聚在一起,不过是为了把战争对人尤其对孩子的伤害降低一点,再降低一点”,“共同未来基金”项目发起人刘毅强如是说。
对中国志愿者的到来,不管是土耳其、黎巴嫩,还是约旦的当地学校、孤儿院负责人,都十分欢迎。土耳其一家孤儿院负责人侯赛因·多安激动地说:“来自中国的朋友们做了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他们来到这里,像母亲、像姐姐、像兄长一样陪伴着孩子们。”
志愿者们的无私付出也在难民儿童心中播撒了友谊的种子。“共同未来基金”约旦队志愿者郭佳韵在她的分享日志里写道:绘画课后,一个小男孩问能不能帮他在画上写两个字。她问他要写什么,小男孩说“中国”。
“我们在这片土地上每跨出一步,都感到前路迢遥,任重道远;我们每遇见一个孩子,都能从他们眼中读出对和平、知识与未知的渴望。”郭佳韵写道:“微笑比泪水更有力量。”
周末,王子铭前往贝卡谷地的叙利亚难民营和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巴勒斯坦难民营,了解难民家庭和当地的公益组织对难民生活状况和妇女经济独立等问题的看法。这让他认识了更多“致力于让孩子们再次绽放笑容的同道中人”。
刘毅强说:“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国际志愿者活动带来了一个信念——救助难民,普通人也可以做。通过志愿者活动,可以让更多人感受到救助的实际意义。希望志愿者能起到带动作用,参与国际人道主义援助。”
托出泰国洞穴里被困人员的希望
本报驻泰国记者 赵益普
2018年7月2日晚11时左右,泰国北部清莱府某山区。王旭东和他的4位队友正在临时搭建的帐篷办公室内做着当日的救援总结,不远处的水路救援中心忽然爆发出一阵欢呼,瞬间划破了山区的宁静。王旭东和队友们立刻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找到了!
这里是泰国13人足球队被困的睡美人山洞附近。王旭东和他的4位队友来自北京绿舟应急救援队。6月28日,中国的志愿者团队绿舟联盟正式收到了泰国相关机构的邀请,请求他们派出人员参与救援。接到通知后,绿舟联盟立即组织有洞穴救援经验的队员备勤,并于29日派出5名队员赴泰参与救援。
7月2日当晚,被困山洞达9天的12名泰国足球少年和他们的教练,终于被救援人员发现。和绿舟救援队驻扎在一起的泰国救援人员来到他们的帐篷,大家互相拥抱致谢。“泰国民众说了很多感谢的话,大家都很激动。”担任此次绿舟救援队前方总指挥的王旭东笑着说。
就在几天前,6月30日傍晚,当绿舟救援队日夜兼程从北京赶到救援基地时,他们还在为制定救援计划而揪心。王旭东说,当时孩子们已经被困了7天,每一分每一秒对他们而言都异常宝贵,“我们的救援计划制定得如何、实施得如何,关系到13条人命”。
绿舟救援队只参与了几天的搜救工作,但他们的贡献一点都不小。正式参与救援前,他们已经为泰方提供了许多帮助,包括测量山体数据、溶洞信息,通过技术手段提前研判洞穴疑似点位等,得到了泰方的一致肯定。
来到救援地点后,绿舟救援队被分配到了由泰国陆军负责的山体救援指挥中心,承担山体搜救任务,也就是“曲线救人”。被困13人位于充满积水的溶洞深处,与其他国家的救援队试图从水路进去搜救不同,中国的救援队负责从山体寻找进入溶洞内部的其他通道。
绿舟救援队是在山体救援中心驻扎的唯一外国救援队。抵达山体救援中心的第一个晚上,王旭东就在营地的帐篷前挂起了一面五星红旗。
寻找山体表面通往溶洞的通道,自然少不了走大量山路。每抵达一个事先预定好的搜救地点,背了很多专业设备的绿舟救援队队员们就立即投入工作,无论是体力、能力、技术还是工作态度,绿舟救援队都得到了泰国同行们的高度评价。
这支以70后、80后为主力的绿舟救援队经验丰富,此前队员们参与过威马逊台风、鲁甸地震、尼泊尔地震等一系列重大灾害的救援。北京绿舟应急救援促进中心秘书长董萍告诉记者,参与绿舟的志愿者主要是一种个人的价值追求,他们参与的救援工作技术难度和危险系数都非常高。
无论是泰国政府还是民众,都对前来参与救援的各国救援队十分友好和感激。在学习和打磨专业技能的同时,救援队也感受到了“中泰一家”的深情厚谊。绿舟救援队的队员们说,每天晚上回到营地都会看到帐篷里多了很多好吃的。泰国志愿者还为救援队员按摩,以缓解队员们跋山涉水的疲乏。大量泰国华人也自发前来提供帮助。”
结束救援任务回到北京之后,泰国驻华大使毕力亚·针蓬高度赞扬这支中国民间志愿者队伍,并且表示中国救援队表现出高度的专业性和协作精神。“中泰两国是友好邻邦。泰国人民非常感谢中国朋友的帮助!”
《 人民日报 》( 2018年10月06日 05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