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主席:中国正在全球健康治理领域发挥领导力

2018年06月28日07:15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波士顿6月27日电 (李 霞)“中国可以成为全球健康的领导者,因为美国正在衰退,其他国家多处于停滞状态。”近日,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市阿罗街2号的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总部,基金会现任主席主席陈致和(Lincoln Chen)说,“中国的当务之急,是培养自己在全球健康领域的专业人才。”

提到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人们往往会想起北京协和医院。作为洛克菲勒基金会的第二大项目,104年前成立的该基金会,从1914年至1950年的36年时间里,创建并运营了“中国现代医学的摇篮”——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第一所高等护理教育学校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见证了一百年来“西医东渐”的时代风云。

 培训更多优秀的中国住院医师

“我7岁从香港来美国,8岁学会讲英语,现在完全不会说中文了,但我很高兴能通过洛克菲勒基金会帮助中国。”作为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第一位华人主席,年逾七旬的陈致和博士曾担任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国际卫生与人口健康系主任、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洛克菲勒基金会执行副总裁等职,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国际经验。

走进位于哈佛大学东南角的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总部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如同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影壁”:红色背景墙上,射灯的光晕笼罩着一幅镶框的中国地图。相框下的褐色条几上,一匹唐三彩陶瓷马凝视远方,传来悠久的气息。条几下端,一对黑色的石头“卧狮”在打量来客。

“这是北京协和医学院门前两只石狮的缩小版,据说那对儿卧狮是北京豫亲王府至今唯一的遗存。”陈致和微笑道,“那边还有仿制的西安兵马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朝右侧看去,古香古色的中式博古架旁,两尊身披铠甲、头绾发髻的高大石俑似乎在述说一段历史故事------

触目皆是的中国元素,传递着CMB与中国的深厚渊源。在一个多世纪的慈善事业中,CMB为中国现代医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20世纪上半叶,CMB不仅创建了北京协和医学院,还资助了湘雅医学院和齐鲁医科大学等。1980年应邀返回中国后,CMB在华的资助对象逐步扩展到目前的二十余所医学院校,帮助他们提高医学教育和研究水平。

“如今,我们与中国政府部门保持着密切合作与交流。”陈致和指着客厅墙壁上一幅“2014年中美医学教育高层论坛集体照”介绍,2013年底中国提出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我们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国际资源,为中国开展规培提供技术及资金支持。

“中国的医生在技术上是不错的,但在全科培训尤其是住院培训方面需要加强。”陈致和说,“我们支持成立了由北京协和医院牵头、7家中国一流教学医院共同组成的精英教学医院联盟,开展标准化住院医师培训,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并符合中国国情的医师培养体系,帮助中国尽可能多地培训出优秀的住院医师。

 从慢病防治入手发挥领导力

“事实上,中国这些年的发展非常迅速。中国的高铁建设简直是个奇迹,我从波士顿到纽黑文,若乘中国高铁1小时就到了,在美国则坐了3个小时。”陈致和十分赞赏“中国成就”。

他认为,中国不仅下大力气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为世界其它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经验,在全球卫生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比如,面对国际上严重威胁健康的突发事件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卫生安全行动。2014年西非爆发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中国派遣了1200多名医护人员,向疫区国家提供紧急医疗和人道援助;2016年以来,中国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部署,多支中国国家应急医疗队通过WHO严格考核,加入国际应急医疗队行列。

同时,中国持续为中低收入国家提供卫生援助。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向发展中国家派遣援外医疗队、捐赠医疗设备和药品、援建医院、卫生中心、抗疟中心等。2003年以来,每年定期开设免费国际培训班,为中低收入国家培训专业技术人员。近年来,中国还通过向世界卫生组织、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全球基金提供资金,支持全球卫生治理。

“中国正日益发挥全球卫生领导潜力。”陈致和说,2017年,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签署谅解备忘录,把双方卫生合作扩展到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乃至全球层面的合作框架里,促进地区及全球的卫生安全。

“‘一带一路’地区修建基础设施,会缩短旅途,增进各国联系,但火车等交通工具也可传播ZIKA 病毒。”陈致和表示,疾病无国界,随着全球化发展,卫生领域的很多问题具有全球性,中国在传染病防控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教训,可为发展中国家乃至全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除了新旧传染病的挑战,几乎所有中低收入国家还都面临着慢性病负担。”陈致和表示,中国长期重治疗轻预防,导致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井喷”,“健康中国2030”因此调整策略,把预防作为重点。“相似的国情和经历,使中国正在探索的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法,必将对其他中低收入国家提供新的思路。”

他建议,中国可从慢性病防控优势入手,发挥全球卫生多边治理的领导作用,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同打造“健康丝绸之路”。

 培养全球卫生人才

“目前,中国致力于全球健康治理面临的挑战,是尽快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和领军人物。”陈致和说,中国的年轻人,缺少在全球卫生领域工作的经验。

“眼下,我们正在培养有在其他国家工作经验的中国青年。”陈致和表示,中国年轻一代的志愿者意识增强,“去年10月,我们资助了3名北京的大学生参与非洲卫生项目。”

2015年开始,CMB进入第二个百年征程,发展战略由资助型基金会(Grant-making Foundation)转型为运作型基金会(Operating Foundation),把医学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作为支持中国等亚洲国家的重点。

“这是我们12名理事的合影。”陈致和抬手指向墙上一幅相框,“CMB构设有理事会,负责制定机构的大政方针,每年资助额度超过1000万美元。”

在全球卫生领域, CMB还资助建立了中国全球卫生大学联盟,支持中国教师赴美攻读全球卫生学位或做访问学者,并为有关医科大学提供配套资金,开发全球卫生课程。

“我在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读书时,班上只有二三位中国学生。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进入美国高校,很高兴看到这么大的进步。”陈致和说,这些年轻学子为促进中美卫生交流与合作发挥了桥梁作用。

比如,在美国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中国卫生政策与管理学会,就是一位哈佛毕业的中国青年学者提议创办的。其成员多在美国大学或研究机构工作,也有一些积累了工作经验的人,回国发展的。我们为这些学术火种提供支持。

为培养下一代学术力量,CMB专门为青年学者设立了公开竞标项目(CMB Open Competition, CMB-OC),不仅提供可观的研究经费,更让他们在严格激烈的竞标过程和评审反馈过程中受益和成长。

目前,CMB在中国北京协和医院设有代表处,拥有一支出色的赠款管理和项目支持团队,资助中国十余所医学院校,并支持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相关院校加强医学、护理和公共卫生等领域的教育和研究工作。

陈致和笑言,自己做事不是为了钱,“我今年76岁了,这是我的最后一份工作,也是一个让我再次了解中国、帮助中国的难得机会。我乐在其中,因为我来自中国。”

(责编:蔡雪斌(实习生)、刘洁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